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尘封的汗酸味
尘封的汗酸味
也许,每个人的味蕾里都珍藏着不同的人生滋味。而在我的味蕾深处,有一股浓烈的汗酸味永远挥之不去。那股陪伴我燃烧金贵青春年华的汗酸味,虽已尘封,但却历久弥新,已成为我人生的味道。
我味蕾里最早的汗酸味记忆,来自于父亲母亲身上。记得大集体时代,勤劳的双亲因忙于挣工分,几乎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回到家里通常是一身泥一身水,除了气温较低的秋冬季节,其余时间都有刺鼻的汗酸味。分田到户后,父母为了养育五个子女,身上的汗酸味从未间断过。
我闻着父母汗酸味长大的那段艰苦时光里,不仅快乐而又充实,而且学会了劳动,懂得了珍惜,培养了独立能力,为人生起航奠定了基础。
携笔从戎后,陌生而又熟悉的汗酸味重新唤醒我的味蕾。那种味道醇厚悠长,小异大同。大同的是,它们和军营有一个保家卫国的约定,是在同一座大熔炉里激情燃烧青春的味道。不同的则是,它们来自天南海北,略带几丝家乡的味道。那种味道像战斗力催化剂一样充斥在火热军营的每个角落里,深深镌刻在我的味蕾上,陪伴我走过了五千多个日日夜夜。
刚披上绿军装时,正值闽南酷热时节。一群热血沸腾的直招大学生在厦门后溪一个叫东蔡的地方集训,完成地方青年向合格士兵的蜕变。夏练三伏的艰苦瞬间击碎了所有艺术视角里的橄榄绿梦想。头顶烈日军姿定型连续2小时,即便有蚊虫叮咬也不能拍,哪怕有人晕倒也不会停。除了被视为福利的理论课,连轴转的高强度军事训练让人精疲力尽。无论在教室、排房、食堂,还是在训练场上,随处都是一股浓烈的汗酸味。两个月里,那股味道凝聚了大家的梦想,传递了奋进的讯息。
即便是南昌的寒冬腊月,也无法抑制青春热血秘制的无价酸味。与闽南不同的是,南昌陆院三九寒冬里的汗酸味更加隐秘珍稀。尽管摸爬滚打汗流浃背,但气温很低,难成酸味。而每当紧闭门窗休息时,室内刺鼻的味道来源于每一双作训鞋、每一套作训服、每一个暖烘烘的被窝,谁也没有例外。那是军校学员宿舍特有的味道,是扬帆起航的号角气息。
分配到基层任职后,我味蕾里的汗酸味来自五湖四海,来自每一名努力奔跑在强军征程上的军人。他们无论年龄大小,不分学历高低,没有岗位之别,都是为了同一个强军梦而挥洒青春热血,酿造相同的汗酸味。
任连队指导员期间,我重视“五同”,经常跟战士摸爬滚打在一起,不论大事小事过问一遍,每晚睡前到排房巡查一遍,在嗅到汗臭味中察觉他们思想情绪的变化,及时引导疏导,帮助解开思想疙瘩。
在“随营军校”走马上任教导员的第一天开始,我不仅从格外整齐响亮的呼号声中听到了军中之母的澎湃激情,而且从特别浓烈的汗酸味中嗅到了军中之母的精武本领。参加集训的预提班长、新选士官都是士兵中的佼佼者,个个训练刻苦,人人积极上进。我任职两年先后搭档王姓、甘姓队长,他们都是从士兵成长起来的干部,教学能力强,管理水平高,为基层部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没有士兵经历的我,带着主要首长期待我注入新鲜血液的嘱咐,坚持向实践学习,向搭档学习,向士兵学习,特别珍惜那些汗酸味背后留下的财富。
虽然军旅16年,我大部分时间在机关工作,但基层至上、士兵第一的工作指导要求,时刻提醒我要接地气,督促我多往基层跑,在与士兵同堂听课、同凳吃饭、同室睡觉中增加了解;在倾听士兵的牢骚话、闻士兵身上的汗酸味、聆听士兵的呼噜声中增进感情,用实际行动体现关心基层、关爱士兵,从而更好地促进战斗力跃升。
时空隔不断,岁月不能摧。尽管我现在鲜有机会闻到年迈双亲身上的汗酸味,但那曾经哺育我成长的味道依旧令人回味无穷。虽然我已卸下戎装,但那些汗酸味凝结成的战友情永远刻在我的内心深处。
插图/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泽润生民,原名王海洲,湖北监利人,现居福建漳州,地方大学毕业后携笔从戎,陆军上校转业地方工作,坚信好学才能上进。在各类期刊、报纸及网媒发表学术论文、杂文、散文、诗词、诗歌等数百篇。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 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 编:琅 琅
副 总 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吴秀明
责任编辑:汤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