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当兵在青藏线》有感

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们今天与明天的成长经历。。。

文/红叶

我与作者应该说是老朋友了,与作者的认识纯属偶然,也得好好的感谢下“强军论坛”这个温馨的交流平台让我们相识。虽然是老朋友,但交往也只限于论坛、论坛短信,我们一次面没见,一个电话没打。我只是一名平凡的士官,而他现在应该是驻青藏线某部的副政委吧(这个情况也是从论坛了解到的)。记得读他的第一篇作品是《女兵小熊》,而后他又推出了女兵……一系列女兵。那时我还在论坛里面笑话他说:“你带的女兵还真多,下步准备再写下哪个女兵啦?”也是从那时起,让我从论坛的众多网友中关注到他,以后只要是他的帖子我必看。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好像也感受到我这个朋友的关注,不知不觉中我们也成为朋友了。我有事经常会发论坛短信给他,他也是只要能帮助的肯定帮助,这也给我的写作带来了极大的推动。我现在写作,可以说是受了他很大的感染吧。前段时间他又推出了《当兵在青藏线》共计十二个章节,由于自己也要上班,刚推出时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关注。近几天稍闲点,终于全部看完了,这一次的拜读,让我再次的领略了作者的文笔功底,真是深深的佩服。

在读完以后,我个人认为如果要是我写作这样的作品,肯定会选择以连载小说的方式,而他却是选择生活纪实,后来细想,觉得还是这样更贴近于生活吧。在文中有很多地方其实语言用得也很平凡,但是恰到好处。特别是对当地的民风民俗了解之深、对有关资料的收集之多令人敬佩,可以说他为了写这个《当兵在青藏线》系列还是花了不少精力的。通过这篇作品让我们进一步的了解到青藏线官兵的生活环境之艰苦,而他却没有半点说自己感觉艰苦,却以“习惯”二字概括了。“习惯”这二个字也是我们脱口而出的,但是要我们在那么艰苦的地方,谁能说习惯那里的生活,而他一呆就是12年半(也算13年),他的这种扎根青藏线的精神真的是值得我们全军官兵学习。在文中还时不时的看到他说几句藏语(但会用汉语加以解释),这更加说明了他已通过十多年在军旅的生活,已完全把自己融入到青藏高原中去了。在我们内陆办公室是根本不允许养花的,因为我们养花真的是太容易,而在青藏线上却大力推广养花。我以前曾也在海岛上生活过,其艰苦条件也是刻骨铭心的,但能养花。相比之下,真是小乌见大乌,真的不难想象条件是多么的艰苦。战士们为了养花,自己把21金维他舍不得吃,而拿去养花,可见要是能在青藏线上见到一点点青绿是多么的不易。想起在海岛的日子,军营里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这也是形容海岛生活的艰苦程度吧。海岛都如此艰苦,青藏线呢?我真的不敢想象。在海岛上我们虽然也缺少淡水,但还是马虎够用,而青藏线上的水里面有(仅在五道梁地区)小红虫子,他们也知道喝了对人的身体不好,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埋怨,而且还乐观的把这种水称之为“肉汤”。我没去过高原,也不知道高原反应是怎么样的感觉,会出现什么状况。但从他介绍的气候条件以及地理状况,我知道他说的绝对丝毫不夸张。由于气压的因素,睡觉都流鼻血了,这还算轻的。里面还提到过一个排长,因为高原反应,得了“高原肺栓塞”而牺牲了。让人最心疼的是,有一个家属在山下等待着丈夫下山,好让一家团聚。可一等再等,由于工作丈夫而走不开身,最后他只好带着年仅2岁的孩子“小龙”上山。“小龙”由于高原反应而献出了年仅2岁的小生命,我读到这里的时候眼泪都在眼眶里打转了,让我再次的陷入其中。在12篇文章里面,我看到的最低海拨是3670米(拉萨),最高的是唐古拉(5231),“唐古拉哨所”大家并不会感到陌生吧。我在没当兵之前就听说过的,来部队以后也是经常听到其环境的艰苦程度,包括到现在还时不时与战友开玩笑说“想锻炼自己,去‘唐古拉哨所’准没错”。在西藏的条件是艰苦的,但也有着一个世界上最具特色、最富魅力的城市拉萨。布达拉宫是整个西藏的象征,那个地方也是我一直很向往的,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去,作者生动的语言描述着布达拉宫,让人感觉好似曾经去过那个地方,只可惜没看到他传几张布达拉宫的相片上来让我们饱饱眼福。想想那海拨3670米,如果以后有机会去那里,不知道会不会有高原反应,再想想作者笔下的官兵们,长期生活在那里,此时,我只想立正站好,向他们致以军礼,向他们致敬。

————————————————

编辑:青藏线老兵之家

(0)

相关推荐

  • 西藏旅游!五次去西藏旅游后,我想给大家的26个建议!值得一看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前前后后的去了五次西藏,哈哈,这是有多爱西藏,但是也踩了不少的坑,今天我要总结出来,送给想来西藏的小伙伴们一些建议,记得点赞收藏哦! 西藏旅游关于高反的建议: 1.可服用一些缓解高原 ...

  • 读《给青年诗人的信》有感

    读<给青年诗人的信>有感 1902年的深秋,还在维也纳新城陆军就读的卡卜斯以读者的身份给伟大的诗人莱内·玛利亚·里尔克写了一封信,里尔克真诚热忱地回复了这封信,从此他们便书信往来频繁,直至 ...

  • 20世纪最伟大诗人给青年诗人的信:请你相信,无论如何,生活是合理的(北岛荐读)

    其内容讲述北宋山东梁山泊以宋江为首的绿林好汉,由被迫落草,发展壮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东征西讨的历程.又称<忠义水浒全传>.<江湖豪客传>,一般简称<水浒>,全书定 ...

  • 【好诗伴读】青年诗人晴天的诗

    晴天的诗 ▌二十岁后,不再任性 时光在流逝中讲着动人的故事 留意一个玩笑 才发现已匆匆二十年 那些忧伤与欢乐的瞬间 都被岁月掩埋 回首凝望  很多人已不再 年轮在树墩上刻下印记 所有的生命不过是微笑的 ...

  • 爱是艰难的:重读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信》

    电影<海上钢琴家>配乐 "爱,很好: 因为爱是艰难的. 以人去爱人: 这也许是给与我们的最艰难.最重大的事, 是最后的实验与考试, 是最高的工作 别的工作都不过是为此而做的准备. ...

  • 读里尔克《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读里尔克<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这是我特别喜爱的一本小书,因为它很轻薄,所以出门旅行时我常把它塞进背包里.它的作者是德国诗人里尔克(1875-1926),是他三十岁时写给一位未满二十岁 ...

  • 【品读】杨强《读2014年度“子曰”青年诗人奖获得者刘能英诗词随感》

    京邑从为客,耽诗觉有神 --读2014年度"子曰"青年诗人奖获得者刘能英诗词随感 初见刘能英老师,是在2014年初夏赴南岳衡山参加一次诗友聚会上.那次旅游,刘老师对于我们80后晚辈 ...

  • 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第八封信

    亲爱的卡卜斯先生,我想再和你谈一谈,虽然我几乎不能说对你有所帮助以及对你有一些用处的话.你有过很多大的悲哀,这些悲哀都已过去了.你说,这悲哀的过去也使你非常苦恼.但是,请你想一想,是不是这些大的悲哀并 ...

  • 郑国柳: 读女儿的信有感

    一直以来  我只把玉雕事业  作为终身理想去追求  岂不知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儿璞玉  陪伴  也是对孩子人生精雕细琢的过程  读女儿的信有感  文 / 郑国柳 2020年11月25日晚,女儿郑楠跟 ...

  • 河南周口特邀作家“李诗婷”诗词作品《读农村父亲写给儿的信有感》

    李诗婷作品 读农村父亲写给儿的信有感 前世孽缘须注定,含辛落泪育儿难. 栋梁虽贵贫庐抚,喜报连连合庆欢. 父母为孩甘舍命,晚年孤寂痛肠肝. 养崽自古要防老,谁料今生苦债还! <淡泊人生> ...

  • 贾浅浅|读父亲的信有感

    给女儿的一封信 浅浅是我的女儿,从小就喜欢写诗,我只觉得好玩可爱,但从不鼓励她将来当作家诗人.文坛上山高水远,风来雨去,人活得太累,并且我极不爱听文二代之说,这样的帽子很容易被戴上,既丑陋,又硌得脑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