杂文||论文学的陌生化

论文学的陌生化

上个月,陈俊泽先生在“冬歌文苑文学交流群”里“兜售”十一月份的评论主持人,接单的文友很多,名额秒光。见此情景,我开了一句玩笑:我认领11月35日的评论主持人。俊泽先生建议我担任12月5日的评论主持人,我随即答应下来。

一个月里,世界和我个人发生了许多事情,我已经把评论主持人的事情给忘了。11月30日晚,魏华女士提醒我该为评论准备准备了,我这才想起这件事情来。

我认为,做评论主持人首要任务是遴选值得评论的文章。文章值不值得评论,大概可以从三个维度去把握。其一是选择文质兼美的文章,其二是选择有创新性的文章,其三是选择可以借以阐释某种文学现象的文章。

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12月1日早上7点醒来,我把冬歌文苑近一个月来所发的文章,一一读了一遍,读完发现,近来冬歌文苑所刊文章的水平普遍较高。一时让我有眼花缭乱,难以取舍的感觉。几经斟酌,最后选取了两篇文章作为本次评论对象,一篇是衡锁鱼先生的散文《卖蛇记》,一篇是潘新华先生的小小说《雨夜》。

衡锁鱼先生的《卖蛇记》,写的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耍蛇、看耍蛇、卖蛇酒、抓蛇、卖蛇等事情。事情是衡先生亲身经历的,所以行文细腻,描写生动,细节真实,是一篇很好的散文。我为什么要选这一篇文章呢?因为我看到题目,就有想看的欲望,看完了之后很有收获,一点也不后悔。我选择此篇作为评论对象,是想以该文为例,谈谈文学创作的陌生化问题。

自从自媒体在文学园地里打下大片江山之后,民间的文学创作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常常是一个小县城,竟会有好几个文学公众平台共存,公众号创办者们在约请作者、吸引读者、提高文章质量、拓展写作空间等方面都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使得文学公众号成文期刊之外又一强大的文学载体。一时间,黄发垂髫,总角小厮,红女白婆,耆老鹤翁,纷纷拿起笔来,书写各自的人生。文学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和自娱自乐的形式,在手机上传播,在各群里转发。

在如此文学大繁荣的背景下,一个新的问题产生了,那就是文学的同质化十分严重。我临县的一个文学公众号,已经办了三年,质量不错。我把它的所刊文章从头到尾翻了一遍,发现写母亲文章竟有186篇。统计下来发现,写亲情的散文和回忆性的散文竟占63%,这说明公众号的文学题材的同质化堪忧。与此同时,内容的同质化也很严重,把写母亲的文章全部看下来,其内容大致是:承受苦难、孝敬公婆、无私奉献、用心教育子女等等。这类文章看一篇就可以“一叶知秋”了,多读简直是浪费时间。

作者有写作的自由,读者也有不看的权利。写作是很辛苦的,没有作者不希望自己的作品拥有更多的读者。但从读者角度看,我读文章是要花时间的,读完了,我如果没有什么收获,便有浪费时间之感,觉得自己“亏本”了。每年高考作文改卷,最折磨阅卷老师的是学生作文的千篇一律,同质化的程度让阅卷老师有呕吐的欲望。偶然有一两篇让阅卷老师眼睛一亮的文章,必定是另辟蹊径,别具一格的文章,那分数当然立刻高上去了。

文学是一种艺术,艺术是需要个性化的。齐白石笔下的虾,徐飞鸿笔下的马,黄胄先生笔下的驴,傅抱石笔下的大公鸡,都是别人没有的,而只有他自己有。同理,王安忆笔下的上海弄堂里的小人物,陈忠实笔下的陕北高原上的农民。钱钟书笔下的知识分子。莫言先生笔下的山东土匪,都是非他莫属的。个性化是艺术的生命,也必然是文学的生命。艺术个性化的最高境界是“亏他想得出来”。

陌生化是个性化的基础,你能画的我也能画,而且不比你差,在这种情况下,艺术的个性化就丧失了。绘画如此,写作亦然。

我们响水县里有一个小有名气的国画家,跟我是好朋友。有一次喝酒,他感叹自己时运不济,画画得好却不能在省市县声名鹊起,一时悲戚,以至于黯然恸哭。为了让他振作起来,我把他一年前的一幅很得意的山水画用单反相机拍下来,裁剪掉三分之一,然后夹在别人创作的三十幅山水画中,让他一一评点,他点评自己的画作说:“此画乃大路货,凡学山水画三年的人都能画得出来。在中国,能画出这种画的人有成千上万。”他知道真相后,一时语塞,后来便到上海去拜师求学了。

我有一文友,前几年大作不断却没有什么名气,近来又鲜有作品。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我能写的东西,有很多人都在写,而且写得都不比我差。我怎么会有大的名气呢?前几年,亲情被我写光了,童年被我透支了,农村生活被我写遍了,我现在当然是江郎才尽了。”

我认为写不写亲情,是文学爱好者和作家的分水岭。一个文学爱好者,能从亲情的偏好中跳出来,是走向文学自觉的标志。当然,我并不是反对写亲情,任何人都有权利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只是你老是用亲情做“食材”,你烹饪起来时轻车熟路,但读者不一定叫好。如果一个写作者想在写作上有进一步的提高,他最好先远离亲情,写写别的东西。

文学的原野上有许多人在耕耘,很多土地上已经攒集了许多人,他们一直在精耕细作,并积累了丰富“耕作”技术。你冒昧地闯进去和他们竞争,当然会“稼穑”艰难,收获甚少。你不如找一块“蛮荒”之地,土壤虽然一时贫瘠,但经过你多年耕耘,你也会得到不错的收获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这样的“蛮荒”之地有许多,写作者只有认真去寻找才能发现。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为了阐述文学创作必须要陌生化的问题。所谓文学的陌生化,就是不断地更新我们对人生、事物和世界的描写角度,带给读者以新奇感和审美愉悦。文学的陌生化大概有三个好处,其一是让读者获得对世界和人生的全新认识。其二是固化个人的阅读兴趣,其三是使作品有个性特征。

衡锁鱼先生的这篇《卖蛇记》就有陌生化的特点,让我们对“耍蛇卖酒”一个行当有了全新的认识,让我们对那个时代有了全新的认识。人类都有好奇心,阅读更是如此,有的文章一看题目就会立刻产生阅读的兴趣,这是陌生化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的缘故,《卖蛇记》就有这样的效果。

记得我曾在冬歌文苑上发表过一首诗歌,叫《逃离村庄》。获得了读者不错的评价。写这首诗的时候,我是这样考虑的,写故乡的人有千千万,内容无外乎歌颂故乡和思念故乡,我如果走这条老路,怎能超越?我选择反其道而行之,写逃离故乡,这样才能写出和别人不同的文字来。诗歌写出后,效果不错,获得了很高的点击量。

当然,文学的陌生化不仅仅是内容的陌生化,它还有语言的陌生化和表现形式的陌生化。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

我是一名中学老师,对文学很感兴趣,和大多数文友一样,仅仅是个文学爱好者而已。但我认为,越是文学爱好者就越应该在文学陌生化方面有所追求,这样我们笔下才能码出有特色的文字来,而不是去鹦鹉学舌或拾人牙慧。如果我们能持之以恒,也许我们会“陌生”出一片新的文学天地来。

插图/陈颖

作者简介

杨帆,中学教师。热爱生活,喜欢码字。相信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艰难的开始。出发了就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总编:琅  琅

副总编:蔡泗明

监制:倪宝元 陈俊泽

编审:吴秀明 孟芹玲

主编:汤燕萍 孔秋莉

美编:陈 颖

(0)

相关推荐

  • 【文苑两周岁特刊】贺《泾渭文苑》两岁华诞 刘公明

    贺<泾渭文苑>两岁华诞 刘公明 关注<泾渭文苑>,开阔知识视野,丰富文化生活.尊敬的读者朋友们.各位文友.各位同仁.编辑部的老师们,大家好!值此金秋送爽,丰收在望,硕果累累,大 ...

  • 诗人样本||争鸣:吕智烨·论文学冲突

    论文学冲突(争鸣2) ◎文/吕智烨 吕智烨梦里说,大流派文学在冲突中诞生. 2018将是文坛新思潮大爆炸的小元年,新流派的诞生与旧流派分庭抗礼,旧思潮的维度与新思潮的维度将筑起文学成就上的分水岭,一场 ...

  • 梁遇春论文学与人生——读梁遇春散文集《勿忘草》

    叶超英 在旧书摊上花6元钱买到梁遇春的散文集<勿忘草>.里面收了梁的散文.随笔.读书札记等. 选读了一些篇章,例如<文学与人生><文艺杂记>等篇什,对其散文有了初步 ...

  • 试论文学欣赏的三个层面

    摘要 文学欣赏是文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在欣赏过程中,作品才能获得其本质性.因此,对文学欣赏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极大的实际意义.把握好文学欣赏与文学活动的关系.文学欣赏对象的生成及界定.文 ...

  • 论文学中的以小见大:鲁迅的《一件小事》与莫言的麦穗:

    文学作品不同于政治理论,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可以写入文学,但是,这些小事不等于就不重要.有时候是"以小见大". 鲁迅的小说<一件小事>中,有一个被车夫碰倒的老妇人.莫言的获 ...

  • 雾山傻根 | 试论文学的娱乐与担当

    试论文学的娱乐与担当 ――评张静女士文学评论<渗透人类心灵的作家->及随想 文|雾山傻根 每每阅读作者张静的作品,或诗评.或文评.或散文,或诗歌,或小说,我内心深处常常会禁不住生发出一种惊 ...

  • 论文学的意境(下)

    论文学的意境 下 2.境界 境界,通常是一个人在感知上的主观判断,位于不同视角.不同领域,所产生的见解也不同,那是一种很微妙的认知感.而今天我们要讲的境界,仅限定于文学创作的范筹内,甚至,缩小到对联创 ...

  • 论文学的意境(上)

    论文学的意境(上) by 守候光阴 意境的结构 关于意境学说的起源,如果追溯起来,可以追到先秦时期,从萌芽到成形的整个发展过程,跨越上千年,因篇幅较长,今天就不在这赘述了.今天我们的课题,就是给大家梳 ...

  • 【名家专栏】阎纲散文杂感(插图)连载44:从《邓小平论文艺》到《邓小平论文学艺术》

    魏锋专访(微风读书会ID:weifeng279965337) 从<邓小平论文艺>到<邓小平论文学艺术> - 阎纲散文杂感(插图)连载之44 在已经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 ...

  • 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渊——论文学研究之乱象

    且看上图,敢问作者一言,谁跟您说的,第三人称就是"他者"了?此文"西语化程度"相当深,然论题并非高深莫测.诚如已故评剧表演艺术家所云:"语言包装,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