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书店打杂废柴了or潜水当扫地僧了

朋友问,如果去书店上班,
有什么好地方推荐吗?
我答,你的坐标在哪个城市?
他说,郑州。
那你可以去松社看看……
接着他反问,去书店上班不就是打杂吗?
我说是的,去书店就是打杂,如果你仅仅认为去书店打杂的话,你永远都学不到东西。
为了消除他的打杂疑惑,我说说如下观点,以分享给同行或各位想去书店上班的朋友,倘若说得不对,也期待诸位多多指教或切磋琢磨。
一:去书店上班,最好从熟悉库房开始。
可能因为我大部分图书知识都来自库房打杂,所以对库房有某种根深蒂固的情结。我最早是2014年阴差阳错进入书店行业的,我13年一直待在三亚青旅虚度光阴,之前12年就在北大南门的理想大厦底楼餐厅做切配,下午不用上班,所以持续去北大听课一年多。14年七月份的时候回北京,想着找个书店边上班边去北大听课。14年回北京找工作也是为了去北大蹭课听,进入万圣书园库房上班的时候,带我们的主管是董超。刚开始,我们还像模像样的叫董老师,董老师带我们的话,可谓尽心尽职。库房,属于一家书店的秘密基地呀,一般人都不能进入这个秘密基地。
首先,董老师唯一的要求是,先玩着,熟悉一下书架的位置,上下两层楼的书架,按照出版社码放,全国主要出版社没有一百家也有八十家吧?那个时候,我也像刚才那位朋友一样榆木脑袋,来书店干活,不就是苦力活搬砖吗?
那搬砖,也得讲究技巧吧?每天来的新书拆包,核对数量,捡样书,搬到信息录入台给信息管理员录入,再搬回来还样书。核对数量这块是关键,如果来的书有缺失有破损,你的拿出来告知信息录入员做缺失数据或破损数据,以待将来退换书的时候退回去或补回完好的新书。
其次是把样书还回来,等到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一天来的新书基本上也来得差不多了,给店面打电话,店面邱老师过来挑选店面需要的图书,剩下的图书搬到库房相应的价位摆好。需要到店面的图书,还需要配合数据录入员做一次出书转仓的工作。做完转仓,贴防盗磁条,打包,搬运到三轮车,运送到店面,打电话叫店面的同事下来一起搬运到店门口的角落。
其实,很多书店不一样有库房,一般的新华书店或者像单向空间这样子的书店都是以书架代替了库房的功能。如果你在一家书店的书架看到超过五本或十本书并列摆放在一起,他们并不是为了所谓的主题活动特意如此摆放的话,你应该可以猜测出这家书店是没有库房的书店,哪怕有库房也是小库房,主要还是以书架代替库房的功能,这样子可以省下租用库房的租金。

(像这类书架多副本图书的摆放就是以架代库的模式)

二,去书店上班,你真的会整理书架吗?
我们应该听过这个关于建筑师的故事吧!
有一个旅人,在旅行途中经过一片施工地,那里地方偏僻,环境恶劣,每个工人都穿着满身是泥的工作服,戴着安全帽,在太阳的暴晒下辛苦的工作,额上汗珠不断,也顾不得用肩上的毛巾去擦拭!
  旅人走近他们,问第一个人:工人师傅,请问你们在做什么呢?
  第一个工人停下手中的忙碌,没好气的回答:你看不见吗,我们在砌墙!
旅人点点头走向第二个人问:工人师傅,请问你们在做什么呢?
  第二个人很平静的回答他:我们在盖楼啊!
  旅人浅浅的笑笑走向第三个工人问:工人师傅,你们在做什么呢?
  第三个工人抬起头,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一下额头的汗水兴高采烈的回答:我们在建造一个美丽的教堂,你看看着轮廓,已经建造了一半了,等全部建造完,一定是一座了不得的艺术品!
  旅人这才仔细的观察了一下第三个工人,与前两个工人外在并无差别,泥泞的衣服,厚重的安全帽,晒得黝黑的脸,戴着白手套仍旧能看到胳膊处粗糙的肌肤,但不同的就是,这脸上快乐的笑容,和精神百倍的气场让他整个人熠熠生辉!
 旅人给第三个人竖起了大拇指!
第一个工人的心态跟我那位朋友的心态应该是一样的,我在码墙呀,去书店就是搬砖呀。你看,你去书店,你定位仅仅是搬砖,搬砖是苦力活,搬砖还不如码墙,码墙已经算得上技术工种了。而第二个师傅回答盖楼,证明他的眼界还不仅仅停留在码墙,已经有一个楼房的整体概念了。而第三位,把自己盖的楼房上升到艺术品的境界,而艺术品也是所谓的心中的殿堂。心中的殿堂,不仅仅是外在物质的堆积,更多的是赋予精神的实体。
回到去书店上班的问题,如果你停留在打杂的岗位做一辈子,下面的文字也没有必要再浪费时间看下去了。
整理书架,你所负责整理的书架,属于哪个类别的图书,是关于文学的,还是关于艺术的,或者是关于历史社科的呢?你能够梳理清楚他们为什么放在一起的内在逻辑吗?或者你能够区分所谓的出版社或出版品牌吗?如果能够区分了,你打开版权页你能够知道你手上拿的书从属于哪个丛书还是不属于丛书,或者你知道他们的策划编辑是谁,都策划过哪些图书,又或者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师又是谁,又都设计过哪些书的封面?这些书的推荐人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还是他们都没有关系,仅仅是编辑瞎放在一起而已?按照中图法分类,他们都属于哪个类别的图书?如果你不按照中图法去理解分类别,你如何根据他们的文章内容重新归属分类?就这个几个问题,都能够折腾好几年都不一定能门儿清。而我们国内书店大多数从业人员基本上停留在八九十年代供销社柜台售卖员的水准,你指望从业者能够从所属的图书区域找到你要买的图书已经阿弥陀佛了。
不管在库房还是店面找书,看上去都是一个枯燥重复的活儿。刚开始,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后来慢慢的,我把这个工作当做藏猫猫找猫猫的活儿,每一本要找的书就是我要大海捞针快速捕捉到的鱼儿,或者打开豆瓣看,什么封面,什么书系,多大开本,或边找边补充作者专业领域的知识,其实更多还是零碎的八卦信息。入情入戏的时候,甚至像个疯子一样动次打次地大唱我们都爱藏猫猫的自创音乐。
整理书架的时候,副本该如何码放,我们在书店看到的图书一般是竖着堆放或横着码放,一般容易折损的图书不建议竖着摆放。图书书架一般都能够放两层或者书架上下位置有码放副本的空间。副本图书的摆放,一般原则是1/2/3或2/4/6摆放的模式,也就是最外一层摆放一/两本,中间层摆放两/四本本,第三层(最里层)摆放三/六本,也可以摆放多本。摆放好图书了,要拿副本的时候,切记先拿最里面的图书,要是哪个猪队友拿最前面的书,以后最前面的副本样书没有在外面显示,后面的猪队友就可能永远找不到这本书的其他副本,那么可能只有等到一年一度大盘点的时候才能见天日了。如果这家书店不盘点的话,可能就永无见天日的机会了。
这仅仅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的教条式说道,不同开本(16/32/64开)的图书该如何码放又显眼又节省空间,也是考验图书管理员的脑洞的问题。
这只是你学会的一些方法,你学会了该怎样带新人,带新人也是考验你工作能力的一小部分。有些人只能自己来,不会带新人,也不能教会新人。那么,你就不是一个好的员工,起码不是一个好的管理人。你在教的过程中把自己学到的东西融会贯通地教给新人,才是真正的掌握一门技能。
这只是在一家书店的眼界,你走出自家的书店,你去逛万圣书园或单向空间,去逛先锋书店或西西弗书店,你能够对比他们选品的不同吗?他们的书架展示,他们的选品侧重哪些,他们的文案宣传策划, 他们的进货渠道,他们服务对象的定位,他们的人事架构,他们如何参与同行的活动,他们百科词条又是怎样介绍的,这些东西你愿意去对比去学习吗?
去书店上班,你搬砖废柴了还是勤学苦练学会选品了?这都取决你的初心,哪怕刚开始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图书的各种知识,那就从你能够了解到的图书商品信息开始吧。
看完这篇,回来看文章中的图像,你觉得他们图书的摆放有什么突兀的地方吗?
下一篇讲述,该如何积累各大出版社或出版品牌的图书知识。
©阿威
上一篇
万圣书园为什么是最好的学术书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