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铁蹄下的罪恶—《铁丝网上的小花》导读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第172号纳粹铁蹄下的罪恶—《铁丝网上的小花》导读阅读推广人  石头尊敬的读者朋友,您看到的是一个深度解读的经典绘本公众号,你可以先点击上边蓝色的“经典绘本导读”再点击“关注为方便交流,请加微信号:aa052631 附言:经典绘本导读一、内容简介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的一个德国小镇上,一个名叫罗斯·布兰奇的小女孩,很偶然地在郊外的铁丝网里看到了一排瘦骨伶仃的人——那是被关押在纳粹集中营里的犹太人,天真善良的女孩冒着生命危险给他们送去面包,可有一天却倒在了罪恶的枪口下。二、绘本信息书名:铁丝网上的小花文图:罗伯特·英诺森提译者:代维出版社:明天版适读年龄:6-9岁奖项:1985年美国图书馆协会著名图书奖出版日期:2007年07月三、绘本导读【封面】

解析:封面的图是玻璃上映出的图画,一幅战争后的疲惫场面,这张图画出现在书的内页,而且是预示情节发生转折的地方。一个小姑娘拨开白色纱帘正从窗内向外张望,眼中满是焦虑与不安,她在窗后关注着战争的一举一动,玻璃窗倒映暗示小姑娘处在战争的大背景中,而这个故事讲述的正是以一个小姑娘的视角看战争。红色砖砌成的墙,给人以压抑、冰冷、沉重的感觉,也暗示这是一个沉重的故事。这本书的英文名字是《ROSEBLANCHE》,书中小女孩的名字罗斯·布兰奇。这个名字的意思是白玫瑰。中文版的名字译成《铁丝网上的小花》,置于封面上方中间不显眼的很小的位置,也完全跟封面没有关系,完全看不到“白玫瑰”的影子了,淡化了故事的背景。只是突出了那扇窗、那面墙、那个疲惫的场面和小女孩不安的表情。作者是说铁丝网上的小花只是一个象征,小女孩和二战的中的人才是核心。白色的玫瑰象征着纯洁无瑕和本真,象征着高贵的品性和美丽的人生。这本书不仅讲述了一个有关战争和大屠杀的故事,它还让读者知道纯真、善良、爱心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美德。【扉页】

解析:扉页一如封面的风格,书名和压图都置在顶端,给人故事内涵已经提到嗓子眼,不吐不快的的感觉。这张图是正文的扩展,应该是主人公越过栅栏门,一路追随押解男孩汽车的场面。她知道不知丢失这条线索,看出她一路小跑在坦克留下的印迹和雪痕之上,急迫的心理显露无疑。这条线索是主人公保有正常心态面对战争的一个转折点。【第1画面】

原文:我的名字叫罗斯·布兰奇。我住在德国的一个小镇上,这里的街道都是窄窄的,还有一些老喷泉,房子都很高,房顶落满了鸽子。有一天,来了很多辆卡车。很多男人离开了小镇。他们都穿着和士兵一样的服装。冬天来临了。解析:伴随着小女孩朴素的叙述,一幅散发着写实风格的图画出现在文字的下方:满载士兵的卡车、欢呼的人群和古老的街道。在这幅画面中,一些德国士兵在登上一辆卡车,镇长站在一个高台上,一个德国士兵和一个军官分列镇长两边,他们面前垂下一面很大的纳粹党旗。下面是一些向卡车上的德国兵挥手致意的男女老少,他们一些人手里也拿着纳粹小旗。面包店二楼上的窗口里还有些居民也探头向纳粹兵挥手致意,有的手持纳粹旗帜,一个居民的窗口前还垂下一面挺大的纳粹旗。甚至我们的小主人公站在最前面手里也拿着一面纳粹旗。这一页图中的德文是“面包房”。这一页代表着战争开始,人们沉浸在开战前宣传的虚幻兴奋中。当时整个小镇、整个德国都被纳粹所裹胁,成了纳粹党的狂热支持者。这是送行的场景,气氛很热闹,纳粹的旗帜非常抢眼。而文字的叙述是平静的,文字中最后一句是:冬天来临了。图上记述的是冬天,为什么文字中还说冬天来了呢!这里说的冬天既表示后面的内容发生在冬天,又表示战争将把大家的生活拖向了严冬。当我们凝视着这些似曾相识的景象时,目光总会被那一抹抹鲜艳的红色所吸引,那是纳粹的旗帜和女孩的蝴蝶结。窗台处悬挂着的国旗,三个小孩子手里也各拿着一面,充斥着人们对战争的狂热;两个小女孩头上分别佩戴者红色蝴蝶结。两者相互映衬,前者则预示着血淋淋的战争,后者则突出了孩童的天真与纯洁。《铁丝网上的小花》运用了一种意味深长的叙述方式。儿童的视角、简约的文字和具体的图像携起手来共同构筑了一个试图容纳历史阔大背景的叙事空间,在这空间里,女孩布兰奇在生活、在观看、在发现、在行动……【第2画面】

原文:现在卡车在学校的窗子下面一辆接一辆。车上装满了我们都不认识的士兵,他们对我们都视若无睹。他们开的坦克在鹅卵石路面上击出了火花。那些坦克发出的声音太响了,而且还发出柴油的气味。它们从跟前经过的时候,我的耳朵都震得发痛,而且还得捏着自己的鼻子。解析:地上的少量积雪呼应着冬天,坦克占据了图的中心,战争是大家生活的中心了。画面四周的房子把人活动的空间挤压得厉害,左上方的人群挤在面包店前等着开门。面包的标识很小,显示着战争开始后食物的紧缺。人群的衣着大多灰暗,这是在表示人们的心情开始转变。他们挤在一起,远离路边,显得退缩,有对战争有了疏远的感觉。成人们开始对战争有了与第一页不同的看法或感受。右上方是色彩亮丽的小女孩,从人物的位置、动作和穿着上,画家把她与别的人物区分了出来。虽然她一个人在右边,但右边并不显得太轻,这和色彩的应用、墙面的处理方式有关。在此后的页面中,女孩的色彩一直是区别于其他人、成为一个焦点的重要手段。女孩手上拿着一个德军飞机玩具,可见此时小女孩对战争的感觉没有特别的变化。女孩身后的墙上写着“领袖……”。应该是战争的宣传语。画面下方有几个人在自顾自打水,还有一个男孩在向军人招手。孩子对战争的感觉是滞后于成人的,这是成人对孩子保护形成的吗?在图上,我们看到的是军人在向男孩做互动,并不是视若无睹。这是德军进攻的时期,德军应该是得意的感觉。故事以第一人称展开,战争来临了,市民都非常恐慌,居高临下的视角带给人压抑感和拥挤感。不过可以理解成第一人称的叙述来自于像《安妮的日记》这样一本孩子的日记。【第3画面】

原文:有的时候,好像事情真的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是我的母亲让我从那些卡车的间隙里过马路的时候要小心些。她说士兵们是不会减速的。有好多次,我从河边走,就是为了看看这条河。树枝子,有时还有破旧的玩具,顺水漂去。我喜欢这条河的颜色。它看上去像天空的颜色。解析:窗外车上的士兵们都很高兴,街上的行人也很自在。左上一个扫烟囱的人,这个人的穿着工作服、系着安全带很严谨,街对面是药房。色调都是灰暗的,黑色的窗口和灰色卡车上的纳粹标志,一切都是冷冰冰的,只有小姑娘的蝴蝶结是明亮的红色,给画面带来一丝生机。小女孩在左下角,与外面隔离起来,这表示她被保护得很好?或她是战争的旁观着?右侧是一张有天空的图,但天空在河里。小姑娘上学途经河边,小姑娘的倒影映入水中,和岸边黑色带刺的铁丝网组合在一起,暗示着故事的发展方向。但小女孩被放在顶上,让人感觉画面压迫得严重。前面这几张图读下来让人有很久没见天的感觉,几乎每幅图画都被各种造型的房子、墙满满的占着,上下左右的包围着。我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看不到怡人的风景,只有厚重,压抑。小女孩行走在河边,清清的河水映着她的倒影,也吝啬地映出了一点点的天空。【第4画面】

原文:那些汽车看上去很好玩。我们站在家门口看着它们从眼前经过。我们不知道这些汽车要开向哪里。但是我们想,它们是开往河那边什么地方。有一天,一辆汽车停了下来,士兵们下车修理汽车的发动机。一个小男孩从汽车后部的车厢里跳了出来,企图逃走,但是镇长挡在了路中间。解析:这一页是以小女孩的视角在说被抓住的犹太小男孩想逃,但被挡住去路的内容。从中作者的意图,犹太人被捕杀,所有人都难逃厄运。镇长是本书中最肥胖的人,大衣都要被撑开的样子。战争物资短缺,但总有一部分人的物质是不缺的。画面左边持枪的人枪口是冲着上方正走开的老太太。这是在说人人都不安全吗?车牌上的SS是党卫队的代号。【第5画面】

原文:他揪住小男孩的衣领,把他带回到汽车那儿。然后他冲士兵们笑了笑,没有说话。士兵们谢了他。天空是灰色的。士兵们爬进汽车里,砰砰地关上车门,汽车便开走了。这一切都发生得很快。解析:这页依然没有天空,但文字中出现了天空——天空是灰色的。这里既说天空,也说人的心情,小女孩的心情是灰色的。画面中镇长看着士兵,军官和士兵看着小男孩,小男孩看着士兵。这牵引着我们的眼睛关注着画面所有的人物。小男孩的害怕表情展露无疑。士兵领章上的符号代表着他是党卫队的人。这一页比前一页颜色更暗了。右侧这一页色彩要亮一点了,因为小女孩出现了。我们明显感觉到小女孩周围总是要明显得多。这显然也是一种有意的处理,也可看作一种象征。大量灰色的军车、士兵把亮丽的小女孩挤在一个小小的角落。本书中有很多页面,小女孩都是被放在角落的。小女孩目睹了小男孩从一辆装满男男女女的囚车上跳下逃走,一名纳粹士兵端着冲锋枪在后面追逐。小男孩被迎面而来的镇长拦住了去路,乖乖地举起双手,被押回到囚车上。在一片灰色的压抑的让人窒息的色彩中,只有一抹红色很刺眼,那是镇长的袖标。与小姑娘的蝴蝶结象征的生机与希望不同,鲜红的袖标是血腥的象征。【第6画面】

原文:我想知道小男孩去了哪里,所以我一直盯着汽车看,直到它消失在拐角处。街上人很多,孩子们在玩耍,到处都是自行车和农用拖拉机。那喧闹声就像每天学校放学的时候一样。但是我自顾自地走在人行道上,对一切都视而不见,而其他人也没看见我。解析:这一页把小女孩子放到了正心区域,不过,在杂乱的大形物体的背景下,她显得很弱小。左侧墙上的文字是:为德国而战。左上方的士兵应该是准备去前线的。右边的房屋比前的房子更破旧了,战争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艰难。这页表述的内容较多,但画面只是一个瞬间的具像。小女孩想知道男孩的去向和结果,这才引来女孩看到的集中营。战时的生活很杂乱,比喻成每天放学的情景,都是自顾自,这样导致的结果却使小女孩的行踪无人注意。【第7画面】

原文:我走了很长时间,走过了镇子的边缘,进入我从未到过的空旷的野外。天上的云是灰色的。每样东西都是冷冰冰的。我不时还会跑起来。我随着车轮的痕迹进入树林,发现了一片开阔地。解析:左页是小女孩跟踪军车进入集中营区的画面。栅栏上的文字是“胜利”,牌子上的字是“禁止入内”。禁区门口没守卫是小女孩进入的条件——既然本来就不打算写实,只是一个象征,这种处理也情有可原。右页到了集中营的边上,有外围的铁丝网。主人公身旁的大树都很诡秘,就像安东尼的《隧道》充满离奇,小女孩眼睛张得大大的,她看见了什么?引导读者迅速翻到下一页。这个故事给人的感觉战争发生在秋天,然后结束于春天到来,这个时间只是一个象征。冬天象征着整个二战时期。这样看来,故事中的女孩也是一个象征,象征着某些德国人——他们在战前被愚弄,后来人性的本能让他们意识到了某些不对,让他们对犹太人产生了不同性质的同情,并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帮助。小女孩子是金发碧眼,是纳粹定义的优秀雅利安人种。当年纳粹就宣称雅利安人种是最优秀的,以此来打击犹太人。如果这样理解,故事让一个纳粹版雅利安人来同情犹太人,并最后被纳粹打死,这本身就让人唏嘘。小女孩出现在集中营区域的铁丝网前,这是禁区,右侧有两个背对远去的巡逻的士兵。一切都出于作者的安排,让小女孩看到她眼前的一切和后续不可思议的行为。不管如何,作者用非写实的方式来处理一个宏大的主题,让这大量的信息浓缩于短短的一本图画书中,应该是极用心思的。【第8画面】

原文:突然,一道带刺的电网挡住了我的去路。电网里面是一些呆呆地站着的孩子。他们我一个都不认识。那个最小的孩子说他们饿。因为我带着一片面包,所以我就小心翼翼地从带刺的铁丝网间隙里把面包递给了他们。他们都站在长长的木屋前。太阳落山了。起风了。我感到很冷。解析:她沿着囚车的车辙印来到了小镇外的树林中。在一片空地上,一道带电的铁丝网挡住了她的去路。铁丝网后面站着一群瘦弱不堪的人,他们穿着条形图案的囚服,左胸上都戴了一个黄色的六角星,纳粹分子强迫犹太人佩戴的标志。铁丝网后的犹太人也在看前面的小女孩。图中的犹太人显然都是病态。作者用一个横跨页,让一群穿条纹衣服,带六角星星的,被围在带刺的电网里人的正站在铁丝网后直视着读者,让我们的心一下子揪起来。他们之中还有很多儿童。罗斯·布兰奇得知那些孩子十分饥饿后,便把自己随身带的面包片从铁丝网的缝隙中递给他们。“太阳落山了。起风了。我感到很冷。”这是本页最后一句话,天气更冷了,人的心也更冷了。作者在情境安排中,许多画面都出现了铁丝网,而且画面都是满版,没有天空,即使有也是阴沉的,形成了阅读时的一种压抑令人窒息的气氛。【第9画面】

原文:苍白的冬季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罗斯·布兰奇的胃口让她的母亲感到吃惊。她带到学校里去的食物比她在家里吃的还多。她每天都带上尽可能多的面包和黄油,甚至还带一些从地下室里拿来的果酱和苹果。罗斯·布兰奇越来越瘦了。在镇子上,只有镇长还是和原先一样胖。人们都是你监视着我,我监视着你。罗斯·布兰奇把食物藏在书包里,早早地从学校里溜出去。解析:这页是小女孩偷装果酱的图。女孩的小心用将进门女人来表现,很巧妙。这页在说人们互相监视。这也是二战期间的一个特点了。我不知道,如果我是布兰奇的母亲,知道女儿给犹太孩子送食物,会阻止她吗?书中很少提到布兰奇的母亲,也没有明示母亲是否知道女儿在给犹太孩子送食物,只提到:“罗斯·布兰奇的胃口让她的母亲感到吃惊。她带到学校里的去的食物比她在家里吃的还多。她每天都带上尽可能多的面包和黄油,甚至还带一些从地下室里拿来的果酱和苹果。”我想,妈妈应该是知道女儿的事情,并且也是支持她的。本书从这一页由第一人称叙述转成了第三人称叙述。用第一人称叙述,前面所有关于天气的描写都可看作女孩感觉的描写。后面改成第三人称叙述可以让我们看得更全面,而且最后小女孩消失后,也需要有人来叙述。图中高个男孩成了军人,战争总会让更军人越来越“年青”。他似乎很高兴,旁边两个小孩也有羡慕的表情,因为那个男孩领上有一个铁十字勋章。布兰奇越来越瘦了,只有镇长越来越胖。红袖标,小胡子的市长简直就是希特勒的翻版。在冷酷的战争中,布兰奇拒绝当一个旁观者,而是尽自己所能帮助她们。她让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接受着心灵的洗礼,感受到纯真、善良、爱心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美德。【第10画面】

原文:现在她已经把去那儿的路熟记在心里了。木屋旁的孩子更多了,他们在铁丝网那边也变得越来越瘦了。当积雪已经融化,街上一片泥泞的时候,那些汽车只在夜里才从这里经过,上面装满了疲惫不堪的士兵。这一次它们是开往另一个方向。这些汽车是从河的另一侧很远的地方开过来的,它们都不开车灯,从来也不停下来。解析:左图图是一个近景,布兰奇把随身带着的面包从铁丝网的缝隙中递过去,分给孩子们。大雪厚厚地盖着大地,这是表示最冷的时候到了吗?左下角深深的履带印在提醒着战争。冰冷的铁丝,到处一片白雪皑皑,一点灰暗的天空也让画面更加阴沉。人们都穿着灰暗的衣服,一切都是苍白的,冰冷的,让人窒息的,而带着红色蝴蝶结的布兰奇就像一盏跳动的火苗,给这个冰冷的世界带去了光和热。右页让我们看到了德军的变化,伤员出现了,人员疲惫了,他们懈怠的表情和姿势正暗示着德国的失败。本页小女孩的衣着有了一个转变:她头上的红蝴蝶结怎么不见了?还有那条美丽的红裙子变成了白色呢?还有为什么女孩的脸变得如此苍白?这一页是预示着整个故事的转折点。头扎红色蝴蝶结的罗斯·布兰奇几乎出现在故事结束前的每一幅画面中,直到她最后一次出门去给集中营里的犹太儿童送食物。在这幅画面中,罗斯头上的红色蝴蝶结突然不见了,这是一种不祥的预兆,这也暗示着纯洁善良的小主人公将被扼杀的命运。对涉世未深的孩子来说,书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主动地在那种恐怖狂热的氛围中,甘冒风险为那些被囚禁的犹太儿童送去食物?她的冒险动机是什么?我想,作者要传达给小读者们最重要的信息还是做人的基本良知。【第11画面】

原文:一天早晨,镇上所有的人都带着自己的盆盆罐罐、大包小包和桌椅板凳逃难去了。其中还夹杂着一些士兵,有些士兵的制服破破烂烂的。有些士兵瘸着腿,有些士兵伤痛难忍,向人要水喝。罗斯·布兰奇在那一天也不见了。她又一次走进了小树林。解析:这一页是德国伤兵大批回城,市民感受到灾难临头以各种方式举家出逃,城市秩序大乱。人物行进方向代表故事情节转向。故事的开始,视线从左向右推进,而德军撤回时,人物行进的路线就变成了从右往左。庞大复杂的场景,多如牛毛的人物,一草一木都不潦草,每个人的眼神里都有故事。这页没有出现小女孩,因为她去集中营了,故事在这里分了两条线,明线和暗线。墙上的字是“德国在每条战线必定取得胜利”,在故事的其他一些画面中,我们还能看到涂在墙上的德文标语口号,什么“元首万岁”、“德意志必胜”、“胜利属于我们”等等,暗示纳粹的恐怖宣传笼罩了德国的各个角落,更加衬托了小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承受的巨大风险。同时相反的局面出现了,德军已经溃败。罗斯·布兰奇在那一天也不见了。她又一次走进了小树林。她心中是否感受到隐约的不测,但已经把自己置之度外了。【第12画面】

原文:大雾掩住了去路。为了不弄脏自己的鞋子,罗斯·布兰奇在一个个泥坑之间跳来跳去。在树林的中间,那片开阔地的样子变了。那儿空空荡荡。罗斯·布兰奇把装满食物的书包丢在地下。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树木之间有人影在移动。很难看清他们。士兵们到处看到的都是敌人,有人开了一枪。解析:大雾弥漫,空地上的情景突然变了:铁丝网被拆除了,里边的木板房也不见了,那儿空空荡荡,前面地上还有一个铁制水杯,地上有很多履带痕迹,不远的记忆。罗斯·布兰奇把装满食物的书包丢在地下,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把一朵蓝色的花放在铁丝上,左手抚摸着哀鸣的内心,背后是满目折断的树木。她在为离去之人祈祷,她也为自己祈求平安。不远处晃动着德国士兵模模糊糊的身影,一个端着长枪的士兵靠近了站在铁丝网旁的布兰妮,隐约是德军的士兵正在开火。突然,一声枪响……本页最后一句是“有人开了一枪”。这种文字处理很不错,不直接把中枪、死亡写出来。蓝色的花应是勿忘我,这个勿忘我是要提醒大家不忘什么呢?如果这朵花代表着这个女孩,那就是不要忘了“白玫瑰”,不要忘了战争不是一个国家所有人的行为,不要忘了人性中善的部分。勿忘我花期是4-5月,不是开在冬天,这里的处理完全是故事造出来的。作为纯真、善良、同情心和人类良知象征的故事主人公在纳粹灭亡的前夜倒在了罪恶的枪口下。这种悲剧式的故事结尾给读者以深深的心灵震撼,促使我们久久地回味发生在六十多年前的那场人间灾难。画面中始终没变的是小女孩头上扎着的红色蝴蝶结,却在这一刻消失了。随着一声枪响,小女孩也倒下了,一个鲜活的生命被无情的丑陋的战争扼杀了.......【第13画面】

原文:就在这时,镇子上来了另外一些士兵。他们的汽车和坦克也发出很响的噪音,而且也散发着和柴油一样的气味。但是他们的军服颜色却不一样,而且他们说的语言也和我们的不同。解析:这页是苏军进入了小镇,另一条线的继续。当时苏军是进入了东北,英军进入了西北,最后形成东西德一份为二的局面。苏军沿着德军溃败的方向杀将过来,满目断壁残垣。上面是威武整齐的苏军,下面是疲惫受伤的战士。坦克上的士兵看着断壁下休整的战友,又是怎么想的呢!击溃强大的德军也要废九牛二虎之力。右下角断壁上有一挂钟指向10点,可主人早已逃之夭夭了。战争没有赢家,最惨的是手无寸铁的平民和战场上的军人了,他们失去了家园和生活的一切以及生命。右侧保存较为完整的房子,门窗上都用木板打了封条,主人逃离前还对未来寄予很大的期望,可房顶却被战争掀开了天窗。一个军人登在屋顶上和前面的坦克手正交代着什么。【第14画面】

原文:罗斯·布兰奇的母亲一直在等着她的小女儿,等了很久。蕃红花终于从地下冒出了芽。河水上涨了,溢出了河岸。树木都变绿了,鸟儿落满了枝头。春天在歌唱。解析:在故事正文的最后一幅画面中,冬天过去,春天到来,战争的痕迹上长出了新的生命,一切都充满了生机,漫山遍野万木葱茏,鲜红色的花蕾在其它颜色花朵的映衬下缀满整个山坡。铁丝网上的小花枯萎了,更多的花开放了。番红花终于从地下冒出了芽,牵牛花缠满断木和铁架、矢车菊和勿忘我也争相竞开。这些花的花期不是在同一时间,但画家把它们画在了一起。布兰奇死前站过的地方,开出了星星点点的番红花,一如布兰奇头上鲜红的蝴蝶结。这些鲜艳的花与那朵枯萎的小花形成对比,这是人性未泯、正义最终战胜邪恶的象征,也是善良纯真的美德重回人间、生机勃勃的象征。画面突然明亮起来,充满春天的明媚色彩,但带给我们的感觉却是凄美。最后一句话是:“春天在唱歌”,可是我们的心却滴着血。作为纯真、善良、同情心和人类良知象征的故事主人公在纳粹灭亡的前夜倒在了罪恶的枪口下。这种悲剧式的故事结尾给读者以深深的心灵震撼,促使我们久久地回味发生在六十多年前的那场人间灾难。二战时期的画面在我们的脑海中多半都是一幅幅黑白冰冷的影像,但是《铁丝网上的小花》却让它们变得有了色彩,有了温度。这本书的画面逼真得会让人感觉是在看一场电影,而电影中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每一个道具,甚至每一个表情,都是经得起推敲,值得让人一遍一遍玩味的。这本书带来的震撼似乎太沉重,它适合讲给孩子听吗?对孩子来说会不会太深了?请不要小看自己的孩子,对于战争,对于杀戮,对于种族偏见,他们接触的信息并不比我们少,我们不能一味地帮他们过滤掉所有的悲伤和痛苦,他们需要一本“真实”的书,帮助他们找开另一个世界。这本《铁丝网上的小花》对孩子而言再合适不过了。它并没有出现任何血腥杀戮的场景,但是它却用温情清晰地传达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它用精美逼真的彩色画面深深吸引了小读者的注意力,让他们能在看似平淡的故事情节中去了解战争与种族的偏见带给人们的苦难。【第15画面】

解析:铁丝网上的小花——特写,一张小小的花图作为结束,这就是中文书名的由来吧。我们能看到上面的露珠,我们感觉到图中有生命的存在。主人公的美德生生不息、光照千秋。【封底】

解析:封底,有几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不同的封底设计反映的是出版社的意图。这本书选择孩子作为主角,只是因为这书是写给孩子看的吗?还是也想说孩子更容易做出符合人性的行为?不光是孩子,当时德国的普通老百姓,也都不明白纳粹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犹太人被屠杀的事实老百姓原本就被蒙在鼓里。讲这段历史的童书还有《汉娜的手提箱》。

英文版的封底和日文版的封底不相同,英文版这张图铁丝网图强调当小女孩发现集中营的人们被清理时,震惊、惆怅、失落、无助时,一朵小花给她的抚慰和无言的陪伴。而日本版中央花图体现了日本含蓄的文化,枯萎的勿忘我和露珠,让人怀念小女孩的逝去,那些独立遗世的善良和同情的人性,如同青青露珠一样惹人怜爱和疼惜。中文版的封底印了一堆奖项,还有对故事的定位。除了一个封面出现的小图标,再没别的图了。书的封底印着这样几句话:这是一个让孩子通过战争的现象体味人性本真的故事。这是一个让孩子分辨善与恶、美与丑的故事这是一个让孩子认识善良、纯真和爱心的故事这是一个让孩子感悟高尚美德的故事这是一个让孩子的道德情操得以升华的故事。这么多功能,我不知道,孩子在读了这本书后,是不是都能一一实现。但我只能告诉孩子,有这样的一件事情发生。其实是否了解发生在二战时期的那场战争,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善良、同情、爱心、勇敢这些品德是多么的美好!拥有这些品德,世界的存在才会温暖而又意义。这本书适合小学中高年级以上看,太小的孩子不建议阅读。四、作者信息英诺森提1940年2月16日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的一个小镇。由于战后的经济危机,他13岁的时候就开始在一家钢铁铸造厂做工。他从未进入艺术学校学习,但他天赋的艺术细胞仍促使他走上艺术创作的道路。18岁时,英诺森提开始学习插图艺术,并为电影公司和剧院绘制插图,同时也设计书籍,后来成为世界知名的儿童读物插图画家。英诺森提在国际上备受推崇的作品,除了影响广泛的《铁丝网上的小花》之外,还包括《木偶奇遇记》、《圣诞颂歌》、《最后的胜地》、《胡桃夹子》以及《大卫之星》等。他曾获得布拉迪斯拉发金苹果奖、2004年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2008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插图画家奖。英诺森提现在和妻子以及女儿居住在佛罗伦萨。英诺森提是当代最伟大的插画家之一,有人这样评论:在意大利的佛罗伦斯,出过三个伟大的画家,一个是达芬奇,一个是米开朗琪罗,还有一个就是插画家英诺森提。《铁丝网上的小花》源自英诺森提自己在战争年代的童年经历,因其不回避感伤和它坚硬的绘画笔触受到广泛好评。全书并没有流露出任何憎恨,只有悲伤和爱以及被撕碎的希望。

(0)

相关推荐

  • 纳粹士兵处决5岁小女孩,一声枪响之后,士兵却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导语]:对于战争,很多人更愿意把它形容为是血与铁之间的交融,血所代表的就是战士,而铁代表的就是武器,这两者之间的碰撞交织则被叫做战争,很多人十分讨厌战争,毕竟战争都是战火纷飞,每每战争过后,某一个地 ...

  • 【绘本课堂】铁丝网上的小花

    铁丝网上的小花 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的一个德国小镇上.一个名叫罗斯·布兰奇的小女孩,很偶然地在郊外的铁丝网里看到了一排瘦骨伶仃的人--那是被关押在纳粹集中营里的犹太人.天真善良的女孩冒着生命危险给他们送 ...

  • 纳粹铁蹄下的雅斯贝尔斯

    一年我乘车途经海德堡,当车长通过车上的广播预报前方到站海德堡时,心情难以平静,又想起了在这里学习.生活40余年的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 1883-1969),不由自主地拿起行李,临时决 ...

  • 档案《法西斯铁蹄下的"生命签证" 中国"辛德勒"何凤山》

    档案《法西斯铁蹄下的"生命签证" 中国"辛德勒"何凤山》

  • 阻击“黑金”下的罪恶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青岛市税务局曝光一批典型涉税违法案件,以案说法,其中在打击暴力虚开全国会战中产生重大影响的"11·05"案受到特别关注.该案主要发生在煤炭领域,违法手段隐蔽,性质 ...

  • 血战老禿山,我军战士用身体在尖利的铁丝网上搭人桥,痛歼美军

    一.永生的罗盛教! 1951年11月底,四十七军奉命将防御阵地全部移交给志愿军第三十九军. 交防后,四十七军撤至下列地域集结整训-- 军部进至间洞: 步兵第一三九师进至江东郡: 步兵第一四O师进至龙化 ...

  • 南宋德祐最后的新年,铁蹄下的悲歌慷慨

    公元1275年,农历乙亥,德祐元年. 繁华的临安城,迎来了新年.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像往年一样张灯结彩,居民们也忙着组织各类游行和庆典,一切异乎寻常的平静.就在上一年,荒淫无度的宋度宗赵禥在酒色 ...

  • 铁蹄下的歌女

    铁蹄下的歌女

  • 诗人样本||中流击水:夜幕下的罪恶

    诗人样本  | 个人专辑 主编:龙歌  山子  欧阳健子 美编 /梦雅 中流击水专辑 夜幕下的罪恶 文/中流击水 谁扒去了你的衣服 谁毁坏了你的皮肤 谁打碎了你的筋骨 隆隆的炮声 趁人不备响彻在幽谷 ...

  • 80年前,日寇铁蹄下的山西临汾

    临汾,古称平阳,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为唐尧故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临汾古城始建于北魏时期,初为白马城堡,到明洪武对城墙进行了大规模的重修,所筑城墙内部先以黄土夯实,然后在外包上城砖,砌上雉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