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开发拓荒牛
十八年前,他走马上任挑起全县旅游开发建设的重担。从冷清萧条的旅游开发初级阶段起步,理顺机制,创新运作,大胆撩起千古太行的神秘面纱,才使藏在深山人不知的美好资源,呈现出美不胜收的异彩。
十八年前,年过知天命的他老当益壮,呕心沥血策划全县朝阳产业发展的新举措,牵头制定出台了旅游业开发管理的法规条文和优惠政策,有效地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才使朝阳产业喷薄而出,如火如荼,引人注目地在太行群山焕发出勃勃生机。
十八年前,他务实创业竭尽全力,审时度势组织召开全县旅发大会,擂鼓助威拉开旅游开发的决战序幕,才使旅游产业异军突起成为振兴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他是谁?
他就是被人誉为“旅游开发拓荒牛”的李聚生。
一
李聚生生在太行山区,长在太行山区,对巍巍太行群山怀有深厚的感情。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年富力强的李聚生当时在西上庄乡任党委书记。该乡地处太行浅山区,境内村穷沟深,地薄灾频。敬业务实的李聚生暗下决心要为官一任,理应造福一方,尽职尽责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走出困境。经过一番走访调查和深思熟虑,最终把启动当地乡村经济发展的方案蓝图锁定在大寨门村境内的奶奶顶。
奶奶顶俗称小西天,秀美的自然风光与古典的人文景观相映成趣。唐朝名相宋璟亲自撰文书丹立碑为其赞誉,邢台古八景之一的“鼎梅晴雪”便是此地奇观美景。
身为当地的“父母官”,李聚生自然知晓奶奶顶魅力迷人,大有潜力可挖。然而,当时中国社会还没有“旅游经济”这个概念,人们的思想意识还相当保守落后。一说开发奶奶顶拉动当地乡村经济,就跟捅了马蜂窝一样,“嗡”的一下流言蜚语四起。说啥话的都有:不少人竟说这是搞封建迷信。身正不怕影子斜。无私无畏的李聚生顶住压力,亲自牵头挂帅一边组织当地群众集资入股,整修登山台阶,翻新恢复古庙群;一边起草有关开发报告,呈报县委县政府各级有关部门;集中力量进行有序开发建设。经过数年滚动发展,旅游景区初具雏形。1990年,小西天景区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当地人才真正尝到了靠山吃山的甜头。
可是,由于多种原因,重要得是由于那个阶段人们对旅游还有疑惑,还有误解,还处于观望心态。因此,旅游开发也就成了二锅里的水,不凉不热地温在了一旁。跟没娘的孩子一样,少人说没人管自生自灭。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国内旅游业才一年好似一年地热起来、火起来。可邢台县的旅游业依然处于冷清萧条的初级阶段,全县除了小西天、白云山、天梯山等不成规模的对外开放外,西部太行那诸多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全都蒙着原始的面纱,藏在荒山野岭无人知晓无人问津。
二
公元一九九九年一月一日,李聚生肩负县领导重托和厚望,前来当时只有三人办公的县旅游局担任党政一把手。
果然是老将出马,一个顶仨。一向以脚踏实地,执着实干,忘我敬业而著称的李聚生,对旅游开发信心满满异常偏爱。
他是喝太行山甜沁心底的泉水长大的,他是吃太行野树上的野果长大的,他是听太行山那美妙动人的传说长大的。长大走出太行求学,参加工作后又返回生他养他的太行忙碌,他在太行深山当过教师,当过校长,当过乡党委书记,而且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他对西部太行四道山川太熟悉了,太了解了。他早就想把太行山神奇的魅力展示给世界和社会欣赏,把太行山秀美的自然风光开发出来变成摇钱树。他虽说在太行山里工作了多年,但繁杂的工作跟旅游挂不上钩,他又不愿也不能撇下本职工作不管,不务正业地去开发旅游资源。
如今好了,他天随人愿地挑起旅游开发的重担,足可以大显身手,名正言顺的大干一场,大刀阔斧地进行旅游开发建设。
夜深人静,李聚生躺在床上烙大饼,翻来覆去思谋着路该怎样开,步该怎样迈,如何才能把旅游开发搞活搞红火?!
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了解,借鉴外地成功地经验,他吃糕先咬枣地践行中国格言“没有规矩,难成方圆”的内涵真谛,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参照先进旅游景区的做法,牵头制定了《邢台县旅游业管理办法》,经过反复推敲修改定稿后,以邢政字[1999]24号文印发。对全县旅游资源开发、景区管理等方面做出了严格规定,使全县旅游开发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县境内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同时也维护了旅游开发经营者和广大游客的合法权益及旅游市场秩序。
紧接着,结合县情实际,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及时制定出台了《邢台县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优惠政策》,并以县委、县政府红头文件邢县字[1999]50号印发,在旅游项目审批、税费缴纳、开发服务等诸多方面给予诸多优惠,营造了全县旅游开发招商引资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了县内外不少投资商前来兴办旅游业,短时间内便呈现“朝阳产业多轮转”的喜人局面。
李聚生在基层工作多年,先后当过校长、乡长、乡党委书记、农工部部长和信访局局长等党政一把手,不管在哪里任职,他都兢兢业业,敢于担当创新,干一行专一行,他的人格魅力得到众多干部群众的公认和赞誉。
为把魅力四射的朝阳产业培育成振兴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李聚生竭尽全力,操心操劳,以超人的聪明才智,热心把旅游开发纳入全县跨世纪发展战略,列入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之一,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去抓,及时牵头组织召开全县旅发大会,营造全县旅游开发建设的轰动效应和氛围。
善于总结归纳是他的特长和强项。在旅游开发实践中,他探索出六种开发经营模式:一是股份开发,授权经营模式;二是政府牵头,社会筹资开发,个人承包经营模式;三是村委出面,能人牵头开发模式;四是部门投资开发经营模式;五是个人筹资,租赁开发经营模式;六是统一规划,引资开发模式。
在旅游硬件建设上,他一方面协助景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接待条件,提高配套服务档次;一方面建议县领导举全县之力大上旅游业,先后投资数亿元,改造升级了省道邢左、邢和、邢昔线,新建了县级“心河”、“皇羊”、“北龙”线,硬化了通往景区的沙石路,实现了水、电、路、通讯、宾馆配套格局建设,使全县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六要素完善完美地呈现。不到两年时间,全县旅游开发建设已形成了“三线六区”框架雏形,树立了美好的窗口形象,拉动了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增长,成为引人注目的闪光点。
三
做人实在,为人诚实,脚踏实地,务实苦干是李聚生追求的信念,也是他本人工作作风真实的写照。
1999年1月1日,他受县领导重托前来县旅游局走马上任。上午8点他骑着一辆破旧自行车早早赶到单位。当时旅游局就三个人,一名副局长带着2名自收自支合同工喜迎新局长。都是一个县的人,早就知道他是一位不同凡响的务实派,盼望他妙手回春,把全县旅游业实打实地搞成魅力四射的朝阳产业。
身为一名党员干部,他果然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当天下午,他便带着本局的宣传干事,乘坐客运班车直达小西天景区所在村大寨门开展工作。
早年他在西上庄乡当过乡党委书记,大寨门归他管辖,小西天景区也是他牵头开发的。为探索景区开发经营新模式和科学发展新思路,他风尘仆仆一下车,简单吃罢晚饭,便召集村民代表促膝交谈了解,共商景区发展大计。
云梦山开发前,老当益壮的李聚生亲自带领有关人员前去考察。踏着荆棘丛生的羊肠小道艰辛向前。一道上百米高的悬崖挡住了去路,如果绕开上山那得多走好长时间,多走好远的弯路。他问带路的村民“这里能上去吗?”村民回答说他割草时曾多次爬过。“好!那咱今天也从这里爬上去。”于是,他一马当先奋力往上攀爬。
爬到悬崖半腰,偶一回头只觉头晕目眩,后背直冒凉气。他沉住气连忙提醒随行人员:“谁也不要回头看,抓牢荆柴,踩稳山石,咱们慢慢往上爬,一定会安全的爬上去。”在他的提醒鼓励下,随行人员顺利安全地从这令人心惊肉跳的悬崖爬上去,发现上面竟是一片瀑潭相连,林木遮天蔽日的“世外桃源”。后来,这道悬崖便被开凿成曲折盘桓的登山台阶,焊上安全护栏,美其名曰“登天梯”,成为壶天仙境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1999年4月,天梯山发现了一个封闭亿万年的奇观洞口。接到景区电话,李聚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立即组织人员穿上连体雨鞋雨衣,手拿电棒木棍,钻进洞口探险考察。后来开发成异彩纷呈的金水洞而备受广大游客青睐。
为开发紫金山,他亲自带队深入荒山野林考察。他手拿一把砍刀走在最前边,边走边砍荆棘为大家开道;为考察摩天岭,头顶满天星星出发,从清晨爬到日上中天,累的随行人员筋疲力尽,汗湿衣衫,不少人都想见好就收,原道返回。可李聚生坚信“无限风光在险峰”,耐心说服鼓励大家一鼓作气爬上峰顶,并把沿途迷人美景拍摄录制下来,成为日后开发建设的第一手资料。
顺藤摸瓜,摸瓜理藤,才知瓜甜全靠藤长成。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只有夯实基础才能魏然高耸。如今,邢台县旅游业犹如日上中天光彩夺目,已有6家景区一跃跨入国家AAAA级,2家景区通过了国家AA级质量评价,15个风光秀美、相映成趣的景区对外开放,年接待游客已由当初26万人次增加到1400万人次,旅游收入已由原来70万元直线刷新到25947万元,社会效益已从当初1400万元猛涨到50多亿元,这令人惊喜的巨变,多得十八年前李聚生这头“拓荒牛”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夯实了全县旅游开发建设的基础;这巨变的其中,自然也凝聚着李聚生殷殷心血和滴滴汗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