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专家把脉文化旅游中的演艺需求

演艺科技传媒 2019-08-12

PALM2019(音响灯光展)开展首日,围绕文化旅游中的演艺需求,石慧斌、石哲、Rick、王彬汕、王之纲、郎军、杨立森、陈畅等多位专家在PALM 2019中国国际音响灯光技术论坛上,为参加展览会的参展商、专业观众及业内同行带来精彩分享,演讲贴合当下文旅发展实际,对行业发展大有裨益。

石慧斌:文旅小镇声景观的探索

石慧斌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声学与室内设计研究所所长、总工,清华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技术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就像看到的世界中有景观、景色一样,听到的世界同样有声音的风景。声景观的营造是运用声音的要素,对空间的声环境进行全面的设计和规划,并加强与总体景观的协调。

文旅小镇声景观探索方面,在文旅小镇,声景观能够从听觉的角度,传达更加深层次的文化信息。依据声音的来源,文旅小镇声景观要素主要包括自然声景观、生活声景观、历史文化声景观三种类型。文旅小镇声景观要素则包括传统习俗、戏曲文化、宗教文化等等。石慧斌老师建议可以利用物理的办法来进行声环境的改造,比如利用地形及植物对动物群落声源进行营造;也可以人为地增加一部分内容,比如进行动物投放等;当然,有时候还要利用声学原理来屏蔽一些不利的声音。讲解中,石老师还结合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天津滨海国际森林庄园两个案例进行了具体阐释。

石慧斌指出,文旅小镇的声景观设计目前仍处在探索阶段,相关实践案例较少,因此现在主要从文旅小镇声景观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石哲、Rick: 剧场语音扩声设计-音频系统设计中的考量与验证

石哲、Rick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声学研究所声学工程师)

来自荷兰的声学设计师Rick以实例与数据结合的方式,主要依据自己参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礼堂、清华大学老礼堂、荷兰一些艺术剧院等项目,与现场观众分享了语音扩声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得出了如下三个结论:在厅堂设计中需要考虑自然声与电声声像的统一性;音响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空间声学特性,STI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利用计算机模型可以兑室内声学和音响系统进行设计和评价。

紧接其后,同为声学工程师石哲带来了题为《剧场设计中的VR可视化及可听化模拟系统》的分享。讲座中,石哲主要就设计表达与用户体验、VR模拟的技术实现等内容进行讲解,并进行了相关的案例分析。

王彬汕:旅游演艺,风口之上

王彬汕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旅游与风景区规划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王彬汕认为,从行业大势上来说,目前旅游业发展存在着“一升一降”的趋势,即国内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在上升,但景区门票价格在降低,以倒逼景区升级。可以看到,目前,在从门票经济到产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旅游业中住宿业和娱乐业是比较受欢迎的口。

尤其是今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指导意见》,旅游演艺更出于风口之上。从旅游演艺角度来说,包括旅游演艺节目、演艺装备、主题线路、旅游演艺空间、综合业态转型、衍生品等,结合这些方面,王老师根据自己考察的国内外项目,分享了相关成功案例的经验及其背后的原因。这其中就包括了拉斯维加斯秀、皇家加勒比游轮等项目,深入浅出的讲解,让现场观众受益匪浅。

王之纲:沉浸不是目的,而是让信息的传递更有效率

王之纲

(副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副主任)

青岛电影博物馆VR体验项目、国家图书馆馆藏《永乐大典》文献展、重返海晏堂、数字交互《韩熙载夜宴图》、《神鬼也行》、沉浸式话剧《成都偷心》、上海世茂深坑酒店的光影秀《回响》……作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的副教授、鱼果动画的负责人,王之纲参与的沉浸式体验项目设计不计其数。讲座中,王之纲主要以案例为索引,为现场分享了基于共情原则的沉浸式体验设计。

王之纲介绍,虚拟现实艺术的沉浸式技术性沉浸,即体验者的沉浸感是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感官“错觉”,以“刺激”“反应”模式使体验者进入虚拟现实技术营造的“景”中。在分享中,王之纲提到了三个关键词——体验、信息、沉浸。其中,“体验”连接过往,通向未来,比如,传统哥特式建筑、宗教场所总给人以沉浸式的体验;信息的设计环节则包括信息的内容、信息的转译、信息的架构、信息的传递等内容;但他指出,体验、信息带来的沉浸并不是目的,而是要让信息的传递更有效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