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原成·道经三五章·执大象往篇
道经三五章·执大象往篇
此文章为非儒家思想的道德经专研文章,强调专业性,不具备娱乐性,观者慎入!
一、原文: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大。
乐与饵,过客止。古道之出言也,曰:淡呵,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而用之,不可旣也。
二、译文:
掌握以幻化万形来衍生并约束万物的道,也就执掌了万物的命运。执掌万物的命运却不干预,万物平和安泰。
佳音与美味,旅人享用而不会止步。所以道的行为方式是:平淡,而没有五味可尝。目视,而没有五色可见。耳听,而没有五音可闻。而用起来,却没有穷尽的时候。
三、字义:
[正韵]:执,守也,持也。
象,法也。[仪礼·士冠礼]:继世以立诸侯,象贤也。[注]:象,法也。[易·系辞]:象也者,像此者也。[疏]:言象此物之形状也。
[说文]:往,之也。[玉篇]:往,行也,去也。
[字汇]:害,妨也。[左传·桓六年]: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释名]:辖,害也,车之禁害也。
[尔雅]:安,定也。[周书·谥法]:好和不争曰安。
[广韵]:平,正也。[吕氏春秋·适音]:将以教民平好恶。[注]:平,正也。
[字汇]:泰,宽也,安也。
[广韵]:大,小大也(极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广雅]:太,大也。段曰:后世还言,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泰,大也。[礼记·曲礼上]:假尔泰龟有常。[疏]:泰者,大中之大也。
[正韵]:乐,音洛。喜乐也。[通论]:喜者主于心,乐者无所不被。
[玉篇]:饵,食也,餠也,餻也。
过客,指过路的人。[韩非子·五蠹]: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实异也。
[广韵]:止,停也。[易·艮卦]: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博雅]:言,问也。[周礼·春官:冢人]:及葬,言鸾车象人。[注]:言问其不如法度者。
[玉篇]:视,看也。
[说文注]:见,视也。析言之有视而不见者,听而不闻者。浑言之则视与见,闻与听一也。
[广韵]:足,满也,止也。
[说文注]:闻,知声也。往曰听,来曰闻。
[说文注]:听,聆也。凡目所及者云视,如视朝、视事是也。凡目不能偏,而耳所及者云听,如听天下、听事是也。
[博雅]:旣,尽也。[易·旣济疏]:旣者,皆尽之称。
四、说明:
“执大象”的意思是,掌握以幻化万形来约束万物的道。万物皆是道的衍生并接受道的约束,执掌道,也就执掌了万物的命运。
若要拥有这份能力,要在思想上接受道衍生并约束万物,在行为上接受不争竞一物为已身之形。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也就是老子所倡导的“守静”。
执掌道,不是说可以用外力强迫干预万物,而是要做到“约束而不干预,成就而不主宰”。也就是老子德经提到的“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以及“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
当我们期望用自身的主观意志来约束自身时,得到的结果也永远只是“乐与饵,过客止”的一时欢快而已。
“乐与饵,过客止”,是老子告诫我们主观意志是不可用来执掌万物命运的。如果以主观意志执掌万物的命运,结果就是“有型有款”的民众带来的大威。所以老子说“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执也,非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道”以“曲成万物”为能事,依赖于称为“众父”的“无”来衍生万物,依赖于称为“玄牝”的“有”来化育万物。掌握了“无味、不可见,不可听”的“无”,就执掌了万物的命运。执掌了万物的命运,就可以不断地衍生万物而不是衍生自身,来保持自身能量不灭的永恒了。所以老子曰:而用之,不可既也。
除特别注明外,所有文章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
如果此文对你有点滴帮助,请点赞关注作者,给作者以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