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语文新课标的几点体会
施维生
自实施语文新课标以来,由怕上、难上、被动上到主动上、乐意上。我们认为传统的只重视“实用”的省编教材确实应改头换面,以采用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来当“教学用书”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改变传统的语文教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指导学法,我们认为新教材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它改变了以往过于强调授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遵循语文学习规律的系统性、完整性、实践性,使学生学习语文有兴趣,乐意学、肯学,从而整体上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期中考试,来自实验区富阳的试卷,我校初一全年级平均分86.77 分,及格率 95.5% ,优秀率 50.47% 。走进新课标,我们语文组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集体备课,取长补短。
我们初一语文组有五位教师,都能认真学习新课标精神,并付诸实践的教学。在认真通读新教材的基础上,仔细分析各单元的重点、难点及关键,然后,每位教师落实备课的单元及课文,既分工又合作,遇到疑难,或有歧义的问题,集体讨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发挥大家的智慧,取长补短,达成一致,全面提高。
二、以教科研为突破口,贯彻实施新课标精神。
新课标的精神集中到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减轻学生的负担,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半学期来,语文组开设的教科研课全部落实在初一,做到都上成研究课。来我校听课的有市教研员、教科室领导,还有新世纪学校及其他兄弟学校的初一语文教师。获得了不错的评价。教学中,我们用同课分法进行教科研。例如,第五单元课文第22课《羚羊木雕》(提前来上),汪锦丽老师用辩论的方式来上,创设了情景,学生们唇枪舌战,辩论相当激烈,气氛相当活跃……学生们获益匪浅,达到了预定的教学效果。而叶美娟老师(是新教师)采用了小品表演的方式进行教学。她把课文分为四个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我”、万芳、父母。表演后,让学生当评委,共同参与,并宣布评选结果。一节课同样在欢快中度过,绩效斐然。由此,我们得出结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变换教法,注重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求知积极性,这很重要。
三、语文教学要抓“切入口”和“侧重点”。
在第三单元课文教学中,我们抓住该单元是描写自然景物的古今诗文,便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来品味课文,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情境,发挥联想与想象。总起来说,在教学中不搞面面俱到。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每篇课文都要选好“切入口”和“侧重点”。如《济南的冬天》一文抓住济南“冬天的特征”,从语言层面“准确”入手进行学习,也还不错。如《山市》的教学则侧重从“想象”着手进行研究,效果挺佳。其余课文的教学也无不如此。
综上所述,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如下点滴经验:注重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研究能力;注重师生互动,让学生唱主角,教师则退居后台搞策划,增强了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既重知识更重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四、改进与设想 ----
语文教学要倡导“放风筝”(既有放又有收)的模式进行学习;努力处理好“教”与“考”的关系;让愉快教学走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