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彻》三焦论

内经传入三阴.

止曰可泄而已.

仲景以下字易之.

立大小调胃三承气汤.

后人遵而用之.

一汗之后.

辄尔遽下.

遗人夭殃者多矣.

不知仲景分痞满燥实坚.

有上中下三焦气血水谷之别.

不精求其理.

则其法不可得而施也.

何以言之.

上焦者.

气分也.

主纳而不出.

病则不能主纳矣.

于是为痞.

在上者因而越之.

然有可吐者.

有不可吐者.

有吐后不减者须枳桔陈皮之属.

泄上焦之气则得矣.

中焦者.

主腐熟水谷者也.

病则不能主腐熟矣.

于是为满.

肠胃为市.

无物不受.

宜各随其所受而消之磨之.

加以苦温等药.

是泄中焦法也.

下焦者.

阴分也.

主出而不纳.

病则不能主出矣.

于是为燥实坚积.

蕴热既久.

津液必亡.

不能传导.

须以荡涤之剂下之.

斯愈矣.

由是观之.

则上中下三焦.

自有浅深次第.

有治上焦而中焦得快者.

或治中焦而下焦得通者.

断未有不泄上中二焦.

而遽用承气以下下焦之理也.

观其曰邪在中焦.

不用枳实浓朴.

恐伤上焦元气.

以甘草和中.名曰调胃.

岂芒硝大黄.独不伤元气乎.

又岂甘草一味所能调之乎.

观其曰上焦受伤.

则痞而实.去芒硝.名小承气.

谓不伤下焦真阴.

岂枳实浓朴大黄.

果不伐其根本乎.

观其又曰.

三焦俱伤.

痞满燥实坚俱全.

用大承气汤.

将谓上不伤元气.

下不伐真阴乎.

又岂可一概浪投者乎.

必须以手按病患.

自胸至少腹果有硬处.

手不可近.

不得已而施之可耳.

虽然.

其间有至理存焉.

人之所借以有生者,命门也.

其所以禀命而营运者.三焦也.

命门为生气之原.

一名守邪之神.

三焦者.

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

故寒邪侵犯.

独赖此火以御之.

使不得深入肌肤.

即发壮热.

而出纳腐熟之司.

则不能如平人令矣.

所以伤寒独不可食.

食亦不化.

正谓邪热不杀谷也.

宜用甘苦温之药助之方可.

奈何反用苦寒以伐其生气哉.

否则此火一衰.

寒邪直犯则为纯阴症矣.

岂能发热乎.

予一日读东垣脾胃论.

其诠解黄芪 .

谓除躁热肌热之圣药.

又云温分肉.益皮毛.实腠理.

以益元气而补三焦也.

似乎劳倦发热.

亦本之三焦.

则余以伤寒发热.

归于三焦.

益非无据.

然内伤不能食而可食.

伤寒独不可食.

何欤.

一则本气自病.利用补.

一则客气来乘.利用攻也.

附时珍三焦辨

时珍曰.

三焦者.元气之别使.

命门者.三焦之本原.

盖一原一委也.

命门指所居之府.

而名为藏精系胞之物.

三焦指分治之部.

而名为出纳腐热之司.

盖一以体名.一以用名.

其体非脂非肉.

白膜裹之在七节之旁.

两肾之间.

二系着脊.

下通二肾.

上通心肺.

贯属于脑.

为生命之原.

相火之主.

精气之府.

人物皆有之.

生人生物.

皆由此出.

胡桃仁颇类其壮.

而外皮水汁皆青黑.

能入北方.

通命门.利三焦.

愚按即胰脂也.

联系脏腑.

充周一身.

皆藉此.

谓胃承气汤

大黄(六钱酒洗) 芒硝(四钱) 甘草(一钱)

水煎.

小承气汤

大黄(四钱) 浓朴(二钱炒) 枳实(一钱炒)

水煎.

大承气汤

大黄(五钱) 浓朴(二钱炒) 枳实(一钱炒) 芒硝(四钱)

水煎.

(0)

相关推荐

  • 三焦究竟为何物

    作者:顔文强 作者简介 颜文强,1983年10月出生,四川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后,福建省漳州市龙海人,现为大理大学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学理工科.后学文科.再学中医科,注重文理 ...

  • 跟我一起学中医之“中医三焦病证治用药法则”,一眼从方子用药医治何病

    三焦,属于手少阳经,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三焦为相火之用,分布命门,主气升隆出入,游行上下,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左右之气,号中清之府,上主纳,中主化,下主出.观此气虽分三,而实连为 ...

  • 手少阳三焦经1:概论

    内容是基于倪海厦老师的针灸教程整理而成. -------------------- 手少阳三焦经 三焦:上焦.中焦.下焦.肚脐以下我们称为下焦,胸蔽骨到肚脐称为中焦,胸蔽骨以上称为上焦,合为三焦. & ...

  • 上医健康

    #我看过的中医书# 前言:特别感谢@杨永晓老师的指导,已经超出了文章本身,而是一种治学的态度.今对初赛原文不做修改,将一些对三焦新的体悟附于初赛文章后.作为<论三焦>翼一篇. [提要] 今 ...

  • 【中医教你辨三焦,学会辨别好调理】在中...

    [中医教你辨三焦,学会辨别好调理] 在中医里,人的身体是分为三焦的,分别是上焦.中焦.下焦,那上中下三焦分别是哪里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上焦:主要是指胸腔的部分 2.中焦:脾胃 3.下焦:指的是肝 ...

  • 古今医彻

    姜一片水煎. 卷之一 伤寒 吐蛔 蛔者根据胃为养.赞助化物之需.故古方欲其安而不欲其动.用炮姜理中汤加川椒乌梅.所谓闻酸则静.见苦则安也.吴绶谓蛔厥却缘多饥.节庵谓妄发厥阴汗.胃冷蛔上.又谓吐蛔虽大热 ...

  • 《古今医彻》

    三焦论 内经传入三阴.止曰可泄而已.仲景以下字易之.立大小调胃三承气汤.后人遵而用之.一汗之后.辄尔遽下.遗人夭殃者多矣.不知仲景分痞满燥实坚.有上中下三焦气血水谷之别.不精求其理.则其法不可得而施也 ...

  • 调经论.古今医彻

    经曰.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灵枢曰.妇人有余于气.不足于血.月下.数脱血.任冲并伤.又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 ...

  • 《古今医彻》附遗毒

    凡伤寒遗毒. 发于耳之前后及项下肿硬. 用见肿消草.生白芨.生白蔹.生大黄.生大蓟根.野苎麻根.捣成饼.入芒硝一钱.和贴留头.干即易之. 若加金线重楼.及山茨菇尤妙. 出伤寒蕴要.

  • 《古今医彻》附坏症

    凡伤寒时疫. 不问阴阳老幼妊妇. 误服药饵.困重垂死.脉沉伏. 不省人事.七日以后. 皆可服之.百不失一. 此名夺命散.又名复脉汤. 人参一两.水二钟.紧火煎一钟.以井水浸冷服之. 少顷鼻梁有汗出.脉 ...

  • 《古今医彻》夹食夹气

    世俗有夹食夹气夹惊夹痰. 而亦加以伤寒之名者. 夫既曰食气痰惊. 则宜从四者以治. 又何复云伤寒为也. 或者曰. 因有是四者而复感寒. 故云夹也. 何以见之. 如脉实而胀满者.食也. 应发热而亦有恶寒 ...

  • 《古今医彻》四气论

    风寒暑湿. 四气为病. 加燥火而六焉. 则不得概以伤寒混治也. 盖寒伤经络.足太阳经主之. 风伤皮毛.手太阴经主之. 而寒亦有伤肺风亦能犯太阳. 总之以辛温者治寒.辛凉者治风. 其大较也. 然麻黄虽热 ...

  • 《古今医彻》自利

    夫三阴之中寒则下利清谷. 仲景用理中姜附汤. 三阳合病则自下利. 仲景以太阳少阳用黄芩汤. 少阳阳明用承气汤. 盖少阳则火郁. 而阳明则土郁也. 虽然. 三阳邪犹在表. 何遽自利 以邪郁而不伸.则为飧 ...

  • 《古今医彻》汗下不解

    夫汗之不解者. 谓汗出不彻也. 汗出不彻. 则脉紧恶寒而表症仍在. 尤宜汗之者也. 然有汗愈出而愈不解者. 如汗出而肢冷.阳气衰也. 汗出而脉躁.阴气竭也. 汗出而烦满.胃液干也. 所谓汗所当汗而不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