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逐渐高发:好好的孩子,怎么就抑郁了?
3月5日,美国埃默里大学牛津学院哲学专业一年级中国留学生张一得自杀了。广州日报记者采访了张一得生前的好友,好友证实,张一得是因为抑郁症离世。
张一得是一位从小成绩优异、托福成绩轻松考取近满分的优秀学霸,19岁成为美国常春藤名校埃默里大学牛津学院的一名留学生。
这样一个“阳光俊朗”“人生开挂”的青年,却毫无预兆地在3月5日深夜,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仅20岁。
背后罪魁祸首正是“抑郁症”。
相信不少父母们也越来越困惑:
明明我们倾尽了所有去爱自己的孩子,可是为什么到头来换来的却是孩子的叛逆甚至是一纸抑郁症的诊断书呢?
是哪里出问题了吗?好好的孩子,怎么就抑郁了呢?
抑郁症,逐渐低龄化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预计有3.5亿人患有抑郁症,并正呈现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多为14-30岁的青少年,甚至还有八九岁的孩子。每年上千名接受精神心理疾病治疗的人群中,青少年约占四分之一。
小学阶段为1成左右,重度抑郁检出率约为1.9%-3.3%。
初中阶段约为3成,重度抑郁检出率为7.6%-8.6%。
高中阶段接近4成,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0.9%-12.5%。
作为一种公众长期以来都缺乏正确认知的心理疾病,抑郁症已经不止发生在我们成年人的身上,像张一得这般还未步入社会的少年,甚至更加年幼的孩子们,在家庭教育和学业的双重压力之下,心理健康也在经受着巨大的考验。
青少年抑郁症常见病因
01心理及社会因素
抑郁情绪的出现,一般都有一些心理或精神的促发因素,各种重大的生活事件突然发生,或者长期持续存在引起强烈或者持久的不愉快的情感的提炼,可导致抑郁症的产生。
如幼年期成长环境的因素,父母不和、躯体虐待、家庭教育模式、缺乏关爱和过度保护等。
或碰到精神上的创伤,父母死亡或离异、人际关系不协调、学习成绩不良或其他负性生活事件等,均易于诱发抑郁情绪。
02自身性格因素
性格内向、文静、不爱交际、交流、不喜欢出头露面、孤僻、多疑、常常注意事物消极面或遭受意外挫折的人,容易陷入抑郁状态。
另外,急性抑郁发作的青少年,病前个性多倔强、违拗,或有被动攻击的特点;
慢性抑郁的青少年病前多表现出无能、被动、好纠缠、依赖和孤独的特点。
03家族遗传性因素
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流行病学的调查显示出与患者血缘关系越近,抑郁症患病率就越高,一级亲属发病率远远高于其他的亲属,这与抑郁症的一般规律是相符合的。
约50%抑郁青少年的父母中,至少有一人曾患抑郁症;
对双生子的研究也发现,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高达70%以上,而异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仅为19%。
青少年抑郁症的表现
1.似病非病
患者一般年龄较小,不会表述问题,只会说身体上的某些不适。如,头痛头昏;胸闷,呼吸困难;喉咙有异物感……
通常这些症状持续时间较长,而且在检查后无明显病变,经过药物治疗也不见好转。
2.兴趣减退、无喜悦感
面对达到的目标、优异成绩等,孩子并无喜悦之情,反而感到忧伤和痛苦。如,考上重点中学却愁眉苦脸、心事重重,想打退堂鼓;有的在学习期间,经常无故往家跑,想休学退学。之前喜欢的东西,变得毫无兴趣...
3.反抗父母
在童年时,对父母的管教言听计从,到了青春期或走上社会后,不但不跟父母沟通交流,反而处处与父母闹对立。
一般表现为:不整理自己的房间,乱扔衣物,做事情慢,吃饭慢,不完成作业等;
较严重的表现为逃学,夜不归宿,离家出走,跟父母翻过去的旧账,要与父母一刀两断等。
4.自杀行为
重度抑郁症的孩子还会利用各种方式自杀。
对自杀未果者,如果只抢救了生命,未对其进行抗抑郁治疗(包括心理治疗),患者仍会重复自杀。
因为这类自杀是有心理病理因素和生物化学因素的,患者并非甘心情愿地想去死,而是被疾病因素所左右,身不由己。
5.不良暗示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潜意识层的,会导致生理障碍。
如,孩子一到学校门口、教室里,就感觉头晕、恶心、腹痛、肢体无力等,当离开这个特定环境,回到家中,一切又都正常。
另一反面是意识层的,专往负面去猜测。
如,患者自认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自己不会与人交往;自认为某些做法是一种错误,甚至是罪过,给别人造成了麻烦;...
身心尚未成熟的青少年
该如何治疗和预防抑郁症?
家长又应该怎么做呢?
1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培养中,家庭环境的影响作用巨大。如果在原生家庭中,孩子不能够感受到足够多的理解和陪伴,只一味的提要求,和无尽的指责,及父母的关系紧张,这就很容易导致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
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将羞辱和惩罚换成对良好行为的鼓励,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或替他们做决定,会被认为是不相信他们的能力,这会让他们不自信。
不要将成绩作为优秀的代表,不要强迫孩子完成家长的期望和目标,去过我们安排的人生,这不仅无效,反而会使孩子更加叛逆,将孩子推得离父母更远。
2
培养孩子接受情绪和事实的能力
孩子们自己需要掌握接受情绪和事实的能力,这一点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引导。
要教会孩子们正确的面对自己的情绪,在现状和期望不一致的时候,要学会和负面情绪共存,允许孩子犯错误,鼓励他们从错误中成长起来。
具体的措施是,教会孩子们通过兴趣爱好或者体育运动来疏解情绪,培养一门兴趣爱好,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这都可以帮助孩子们在心理压力大的时候发泄出来。
3
关注孩子状态,多沟通,防患未然
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孩子的心理状态不对,需要及时沟通,花时间来倾听孩子的担忧,即使有些问题在我们看来并不值得担心。
始终关注他们的想法,知道他们在担心什么,就能够在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之前,及时疏导,防患于未然。
在做好这些的同时,家长还需要关注孩子们是否抑郁症的表现。
主要的抑郁表现可以分为情绪、思维、生理、行为等方面:
情绪:孩子是否一天中的大多数时间都情绪低落,比如总是抱怨身体没劲、疲乏之类;是否容易感到烦躁、易怒,甚至逃学、离家出走?
思维:孩子是否出现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集中等表现,是否有上课和做作业效率降低,成绩下滑等表现?
生理:是否出现食欲不振或者暴饮暴食的表现 ,体重有没有显著变化;有没有失眠或者睡眠过度的表现,噩梦是否增多甚至频繁?
行为:孩子有没有回避正常的社交活动,比如和以前的朋友现在不怎么来往了,拒绝参加家人、朋友间的一些娱乐活动等等?
如果家长或监护人觉察到孩子有以上表现,请及时跟进并记录孩子的状态,必要时请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在现代社会,我们不能只关注孩子的身体是否强壮,前途是否光明,还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只有身心都健康,孩子们才会有一个幸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