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来寒热

​ 96条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什么是往来寒热呢?不少人认为是恶寒和发热交替出现,这是不对的。

这里的寒指的是恶寒,大家的看法都一致,问题是这里的热指的不是发热,而是指的恶热。也就是说,少阳病的主证是恶寒和恶热交替出现。

恶热和发热仅一字之差,含义却天差地别。

11条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这句说的实际是恶寒。

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这句话说的是恶热。

搞清了往来寒热的真正含义,就好理解伤寒论了。

太阳是恶寒,阳明是恶热,少阳呢,属于二者之间,一会儿恶寒【目的是想从太阳出表】,一会儿恶热【目的是想从阳明入里】。

-------------------

学习。不知是否有临床医案支持。

------

-------------

嗯,这个说法倒是有意思~

-------------------

这种说法有道理,本人曾多次亲历,一会恶寒,赶紧盖被子,一点凉也受不了,但又对被子的热抗拒;一会又恶热赶紧掀被子,连被子的余热都受不了,但又对环境中的寒敏感。当时没学过伤寒论,心中纳闷,这是什么病?西医按重症感冒治的

-------------------

本来就该如此理解,邪胜则有阳明之恶热,正胜则有太阳之恶寒。

-------------------

少阳即邪之进退之间!

-------------------

我以为楼主理解完全正确。我的观点和楼主完全相同。如此理解,才是仲景本意。太阳病恶寒,阳明病恶热,少阳在二者之间,是中间证型,要么无寒热仅表现为胸胁满,要么就是寒热往来,一会恶寒一会恶热。从逻辑推理即可得此结论,并且临床上也能见到这样的证型。

-------------------

赞同!因为恶寒何发热往往同时存在,所以不能理解为发冷和发热交替。

-------------------

有道理

-------------------

谢谢分享!

-------------------

云闲山人:?????? 这种说法有道理,本人曾多次亲历,一会恶寒,赶紧盖被子,一点凉也受不了,但又对被子的热抗拒;一会又恶热赶紧掀被子,连被子的余热都受不了,但又对环境中的

桂枝汤证

-------------------

你好像绞尽脑汁也没有理解少阳寒热往来的真正含义 少阳在接近天明时阳气最旺 这时少阳可以有能力抗邪 病人可以表现为恶寒 少阳和太明相比终归属于里 由于胆热熏蒸病人在恶寒的同时要伴有汗出这可以理解为热 汗出后由于腠理疏松 在与外界接触病人又会感觉寒冷 这就是所谓的寒热往来

-------------------

病人在接近天明发热时体温可以轻度的增高 这时病人会出现恶寒症状 伴随其后的就是汗出 这就可以理解为里热 汗出后病人又会出现寒冷 寒热往来既是症状也揭示了少阳病发热与恶寒的病机

-------------------

coorus:本来就该如此理解,邪胜则有阳明之恶热,正胜则有太阳之恶寒。?(2013-05-16 09:41)?700)this.width=700;’ >

太阳病没去治疗也是都恶寒,怎么体现正胜?

-------------------

楼主用心了,好文感谢.

-------------------

同意楼主观点,我观察到很多柴胡体质的人对冷热都敏感,既怕热也怕冷。

-------------------

哈哈,今天真是有收获啊,楼主说的的确在理,发前人所未发,是我见过最好的解释了,万分感谢。

那我也再来阐述一下我的看法。

四象里面只有少阳和太阳,然而六经又多出了阳明,何也?再看内经对阳明的描述:两阳合明谓之阳明。此两阳是什么?就是少阳和太阳啊。那两阳合明是什么意思?那是因为阳是发散向外的,那么用一团火焰来形容,少阳就是内焰,太阳就是外焰,那如果阳是发散向外的,阳的量终究是有限的,很快就会散完,那么人体的精密怎么会没算到这一点。正是有了阳明的作用,才使得在外之阳得以收敛回体内,而且它回的地方就是少阳,等于阳在外绕了一圈又回来了,所以阳明叫做两阳合明,通过以上解释,也就可以看到少阳是同时连接太阳和阳明,所以也就是所谓的枢,那么少阳病,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往来寒热,也就是楼主所说的一会恶寒、一会恶热,而且这种现象不是所谓邪气进退的现象,而是这个少阳区块的特有现象,这是因为少阳是同时连接太阳和阳明所致。

而且伤寒论里经常出现太阳病多少日、中风多少日或者伤寒多少日的句子,很多时候就是在提示你病邪到了一个敏感的时间点,就是病邪在将传未传之际的辩症是最难的,没传就在原来的区块,传了就是另一个的区块,而且有的时候是一半一半,就像人要进门,一只脚跨过了门坎,另一只脚还在门外,这是最考功夫的

-------------------

受启谢谢!

-------------------

楼主提议很好,而且以恶寒恶热的交替道出往来寒热的状态。但还是值得商榷。

伤寒极会隐语。例如:三阳皆有热。太阳之为病必恶寒。它省略了发热。因为发热是阳病,是通识。但是表病有阳病有阴病。所以以近衣被揭示热的真假鉴别与识阴阳。恶寒与畏寒还是有区别。恶寒是近衣不得解,还是要震栗。这是机体想汗出而解。畏寒则近衣得解,这是人体产热不足。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这是描写少阴状态,外人看着热,可是病人自己觉得不热,还要盖被子的好。 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这是一句陪衬语,也是鉴别真假的语。另外参考。发热恶寒发于阳,无热恶寒发于阴。可以明确热是以病人的自觉证为主导。在表证上就有发热恶寒的表阳,与无热恶寒的表阴。;)(师承不同,与学院之表里阴阳六经略有差异)。

阳明病,不恶寒反恶热。它也省略了发热。因为阳病要发热。这是通识。太阳阳明还初微恶寒,汗出多还微恶寒。但这不妨碍阳明病的诊断。

我们看见太阳、阳明都是以恶为修饰,强调患者自觉状态。

少阳也是阳病。是正邪交争,又不在表不在里,正气有所亏损但又能制衡病邪的交争状态。太阳的恶寒,阳明的恶热交替当然就是典型的正邪交争。这是往来寒热的表现之一。但实际临床不是人人典型。太阳篇数处提到,热多寒少,仲景以恶寒发热来评价正邪,阴阳。日再发、23度发这算不算往来寒热?数日一发算不算往来寒热?个人经验数日一发是柴胡证。23发还是表证。从另外一个角度,患者没有明显发热或者恶寒。只是数日一恶寒,而口苦咽干或胸胁满。算不算往来寒热?只好没有明显阴证,用少阳剂往往收效。所以这个往来寒热还是需活看。

-------------------

阳光天使:病人在接近天明发热时体温可以轻度的增高 这时病人会出现恶寒症状 伴随其后的就是汗出 这就可以理解为里热 汗出后病人又会出现寒冷 寒热往来既是症状也揭示了少阳病发热与恶寒的病机?(2013-05-16 15:49)?700)this.width=700;’ >

说得太好啦!简单明了!一下子明白了

-------------------

satana:说得太好啦!简单明了!一下子明白了?(2013-09-21 14:12)?700)this.width=700;’ >

“郝万山解往来寒热”,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症状,是病人他自觉冷的时候不发热,热的时候不发冷。对于这个症状,历代注家的解释都不尽一样。有的注家说,少阳主枢,少阳介于表里之间,当少阳之邪外出太阳之表的时候,他就恶寒,太阳病不是有恶寒吗。当少阳之邪内入阳明的时候,他就发热,阳明不是但热不寒吗,有的注家就是这么解释。还有的注家说,三阳有发热,三阴没有发热,说少阳是阴阳之枢,是阳证转入阴证的阶段,当邪气外出三阳的时候就发热,当邪气内入三阴的时候就恶寒,所以出现了往来寒热。你看,这两种解释正好是相反的,正好是矛盾的。前面一种解释说,是邪气出表就恶寒,入里就发热,后一种解释是出表就发热,入里就恶寒,所以使后世的学者无所适从。我这里怎么解释往来寒热呢,我认为寒邪在少阳经,而少阳为小阳,其抗邪的能力较弱,这就出现了正邪分争、互有进退。它不像太阳的阳气强大,是持续能够抗邪的,它也不像阳明的阳气比较盛,也是能够持续抗邪的,而少阳的阳气比较弱小,所以它和邪气相争的时候,互有进退,就像拉锯一样,一会儿邪气占优势,一会儿正气占优势,这叫正邪分争、互有进退,于是乎邪胜则寒,胜我们用胜利的胜,正胜则热,这就出现了往来寒热的临床特征。所以我们不和邪气出表、邪气入里相混淆,邪气就是在少阳本经,没有出表,也没有入里,只是正邪分争、互有进退的问题。

(0)

相关推荐

  • 寒热往来

    寒热往来,是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是邪正相争,互为进退的表现. 寒热往来(发无定时)➸时冷时热,一日发作多次,无时间规律➸伤寒少阳病,半表半里证 ➸外感病邪达半表半里阶段时,邪正相争,相持不下,邪胜则 ...

  • 师徒随谈之小柴胡汤

      师徒随谈             之小柴胡汤    <伤寒论>中小柴胡汤出现的条文一共有19条:小柴胡汤主之,宜小柴胡汤,可与小柴胡汤. 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 ...

  • 刘方柏:一文学透《伤寒论》的53种发热

    学习名医经验,领名医著作书籍 发热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治疗发热的水平往往最能看出一个医生扎实的基本功,而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论述了发热的多种治疗方法,而各种表现的病机.治疗.预后转 ...

  • 《证治准绳·杂病》往来寒热

    凡病多能为寒热,但发作有期者疟也,无期者诸病也.[内因]经云∶荣之生病也,寒热少气,血上下行.(小柴胡与四物各半汤.)[外因]经云∶风气盛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 ...

  • 《证治准绳·杂病》

    目翳 在睛外遮暗.<内经>诊目痛,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按此论表里之翳明矣.用以治病,如鼓应桴也.凡赤脉翳初从上而下者,属太阳.以太阳主表,其病必连眉 ...

  • 《证治准绳·杂病》自叙

    余发始燥,则闻长老道说范文正公未逢时,祷于神以不得为良相,愿为良医.因叹古君子之存心济物,如此其切也.当是时,颛蒙无所知顾,读岐黄家言,辄心开意解,若有夙契者.嘉靖丙寅母病阽危,常润名医,延致殆遍,言 ...

  • 《证治准绳·杂病》卒中暴厥

    经云∶暴病卒死,皆属于火.注云∶火性速疾故也.然初治之药,不寒而温,不降而升,甚者从治也.俗有中风.中气.中食.中寒.中暑.中湿.中恶之别.但见卒然仆倒,昏不知人,或痰涎壅塞.咽喉作声,或口眼 斜,手 ...

  • 《证治准绳·杂病》中风

    中后当如东垣法,分中血脉.中腑.中脏施治. <灵枢经>云∶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荣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故其邪气浅者,脉偏痛.又云∶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 ...

  • 《证治准绳·杂病》中寒

    中寒之症,身体强直,口噤不语,或四肢战掉,或洒洒恶寒,或翕翕发热,或卒然眩晕,身无汗者,此寒毒所中也.其异于伤寒何也?曰∶伤寒发热,而中寒不发热也.仲景于伤寒详之,而中寒不成热者,未之及何也?曰∶阳动 ...

  • 《证治准绳·杂病》中暑

    中暑之症,面垢闷倒,昏不知人,冷汗自出,手足微冷,或吐或泻,或喘或满,以来复丹末,同苏合香丸,用汤调灌.或以来复丹研末,汤调灌之.却暑散水调灌下亦得.候其人稍苏,则用香薷饮.香薷汤煎熟去渣,入麝香少许 ...

  • 《证治准绳·杂病》中湿

    风寒暑湿,皆能中人.惟湿气积久,留滞关节,故能中非如风寒暑之有暴中也. 中湿之证,关节重痛,浮肿喘满,腹胀烦闷,昏不知人,其脉必沉而缓,或沉而微细,宜除湿汤.白术酒.有破伤处因澡浴湿气从疮口中入,其人 ...

  • 《证治准绳·杂病》中气

    中气,因七情内伤,气逆为病,痰潮昏塞,牙关紧急.七情皆能为中,因怒而中者尤多.大略与中风相似,风与气亦自难辨.风中身温,气中身冷.风中多痰涎,气中无痰涎.风中脉浮应人迎,气中脉沉应气口.以气药治风则可 ...

  • 《证治准绳·杂病》中食

    中食之证,忽然厥逆昏迷,口不能言,肢不能举,状似中风.皆因饮食过伤醉饱之后,或感风寒,或着气恼,以致填塞胸中,胃气有所不行,阴阳痞隔,升降不通,此内伤之至重者.人多不识,若误作中风.中气,而以祛风行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