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坡度及种植模式对土壤粒径组成及质地的影响

不同坡度及种植模式对土壤粒径组成及质地的影响

坡耕地是提供大量耕地资源的复合生态系统,受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影响显著,我国坡耕地面积为3824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8.35%。然而,近几十年来,由于对坡耕地的集约化和不当开发,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面源污染、土地退化甚至自然灾害等环境问题。

因此,在汉斯出版社《世界生态学期刊》中,有学者指出适当利用坡耕地,对于在挖掘其宝贵的土壤和水资源的同时保持与其高生产力之间的平衡,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全球粮食需求和可持续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坡耕地易引发水土流失导致土壤结构不良、土壤肥力降低,进而抑制农作物生长,严重阻碍农业的生产与发展。坡耕地耕作活动模式是由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综合决定的,坡耕地人为扰动最为频繁且有周期性、高强度的特点,坡耕地生产过程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强烈。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对坡耕地的沉积物来源、运输和分布、养分循环和水文过程及其对土壤健康和水体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

早期对坡耕地的研究主要与土地生产力有关,由于坡度不稳定、环境属性脆弱的坡耕地土壤侵蚀严重,导致表土和土壤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显着下降。这一时期,不同尺度的田间地块、不同尺度的水文和侵蚀模型以及示踪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生态修复、保护性农业、质地、土壤改良、气候变化等相关的其他研究方面逐渐受到关注并成为研究热点,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中国的研究经历了从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食物的需求和提高生产力的主要目标到环境保护战略的转变,例如退耕还林还草。而在东南亚,农林业系统的设计和定量评价是主要的研究重点。因此,迫切需要对不同时间和区域尺度的坡耕地研究进行宏观定量分析,以更好地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并有利于有效的区域间整合和交流。

坡度和种植模式对土壤粒径组成和质地分布均有一定影响。种植小麦模式的土壤砂粒含量高于种植油菜,且在油菜种植模式下,土壤砂粒含量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与种植小麦相比,种植油菜使得土壤粉粒和粘粒含量均有所增加,粉粒和粘粒含量随坡度的增加而降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