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的“三体式”与古传太极拳的“定步平圆推” ——古传太极拳单操系列

一,形意拳的“三体式”,可站出人体的“十四条经脉”

形意拳的“三体式”是定步静桩。因为这个定步静桩可站出人体的“十四条经脉”(见附录1),所以在古传形意拳的训练体系里,对于初学者要先站“三体式”;“三体式”被真正站桩半年以后,才可以学习形意拳的“劈,崩,钻,炮,横”(五行拳)。而一旦形意拳的“劈,崩,钻,炮,横”,有了“三体式”这个基础桩功,那么形意拳的每一个“跟步”,就都可以轻而易举地练到人体的“十四条经脉”。

由此可以看出,在古传形意拳的训练体系里,是先通过静桩来站出人体的“十四条经脉”,然后,才围绕着人体的“十四条经脉”,来展开五行拳的活步训练。

反过来讲,如果越过“三体式”这个定步桩功,而是直接去习练活步五行拳的“劈,崩,钻,炮,横”。那么这个所谓的五行拳,也就基本上等同于活步的广播体操了。

二,古传太极拳的“定步平圆推”,也可以推出人体的“十四条经脉”

古传太极拳的“定步平圆推”,是“定步动桩”(见附录2)。它有别于形意拳的“三体式”,这个定步的静桩。

古传太极拳的“定步平圆推”,它的每一推,也都可以“推出”人体的“十四条经脉”。与形意拳的“三体式”有所不同的是:古传太极拳的“定步平圆推”,是在基础单操训练,都差不多过关的时候,才开始习练。这和古传形意拳一开练,就站“三体式”有很大不同。

尽管习练的先后顺序有所不同,但是,一旦有了古传太极拳“定步平圆推”这个基础训练,古传太极拳的所有活步———猫步,它们所迈出的每一步,也都是在练人体的“十四条经脉”。关于这一点,和形意五行拳的“跟步”(见附录3),是完全一致的。

实际上,古传太极拳的“定步平圆推”,它还是定步单操的一个“收口”功夫。它是在定步单操全面开发人体筋骨的基础上,为了“收口”,才开始习练的。有了这个收口功夫,才有古传太极拳的基本步法———猫步。

还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定步平圆推”这个基础单操的训练不过关,那么,我们所习练的古传太极拳的每一个迈步,也就根本谈不上什么猫步,也就不异于日常走路了。

三,对于“十四条经脉”,形意拳和古传太极拳的训练方法有所不同

形意拳,是先站“三体式”。站半年后,站出了人体的“十四条经脉”,才开始习练五行拳的“劈,崩,钻,炮,横”。并且,即便站出了“十四条经脉”,在接下来的五行拳训练的过程中,也是每次习练五行拳前,要先站半小时以上的“三体式”,才开始习练五行拳的。

这说明,形意拳的训练,自始至终都是以训练人体的“十四条经脉”为核心;无论是自练单操,还是对练单操。而在筋骨的训练方面,形意拳也是首先紧紧抓住“三体式”这个最简单的筋骨训练方法,然后才去逐渐拓展和完善人体的整个筋骨系统。

而古传太极拳,却是从“行气单操”(翻江倒海)入手。它是先解决内家武术的“行气”问题。并且在接下来的各式动作单操的训练中,自始至终都依托“行气”功夫,去逐一解决和完善人体的筋骨系统。在基础的筋骨系统被初步完善后,才去通过“定步平圆推”,来推出人体的“十四条经脉”。

四,形意拳的“跟步”和古传太极拳的“猫步”

形意拳的“三体式”,是活步五行拳的基础步法——“跟步”的劲路基础;而古传太极拳的“定步平圆推”,又是古传太极拳基础步法———“猫步”的劲路基础。

虽然“三体式”和“定步平圆推”在训练方法上迥然不同,但它们所训练出来的“劲路”,却是完全相同的。它们又都为两大内家武术拳种的步法,奠定了养生和技击基础。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定步平圆推”,它需要在定步的状态下,来完成下盘“步法”上的前弓和后坐,既所谓的“定步动桩”。这个特殊的训练方法,虽然有别于绝大多数武术门派的“定步静桩”。但它所训练出来的劲路,却和形意拳的“三体式”完全一致。

这两大内家拳,一个是通过“定步静桩”的站,来“站”出人体的“十四条经脉”;另一个是通过“定步动桩”的推,来“推”出人体的“十四经脉”。

有所不同的是,古传太极拳在“定步平圆推”的搭手对练阶段,还增加进了“横劲”——磨盘劲的训练(见附录4)。

“定步平圆推”需要一定的筋骨基础方可开始训练,否则会终生练不出人体的“十四条经脉”,使功法止于表面。这点非常类似于形意拳的“劈崩钻炮横”(五行拳),它一定要在“三体式”基础桩功训练过关后,才可以开始习练。否则,同样也终生练不出人体的“十四经脉”。

五,习练古传太极拳单操,怎样检验筋骨功夫是否具有一定的基础

对于习练古传太极拳单操的拳友而言,检验筋骨是否有基础,一般通过大弓步时的前胯根,检查其是否塌陷即可知之。

如果急于习练“定步平圆推”,在前弓步的前胯根没有塌下的情况下,同侧的肩也会有“支点”。这些都是严重的拳病,在这种情况下,习练“定步平圆推”,或开始走猫步,终生都会使功夫止于表面;终生都会使古传太极拳的养生和技击效果,大打折扣。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直接习练竞赛套路(见附录5)的拳友。由于这些拳友越过了古传单操的基础训练,就直接去“走”需要下盘具有相当基本功的半蹲式的套路演练。这会使相当一部分人,在膝盖上出现问题。

注意“膝外八”,可以相对减少膝盖损伤。可“定步平圆推”,和走套路演练的猫步,支撑腿膝内扣的“膝内八”却是必需的。没了“膝内八”的“定步平圆推”和套路演练中的猫步,又怎能“走”出人体的“十四条经脉”呢?

古传太极拳是在“行气”功夫引领下的朴素的筋骨训练,不是气功加广播体操。

附录1:十二经脉加前任后督(脉)。

附录2:“定步平圆推”的定步动桩:虽然双足不动,却加上了腿法上的前弓和后坐。

附录3:形意拳是这个内家武术拳种的总称呼,它包含五行拳,所谓五行拳,它是由“劈,崩,钻,炮,横五式单操手所组成。

附录4:定步平圆推的听劲训练,用“轻搭手”技术;这个“轻搭手”技术的使用不超过3个月;随后的训练是磨盘劲的训练。磨盘劲和听劲的轻搭手,正好相反,它是比拼功力的训练。这有别于当代人普遍认知的推手训练,当代人多对“四两拨千斤”存有误解。其实,没有千斤,何来四两?基础功力的训练,是实打实的,来不得半点“取巧”。

附录5:越过单操的基础训练,直接习练套路的拳友,所习练的虽然是可以参加比赛的竞赛套路。但是,站在古传太极拳的角度上看,这些所谓的竞赛套路,应该是简化套路。

***懂古传形意拳的人,练古传太极拳单操容易;懂古传太极拳单操的人,练古传形意拳也容易。因为她们的训练核心,都是人体的“十四条经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