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是没有了。不过山里人的吃穿用度,还是要仰仗大山。平常年景,靠了山民的苦做苦干,黑龙山大致能让村民们勉强度日。遇到灾荒,它的所有山场上的野菜、树皮、草根,便成了山里人的救命食粮。黑龙山北峰绝顶处,有一片石砌寨墙围起来的房屋废墟,大约有二三十间的样子。据老辈人讲,自元明以来,兵燹迭起,村里屡遭蹂躏。于是先人们便在此筑寨避兵。山峰背后,地势较缓,叫黑龙背。有一座黑龙庙和一眼黑龙泉。庙虽小而有灵,泉不大而清洌。每有兵祸,先人们便扶老携幼,上黑龙山,在石寨中权避一时。如情况更加紧急,还可以从黑龙背向更深的山里撤退。黑龙山以其险峻而又进退自如的山势,以及取之不尽的甘泉薪柴,一次又一次庇佑了我的先人。1942年5月间,侵华日军对我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发动了惨绝人寰的“大扫荡”。这次“扫荡”,日寇在山区制造了大寨山等多处惨案,欠下了山区人民的累累血债。我村当时驻有抗日县、区政府,还有抗日高小等单位,是日寇搜寻践踏的重点目标。抗日军民对此有充分准备。在敌人进犯的前一天,区政府、抗日高小等单位便与村民一起,撤离上了黑龙山。攀过峰顶,聚集在黑龙背。打算在此处暂避,观察敌人动向,再做下一步打算。敌人在村里没见到一个人影,气得七窍生烟。第二天派出飞机配合地面部队一同搜山。据亲历者回忆,听到飞机声,区政府的干部便组织大家在山坡上就地趴下。用身边的树枝茅草遮蔽。敌机有恃无恐,飞得很低很低。趴在地上的人连飞机的轮子都看得清清楚楚。可能是暴露了目标,中午刚过,放哨的民兵报告,发现黑龙山南峰下有十几名鬼子正在向上爬,看样子是冲黑龙背而来。抗日区政府聂区长和李村长接到报告后,一边组织群众和机关准备转移,一边率全体民兵飞速奔向南峰。黑龙山南峰悬崖高耸,山势十分险要。聂区长他们赶到时,鬼子已经爬到了半山腰。这帮东洋野兽骄横异常,尽管一个个爬得气喘如牛,却还是放不下武士道的架子。肩扛着三八大盖,也不隐蔽,直楞楞地往上爬。聂区长和李村长商量后决定,民兵必须在这里抵挡一阵子。因为群众和机关人太多,短时间内无法转移。而且白天转移目标太大,容易暴露。于是便指挥民兵迅速占据有利地形,以逸待劳,打他一个措手不及。民兵们虽是第一次参战,但远远看到敌人在村子里烧杀抢掠,想到身后的父老乡亲,强烈的民族仇恨激发了大家的求战欲望和必胜信心。大家纷纷表示,一定打退鬼子的进攻,掩护乡亲们和抗日区政府安全转移。富有战斗经验的聂区长和李村长,嘱咐大家不要慌,一定要听指挥。他在明处,咱在暗处。咱们人多,又居高临下,一定能打垮这几个小日本。鬼子爬了半天,没听到山上有什么动静,越发不可一世。大摇大摆,嘴里还嚷着“花姑娘的,大大的!”眼看就要接近悬崖的隘口,聂区长一声令下,众人一齐开火。毫无防备的鬼子兵遭此迎头痛击,乱作一团,狼狈地滚下山去。聂区长判断敌人必不会善罢甘休,便组织大家做好战斗准备,准备再打。同时派人通知群众和机关人员要趁天色将晚时迅速转移。果然,过了不到一个时辰,鬼子开始了第二次进攻。这一次鬼子人多了,也小心了。一边向山上打枪,一边交替掩护前进。聂区长指挥民兵备好手榴弹和大石块,单等敌人迫近再打。看看敌人又爬到了绝壁下边,聂区长高喊一声“打”,手榴弹便在鬼子堆里炸响。紧接着斗大的石块也向敌人砸下去。一时间枪声、手榴弹爆炸声、滚石声响彻云霄。群山响应,万壑雷鸣,似有千军万马从天而降。小鬼子一下子懵了,以为遇到了八路军的正规部队伏击,扔下几具尸体,仓皇逃下山去。这时天色已晚,鬼子摸不清山上虚实,不敢贸然再攻。在山脚下点起一堆一堆篝火宿营。时不时打两声冷枪给自己壮胆,一夜也不敢安生睡觉。聂区长和李村长赶紧率领全部人员趁夜色转移到了大山深处。第二天,鬼子调来更多的兵力攻山。待他们好不容易爬上山顶,寻迹找到黑龙背时,哪里还有半个人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黑龙山无论是高度,还是关于神仙的传说,要是在更大的范围看,名气当然算不上大。然而在我的心目中,在我的父老乡亲心目中,它有着极为尊崇的地位。天下名山虽多,但那毕竟相隔太远。我们只有欣赏和羡慕的份儿。而这黑龙山却是与我们祖祖辈辈息息相关,血肉相连。早先我每一次攀登黑龙山,都激动不已。站在山顶,眺望远近的山川河流,村庄道路,顿觉心胸开阔,有几分豪情生出。平时那些如群鸡争虫般的鄙吝念头一扫而空。而今登山的机会少了,每次回家,我都要久久地注目它那迷人的雄姿。我总觉得黑龙山虽不是名山,但它具有独特的魅力。它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威武雄壮,它肯定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不了解的秘密。这些秘密,也许我们永远也弄不懂。越是这样,越使我觉得黑龙山不是一座平常的山,它真的是一座神山。
作者简介:李阳,男,邢台县内阳村人。六十年代末应征入伍。复员后先后在企业、行政机关工作,直到退休。读书之余涂抹些文字是一大爱好,敝帚自赏也是一乐。回忆依稀往事,记录点滴感悟,遂成退休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