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老爸理发记(外一篇)

散    文

给老爸理发记

我有一个好爸爸,他今年80啦,住在鱼梁洲丹阳路晚晴园。由于交通不便,每次出去理发往返要走很远。为了不让老爸跑路,我作为他的宝贝女儿,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习理发技术,好给老爸理发。

于是我就到理发店看师傅是怎样理发的,理发师傅的每个动作,每个细节我都认真观察,一一记在心里,回到家里我又用心琢磨,领会要领,我想实践一下再说,于是就在淘宝网上购了一把牙剪,一把电推子,趁休息日,我便带着理发工具到晚晴园去给老爸理发~

第一次给老爸理发,拿出工具,带上围群,老爸笑着说:“和理发店里一样”。老爸的头发是花白的,这满头的花白发,就是他对事业,对家庭付出的最好印证。

开始理发使用电推子手有些发抖,前面剪的还将就,后面剪的坑坑洼洼的,反正老爸看不到,糊弄过关。站在一旁的哥哥也不作声,我顺便喊哥哥体验一次,他摆摆手说,一边去!差评,差评。

第二次给老爸理发,他要求剪工人的发型,最后照镜子,他说像农民的发型,锅盖一样,特别不满意。小妹在一边偷笑,又是差评。

第三次给老爸理发,压力越来越大,不敢用电推子了,只能用牙剪一点儿一点儿小心翼翼的剪。结果还好,算是个中评吧。

第四次给老爸理发,剪的最“成功”。这次我可丝毫不能马虎,一点点很仔细的剪呀,因为老爸八号要参加庞公祠凤栖书院的揭牌仪式,要有个形象。中午时分,理发完毕,老爸照着镜子,满意地点头了,连说很好,很好!并吩咐哥哥多炒几个好菜犒劳我。

我们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老爸种的各种疏菜,自己养的土公鸡肉,母鸡下的蛋,老爸喝着小酒,脸上露一丝丝笑意,一家人其乐融融。

从此以后,我就成了老爸的专职理发师,一把小小的剪子承载着我对老爸浓浓的爱意,同时也承载着我们一家人快乐和幸福。还拥有了一片相守的时光,一份幸福的分享。

老王的岁月

今天上午一行四人,由我策划发起,朱局、康继会、胡一杨参与,专门来刘集体验传统剃头技艺。

集合时已经九点,到达刘集集市时十点多了。天空中淅淅沥沥下着小雨,本想买油膜筋一饱口福的,可惜炸油馍筋的已经收摊儿了,三号骑车来过一次,对它的味道念念不忘。

我们猜想,剃头摊的王师傅肯定也回去了,果不其然,到刘集看不到他的踪影,我们辗转在附近的一个茶馆找到了他。王师傅八十开外,穿一件得体的旧式中山装,精神矍铄。

胡一杨决定亲力亲为,自告奋勇先理一个光头,体验理发、刮脸、剪鼻毛、按摩、掏耳朵、这一整套传统手法的全过程。在四十分钟左右时间里,王师傅不紧不慢、按部就班地把绝活都使出来了。

攀谈中,王师傅说,他叫王付生,家就住在附近的王庄六队。手上的理发工具已有百年以上了,他十一岁开始跟父亲学理发,已近七十年。主要采取流动理发摊子为村民们理发。

王师傅介绍说,他挑子上的东西,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剃头梳辫的工具,即剃刀、梳子,篦子。二是辅助用具,如水盆、烧水的火罐,供顾客坐的凳子及围在他们身上的手巾和布单、收拾碎头发的笸箩等等

当年的剃头挑子,就是这样,剃头挑子,一头是一个四条腿外撇的小凳子,凳子下面有三个小抽屉,上层的抽屉最小,是放钱的。二层三层是放置围布、刀子、剪子、梳子、篦子等剃头工具;另一头是个盆架子,上面放个铜盆,下面是个小火炉,脸盆的水始终保持是温乎的,冒着热气。盆架子一条腿向上延伸,成“丁”字状,杆上挂着荡刀布和毛巾。剃头匠遛乡是不吆喝的,手里拿个钳子形的钢片,和铁棍组成的“唤头”,进行击打,发出“当啷...当啷...”的声响,来招揽生意。

随着时代的发展,剃头挑子逐渐被“发廊”、“发屋”所替代,剃头匠也很难揽着生意,这套手艺慢慢失传,理发匠们也在家安度晚年。如今,很难看到“剃头挑子”,听不到“唤头”的声音了,只有回忆中那“当啷、当啷”的记忆。

几年前,王师傅的老伴去世,王师傅就一人在村子老宅里居住,儿子多次让他搬到集镇上同住,都被他婉拒了。王师傅家虽然简陋,但彩电、冰箱等电器一应俱全。理发忙完了,他会炒一两个可口的菜犒劳一下自己,回忆一下陪伴在悠悠岁月中的亲情,孙女家包饺子、下汤圆、炖汤什么的,也给爷爷端点过来。

王师傅想,要是哪天自己实在干不动了,就联系刘集办事处文化馆,把自己的全套理发家伙三儿捐给他们,作为展示刘集风俗的实物。

康继会老师拍下了他的家伙三儿,以及胡一杨老师理发的全过程。

他们闲聊期间,我跑到刘集菜市场,买了当地的土豆、大蒜、红薯、凉粉,

新鲜的土豆上面盖满了秧子,红薯是窖藏的。

我把刘集的农家风情装满了车后备箱,也把王师傅的故事带回了城里。

高   成   文  学

顾       问:王夏子

覃世良

李克权

名誉主编:覃章海  周    兵

主       编:覃亚志

副  主  编:杨祖新  杜旭琼

文学总监:卢义宏

文       印:邓呈静

影像制作:曹   俊

(0)

相关推荐

  • 墨白/剃头匠老梅(小小说)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剃头匠老梅 墨  白   剃头匠老梅在我的印象里总是那样清瘦,肩上的挑子一头热一头凉.热的一头是一个炉子,炉子上放着一把铁壶.老梅挑起挑子上路的时候,炉下的风门 ...

  • 八十年代理发店,农村妇女几乎不去理发店,小麦可以代替理发费用

    80年代理发店,农村妇女几乎不去理发店,小麦可以代替理发费用. 80年代,以国营理发店为主,国营理发店的师傅是按月发工资的,因为当年没有个体理发店,所以理发需要排队,当然国营理发店有自己的规矩,来理发 ...

  • 剃头挑子

    六十年前的那些事儿:(10)剃头挑子 平时说某人一厢情愿时常常说"剃头挑子一头热".为什么说剃头挑子一头热呢?因为剃头挑子就是一头热. 那时的女人是不理发的.从小就留头发,长长了在 ...

  • 『乡音歪歪』第11期丨剃头挑子一头热,这句老话太逗了

    剃头挑子一头热 策划:孔淑茵   文稿:王淑英 播音:孙进学    视频制作:庞里地 以前理发是由理发师傅挑着一个担子,走街串巷叫唤吆喝,有的时候也赶集.剃头挑子是用扁担挑着,一头挑着让客人坐的剃头凳 ...

  • 华州集市上的剃头刮脸,一把凳子用了一百多年!

    邮箱:3125136050@qq.com 剃头刮脸-锵刀磨剪 图文作者 西溪云翁 剃头,这门古老手艺,原来在华县几个集镇逢集就有,现在其它集市已经看不到了. 还好在我们华州高塘镇原药厂十字西南角还幸存 ...

  • 【老行当】剃头匠 虽为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头发这东西,隔一段时间你要伺候它,修一修,剪一剪,不然,蛮影响形象,老人对小伢说,头发长得像犯人.如今,有人在一些大超市内租借门面,兴起10元理发,不洗头不染发,三下两下,不到3分钟,头就理好了.走下 ...

  • 我的理发师

    理发,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小时候,记得理发的师傅是挑着剃头的挑子,走街串巷,或者在集市上的某个固定的位置,摆好摊子,招揽生意.剃头挑子的一端,是用来烧热水的简易炉灶,这便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

  • 富春三小 胡栩萌 || 白纸“囧”行记(外两篇)

    富春少年文学院会员优秀习作 白纸"囧"行记 富春六小 三(1)班 胡栩萌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宝藏. 我就是那个宝藏女孩--白纸. 你瞧,这位拖着鼻涕哼 ...

  • 实验小学鹳山校区 三(2)班 陆昊铭 || “呆萌蚕”蜕变记(外一篇)

    实验小学鹳山校区 三(2)班 陆昊铭 || “呆萌蚕”蜕变记(外一篇)

  • 走读龙门|| 实验小学虎山校区五(6)班 杨晨《龙门之旅 ——记采访剪纸老人》外一篇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穿越千年-走读龙门""习作 龙门之旅 --记采访剪纸老人 龙门之旅 --记采访剪纸老人 实验小学虎山校区五(6)班  杨晨 龙门人家,白墙黑瓦老.砚池洗 ...

  • 何晨昕: 苹果旅行记(外一篇)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会员优秀作品选刊 苹果旅行记 实验小学四(4)班    何晨昕 在一座城市里有一家顶级的水果超市,那里的苹果货架上有一个特别大,特别红的苹果,那个苹果它骄傲不已,它甚至瞧不起那些柠檬. ...

  • 冯梓萌:种子发芽记(外两篇)

      作者 介绍   我叫冯梓萌,富春八小五年级1班的学生,今年十二岁,我有特别多的爱好,例如奥数.读书.写作.跳绳等,但最爱的就属看书和画画了,爱自己动手画卡通人物-- 我在班上成绩还好,人缘也不错. ...

  • 四川作家 涂加 微小说欣赏 ▎《华中文学》 “小雪”记(外二篇)

    作者简介 涂加,四川广安人,重庆李家沱出生,籍贯湖南长沙市.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广安市区两级作协会员,省.市评协会员.著有长篇小说<菡子冤>.诗文集<终难忘怀的时光>及中短篇小 ...

  • [画家作文]梦识钱塘奇观记(外一篇)

    宋代      佚名 夏夜之将尽,浅灯如豆,心平若水,奇思萌动,即入虚灵之幻境.俄,轻风横吹,地气蒸发.身如轻燕,悠然上天.耳际生风,划然直去.天空晶明,晓星二三,恍犹仙灯,明灭不定.万籁静寂,犬吠一 ...

  • 女妖出行记(外一篇)

    编者按: 我知道,这不是什么世界名篇,但每次编的时候,读的时候,我都觉得很开心.哈哈!看见这些"妖精"或"仙女",尽情地吃喝玩乐,尽情地"哈皮&quo ...

  • 吃蟹记趣(外一篇)

    孔令羽 小学五年级(上) 吃蟹记趣 (一) 星期六(12月7日)农历大雪.外婆一早就拎回了一包螃蟹.外婆说:"今年是螃蟹的大年,趁着价钱便宜,让你们多享点口福."外公看到螃蟹就眼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