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六十年前的图表居然这么高大上,理念是如此的先进
龙逸凡按:
这是2016年1月写的一篇文章,现贴到公众号来。
1958年,Stephen Toulmin提出了一种图形化的理论模型。同时代的中国,正处于“赶英超美、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疯狂中,可当时的数据可视化的意识和技术并不亚于现在,3D柱形图、Power Map,这些图表形式,在五十年代的信息图表中都可找到影子,只是那时所制作的信息图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来,搬好小板凳,我们一起欣赏!














图片中的粮食亩产数,大家当做笑话看就好。很多朋友没在农村生活过,对粮食亩产没多少概念,我们来看一个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的数字

1958年早稻每公顷产量2496.68公斤,换算成亩产就是166.45公斤/亩,也就是333市斤。就是在最近袁隆平团队研发出的超级水稻也才亩产1100多公斤,但在那个浮夸风、放卫星成风的疯狂年代居然敢于说中稻亩产52,599斤。真正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
非要300字才能申请原创,我是来凑数的
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
非要300字才能申请原创,我也是凑数的
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