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最好的人只是想活着》

大多数人并不是真的关心他,甚至有很多人从他离去的昨晚开始,才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我愿意相信,除那部分拿SM来调侃和恶意中伤乔任梁的人,余下的群众,并不是闲得凑热闹、蹭热点、追话题,而是通过他的死去惋惜、遗憾和警醒自我。

大家说,要珍惜当下,因为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

可是,自杀,从来都不是意外,反而,它是一场经过无数次自我密谋的精心策划。只是相对于自杀者而言的其他人,这预谋,也还是和意外对等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知道有自杀的——一个高龄鳏夫被疾病缠身又无人奉养、一个穷苦妇女儿女不孝又屡屡被丈夫殴打、一个身患绝症的人已知获救无望而不忍拖累家人......这些自杀,更像是被残害,被困顿的生活所残害。如果不是那些实实在在的无能为力,他们本身并不愿意撒手归去的。

我们都讲,“好死不如赖活着”,可有些时候的境况,却真是“这样活受罪还不如死了的好”。苦命的人离去,我们只是感叹。那些明明时光大好却选择放弃的人,才让我们惋惜。

“怎么这么想不开啊!”“这人也是糊涂啊!”“可真是犯傻!”

然而,我们理解不了Ta为何选择死亡,就如同Ta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大的世界却没有一个理解Ta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

余华在《活着》一书的序言里写道,“就是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初次读,我不同意他的说法。因为每个人活着都有理由啊!谁活得都不纯粹!

有的人就是来享受世界、尽情吃喝玩乐的,有的人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活,有的人为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而活,有的人为了儿孙而活,更有的人是为了强大国家、改变世界而活,哪个人没有活着的条件呢?

可再读的时候,又恍然如大梦初醒:以上那些条件,无一不是得附加在“活着”本身的基础上才得以实现。

哪怕是“苟且偷生”的人,Ta对世界也总是抱有期待的,至少,Ta还爱惜自己的生命,尽管更多时候这类人总是“自私”、“罪恶”等词汇的占有者。

近年来每有事故发生,便是“愿天堂没有病痛”、“愿天堂没有折磨”、“愿天堂有天使守护你”,而天堂,又何尝不是另一个时空里的人间?

面对死亡,我们总是无力的,所以只能去吊念和祈愿而无法给予存在的人爱和希望。

当一个人有心追逐时,渴求会是压力,而在一个人无心追逐时,渴求便成了无力。

从希望到失望,从失望到绝望,从内向到自闭,从忧郁到抑郁,从到高度抑郁到死亡,这些环节当中倘若有一环被冲开,生命的链条便不会终止。

有时候会奇怪,一个人明明那么光彩、拥有那么多,还有那么多的亲朋好友,怎么会抑郁呢?

不曾与自己安静相处的人不会明白:外面的繁华如果不能转换成内心的温暖,所有的亮光与亲近也都会被黑暗洗劫一空。

救命的稻草从来不是外来的人与物,那只是一个形式上的寄托,心中的希望才是命之主角。

“生无可恋”,是对自己以及整个世界都失望至死心的孤绝。

唐伯虎的绝命诗这样写——“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唐伯虎是真的看开了!他的眼里,阳间、地府,一个样!无所谓好坏,便无所谓逃避。

在以死寻求解脱的人眼里,人间只是地狱,无爱、无暖、无理解、无希望,甚至只有压力、逼迫、苦难、丑恶与狰狞。

阮玲玉、张国荣、乔任梁......明星的死总是惊起满城风雨。祸福总相依,他们得到了多少关注,也就得到了多少是非指点。莫再说谁软弱、莫再论谁行为如何,在人离去的途中,活着的人总要放下世俗偏见,给他们一个安稳的晴天。

好多人都在问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而只有不问这个问题的人才活得最自在!也可能,这就是余华所说的,只为活着本身而活着吧!

活着的我们,别总把美好与安慰归于天堂,天堂和人间一样,很拥挤!腾出手去付出和传递爱,才是真的珍惜!

最后,愿你多保重!

——枕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