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题型就这11种,掌握技巧
阅读一直是中小学生眼中难啃的“骨头”,因此很多孩子和家长为此而感到头疼。其实,啃骨头是需要技巧的,今天老师就把自己15年教学经验总结成11种阅读理解常见题型答题小技巧,帮孩子和家长啃下这块硬骨头。
小学语文阅读题型分为以下类型:
1.联系上下文对加点字词句的解释:
这个类型的题是阅读里面的基础题型,我们在做题的时候首先要解释出这个词语本身的意思,再根据课文情境写出文中的意思。我们在解释的时候可能一下子没办法准确地完整的说出词语本身的意思,这个时候需要抓住关键字,理解关键字的意思,或者可以根据句子中的情景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词语。
示例:《钱被刮跑以后》突如其来:
喜出望外:
突如,突然。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
望,希望、意料。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2.加点字词句作用是什么?能不能换成其他字词句或者删掉可以吗?
看到这个类型的题,答案一般都是不能换,解答时,咱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答:(1)解释原来字词的意思;(2)表达效果:这个字能够更好的表达出……样的画面或者情感,如果删掉或者换掉就不能起到这样的效果所以不能删。
示例:《题李凝幽居》能不能把“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改成“推”?为什么?
不可以,从意境上来看,“推”字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足以见得寺里只有孤零零他一个和尚,“敲”字虽然显得拘礼,但是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访友,至少有一些温暖。比较起来,“敲”字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
3.选择恰当的词语:
解答这种题型的关键点就是辨析两个词语的意思,这两个词语看起来会非常相似,但意思上其实是天差地别的,所以到底要选择哪一个词语,一方面要看自己平时的积累,另一方面就得充分理解句子的含义和语境,选择最合适的那个。
示例:大概是由于过分(激动 感动)吧,小井蛙的肚皮胀得一鼓一鼓的样子。
选择激动,联系上下文可知,小井蛙制定学习计划打算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学者,声音激动的肚皮一鼓一鼓的样子,文中并没有出现有关感动的词句。
4.文中“……”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怎样的效果?
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设问和反问。根据具体的句子来记性选择,但是咱们只需要记住一个“公式”:修辞手法+修辞的作用+结合句子的意义和语境。
比喻拟人:这样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的XX特性;排比:这样描写起到了语气加强的效果;
反问:起到了加强语气和强调的作用,;设问:先提出问题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让读者提起兴趣、引发思考。对偶:对仗的表达使读者读起来朗朗上口;夸张:增强画面感,描绘出画面所呈现的气势。
示例:《桂林山水》“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怎样的效果?
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桂林的山比作翠绿的屏障和新生的竹笋,写出了桂林山的颜色是绿色的,而且桂林的山很美。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得读者朗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也强调了桂林山的翠绿。
5.“……”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遇到这种题目,我们首先要找出这句话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再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1)如果这个句子出现在文中的首段中,从结构上来说,一般所起的作用就是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总领全文,或者是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起到了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或者是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2)如果该句话出现在中间位置,在结构上起到的作用就是承上启下或者是过渡作用;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做铺垫或者埋伏笔。
(3)如果该句出现在文末,在结构上起到了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照应开头的作用;在内容上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
示例:《父亲,树林和鸟》文章用“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这句话开头有什么作用?
(1)开门见山,点题;(2)概括了父亲、树林和鸟三者的关系;(3)抓住了全文中心和情感基调。
6.“……”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遇到这种题型,首先要明确的是表达方式有哪些。常见表达方式有记叙、抒情、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议论、说明,咱们在解答时先说清楚用到的表达方式是什么,然后再写出本文的中心思想,接着再写一下作者表达的感情,这道题就算是回答完整了。
示例:《夏日原野上的追赶》文中多次出现了老人一瘸一拐追赶的行动描写,它的作用是什么?
老人一瘸一拐追赶是行动描写,是表达方式的一种,其作用是有力的突出了老人永不放弃的精神。
7.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样的问题需要我们纵观全文,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我们常见的关于回答思想感情的字眼有:高兴、热爱赞美、歌颂、渴望、惆怅、惋惜、忧伤、思念(思乡、思念亲人)、伤心、悲痛、厌倦、憎恶、悲愤等。一般来说,不管是课文还是古诗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会流露在字里行间之中,有些表达较为委婉含蓄的,请同学们认真反复读读中心句,总结概括课文的内容。
示例:《我爱家乡的秋夜》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秋夜的一种喜爱和赞美之情。
8.请概括文章主旨
虽然这个题型是问文章主旨,但是咱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回答模式是这样的:本文通过描写……怎样的情境或者故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道理。
如果是写人的文章,答题思路一般是赞美主人公的XX优秀品质;如果是写景的文章,主要从景美的角度写,再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如果是写物的文章,同时也有写人,那就是借物喻人,通过描写XX物来比喻XX人的XX品质;但要是文中有描写关于作者的志向,那就是托物言志;如果二者都没有,而是告诉了大家一个道理,那一定是借物喻理了。
示例:《夏日原野上的追赶》从夏日原野上的这场追赶中,你获得了怎样的感悟?
这篇课文通过写“我”放羊的时候看到一片西瓜地就进去偷了一个西瓜,但是一直被看西瓜的老爷爷追,最后不得不放下偷来的西瓜,结果老爷爷却把西瓜放在原地走了这样一个故事,告诉“我”一些道理:我们必须要认准目标,执着追求,不畏困难,永不放弃,而且我们做事要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9.“……”的含义是什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回答这种问题时,我们不能单纯地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直接照抄,而是要对这几句话进行概括总结,用自己的语言将文章的中心思想概括出来,然后再写几句跟文章中心思想有关的名言警句,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读书多积累。
示例:《暖色的梦》“行者的眼眶涌满了泪水”你是怎么理解的?
小花默默地吐露芬芳,装点自然,温暖世界,她的生命虽然短暂,奉献虽然很小,但她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个行者。告诉我们不管自己有多么渺小,我们也要做自己能做的事,虽然都是些小事,但这些小事也能给任何一个陌生人一丝温暖,给这个世界一丝温暖。
10.从哪里看出来……
碰到这种题型,我们需要找到题目中的关键词,再顺着关键词找到文章中的相关句子,这个时候,我们不止要把相关的句子摘抄下来,还要加上自己的理解。
示例:《父亲,树林和鸟》父亲喜欢鸟是从哪些方面卡门出来的?请简要概括。
(1)父亲对鸟的气味很敏感,对鸟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很了解;(2)父亲说话声音很轻,生怕惊动了鸟;(3)鸟快活的时刻父亲也最快活。
11.为什么说……
在解答这种题型时,用到的模板就是因为……所以……一般来说,分析原因时,要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从文章的内容,另一方面从文章中心,不管从哪个方面分析都最好多考虑几点。
示例:《钱被刮跑以后》文章最后一句为什么说“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由于“我”不小心撞到了老大爷,钱掉在地上,“我”担心钱被风刮走或被路人抢走,后来从人们还钱中,看到了当今社会人们拾金不昧的高尚风格,所以“我”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