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均生先生的陈氏太极拳一二路视频

洪均生,河南禹县人,自幼随祖、父在京城生活,十七岁时因体弱多病辍学。一次偶然间听说一位患病的戏剧武生因练习太极拳法获得痊愈,便决定拜师学拳,强身健体。1930年,他投入陈式太极第十八代传人陈发科门下,每日练拳,身体愈见强壮。其间师徒二人相互扶持。初入京城时陈发科居无定所,就在洪府寄住,后来满清覆灭,洪氏家族没落,洪先生便常到陈发科家中行走,寻求接济。师徒二人日日相伴,情同父子。

  洪均生先后习拳十五载。1944年赴济南工作,解放后以在大明湖、黑虎泉、千佛山附近教拳为生。

  洪均生有言:诗有品,书亦有品,拳可无品乎?拳品之高低,实以人品为准。是以,他收徒首看德行,讲究“心正则拳正!”那时他的学生来自各行各业,有病号、专业运动员、工人、军人、大学生,还有大学教授。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八九岁的孩童皆有。授课之时,他会结合弟子的年龄、身体条件、练功的时间、文化程度等因素进行不同指导,教学内容从基本功到拳法套路,再到推手,循序渐进。

  洪均生教学语言诙谐幽默、发人深省。据传,洪均生曾给他的徒弟讲过这样一个小笑话:有一次他在回家的路上途经一个漆黑的小巷。行走间,突然被一位“太极拳高手”一下子打倒在地。他爬起来后,对着巷子说道,“请问高人尊名大姓?你的功夫,只在我师父陈发科之上,不在他之下。”久久不见回音,他开始在被打倒的地方四处摸索。摸来摸去,摸到了一块水淋淋、滑溜溜的西瓜皮。他立即对西瓜皮作了个揖道:“西瓜皮老师,我一定回去好好练习你今天教我的跌法,不辜负你的教诲!”

  故事虽一笑而过,留下的道理却让后人回味无穷。瓜皮湿滑,当人将重力作用在它身上时,它并非直面硬抗,而是借助平行滑动卸去力道,致使踩踏之人失去重心,摔倒在地。昔有苹果砸中牛顿额头,助其领悟万有引力;今有瓜皮滑倒洪大师,品得借力打力三昧,可谓一段佳话。

  洪均生一生清苦,很长一段时间居住在县东巷16号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屋子里,靠教拳的学费添补家用。然而就连这本就不多的学费,他也是依据学员家庭情况能减则减,该免则免。坚持三不要原则,即:“学生的钱不要,生活困难的钱不要,有病者的钱不要”。

  改革开放以后,洪均生声名日隆,推手绝技更是被世人冠以“太极魔手”的称号。慕名到济南拜师学拳者络绎不绝,其中还有不少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日本的武术爱好者。

  据说,有日本武士请求与洪均生切磋,洪均生欣然应允。切磋时,那武士飞身跃起,欲直踢洪均生面门,却见他抖了抖肩,武士不战自退,踉跄数步返回原地,武士甚至没有触碰到洪均生的身体,便主动认输。之所以如此,并非是洪均生会什么玄奥的气功,而是武术高手过招讲究一招制敌。那武士每次出手都被洪先生洞察先机,防御之势做得滴水不漏,且隐隐间暗含着相应的反击策略。武士自知讨不得好,只得退却。

  洪均生的一生之中有60余年与太极拳朝夕相伴。如今,回顾宗师跌宕起伏的一生,我不由感叹宗师人生中的那段时光距离我们已是那样遥远,同样渐行渐远的还有那个饱含师徒情谊的时代!

洪均生先生与师妹陈豫侠先生在泰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