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札记‖井陉战场古今谈⑪

11.重叠待伏:第二次伏击

就在八路军欢庆胜利之时,刘伯承得到情报,正太路西段的日军正向东运动,娘子关右翼的日军也正在继续向旧关迂回。
刘伯承命令停止打扫战场,召开作战会议,提出在七亘村再打一次伏击。
“用兵之法,贵在不复。”这是用兵打仗重要的一般性规律。这个用兵原则,在历史上很少被打破。因为每一次战役、战斗,敌情、我情、地形、任务都不同,所以,具体到每一次实际作战,战法必然是独特的、有其鲜明的个性。例如,辽沈战役是“关门打狗”,平津战役是“先吃两头,后取中间”,淮海战役则是“夹一个,看一个,吃一个”。
但是,这个规律,就被刘伯承打破了。
作为日军,虽然吃了亏,但是他们也不会认为八路军会在同一地点,再次设伏。由于刘伯承使用的是“单边设伏”战术,很容易使日军认为这仅仅是一场遭遇战。(微信公众号:潜真堂)
为了迷惑日军,27日,刘伯承派772团3营佯装打扫战场,与日军制造相遇,当着日军的面佯装撤退,让出七亘村。实际上,772团3营绕了一圈,悄悄集结在七亘村以西的改道庙公路南侧山地。
10月28日,王近山率3营来到七亘村以西,这次伏击地点就在七亘村西面的山路。其中,9连、10连埋伏在七亘村至改道庙间的大路南侧,11连、12连及特务连1个排作为预备队,同样也派出侦察分队,侦察测鱼镇日军的动静。
上午10点左右,侦察分队发现一支日军辎重部队,正向七亘村开来。这次,日军接受了上次遭到伏击的教训,加强了对辎重部队的保护,前面以100余人的骑兵开路,1个野战中队掩护,1个野战中队殿后,沿途搜索警戒,掩护着辎重队,小心翼翼间向七亘村搜索前进。
王近山看到敌人加强了保护,立刻打电话报告陈赓。陈赓指示,坚决出击,同时派第2营和第1营的1个连火速增援。11点左右,日军先头部队就进入了伏击区。伏击部队放过日军先头部队骑兵100余人,对后续辎重部队实施猛烈的火力袭击。
这次行军,日军对周围的搜索和警戒更加严密,凡是可疑的地方,就先用掷弹筒和机枪先扫一遍,然后再向前推进。边走边打。
在指挥部,可以远处听到隆隆的炮声,刘伯承预感伏击的兵力可能不够。因为八路军的装备、火力和日军相差实在太大。于是急令两个营增援,并调整战术,放过战斗力最强的骑兵部队,把攻击重点集中到辎重部队。八路军指战员有了上次作战的经验,更加镇静,隐蔽也更巧妙。
日军绝对想不到,自己会在同一条沟里跌倒两次。看到山上山下均无动静,日军辎重部队便大胆前进。当辎重部队进入伏击圈时,王近山一声令下,伏击部队一起开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