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企业说丨融资告紧,房企再次扬帆出海

要闻速看

10月31日,北京住房租赁新政正式实施,根据北京租赁住房新政,住房租赁监管平台通过接口方式,对各类市场主体运行的网络交易平台进行管理。
点评: 政府主导

近日,太原市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意见》明确,未来将鼓励新建租赁住房,政府也将出台相关补贴奖励政策。
点评: 需求不大

10月31日,继首推70年自持地块后,深圳再挂牌2宗自持地块。其中,龙岗区龙城街道G01046-0095宗地挂牌起始价239亿元,楼面价为1.75万/平方米起,宗地内须建设一栋600米左右的超高层建筑。
点评: “地王”来了

10月30日,金科公告称,拟发行16亿资产支持票据,票据发行期限3+3年,用于偿还公司有息负债及补充商贸、园林及门窗等辅业产业公司运营资金。

点评: 快点拿钱

10月30日,滨江集团发布公告,2017年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一期)基础发行规模为人民币5亿元,可超额配售规模不超过4亿元,票面利率为5.8%。

点评: “最后”机会

2017年以来,随着国内信贷环境的不断缩紧,房地产企业纷纷寻求久违的海外发债。事实上,房企海外发债曾于2014年就达到过一次高峰,从108家典型房企融资情况来看,2014年海外发债规模达到了折合人民币1439亿元,占到了融资总量的23%。然而该数字到了2015年则全面回落,降幅达到了41%。2016年海外发债的规模达到历史最低点,仅为594亿元。2017年在政策调控,信贷收紧的环境之下,海外融资3年一个轮回,再次呈现出了增长的态势,达到了1556亿元,同比增长162%,超过了2014年全年。

究其原因,房企之所以重返海外发债,一方面也是由于政策调控所致。从2015年1月15日证监会出台《公司债发行于管理办法》降低了公司债门槛以来,受惠于国内低利率,高额度的融资环境,房企纷纷由外转内,选择于国内发行公司债,公司债发债规模也逐月攀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44213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定金及预收款为41952亿元,同比增长29%,个人按揭贷款24403亿元,同比增长46%,利用外资97亿元,同比减少53%。由此可见,这一变化与国家的调控政策也是相吻合的。

然而到了2016年下半年,随着融资环境的不断收紧,众多房企又选择重归海外融资。例如2016年10月,央行,银监会,上交所,深交所,发改委等部门陆续发出多封文件,要求各金融机构理性对待楼市,严控房地产金融业务风险。此后相关政策相继出台,包括严控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不得到H股上市融资,控制房企公司债发行审核等等。在国内融资渠道受阻的情况下,2017年房企为了维持自身规模发展,不得不舍低求高,扬帆出海。2017年前9月,从108家房企融资监测数据来看,海外发债的比例重新从2016年的5%上升达到了2017年前9月的23%,再次成为了房企的重要融资手段。

据不完全监测,2017年前9月,108家企业中有26家企业都发行了海外债券,发行规模23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556亿元。虽然海外债发行规模较大,但2017年前9月平均加权融资成本依旧较高,为6.6%,比前9月的公司债高出了0.8个百分点。

此消彼长,2017年前9月公司债的比例则大幅下滑至5%。据不完全监测,2017年108家企业仅有10家企业发行了企业债,公司债规模仅为316亿元,相比2016年全年下降了93%。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