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穴奇人“朱一指”:拜高僧鲁阔得点穴术真传,以“指”代“针”专治颈肩腰腿痛

大道不值一分文,路边白白送与君

历史记载,点穴推拿技艺,自我国古代文献《山海经》和《内经》中便有“石篯”刺破痈肿之疗法,这就是古老的用针治病的方法。
战国时代问世的《黄帝内经》记载“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针灸术。人类因寒冷或撞击、跌损等外伤引起肢体麻木、疼痛时,都会出于本能的或自己或让同伴搓摩、按揉不适部位以抵御寒冷、减轻伤痛。在不断实践总结中,形成了最古老的点穴推拿疗法。

图为:民间点穴推拿传人朱一指

俗话说,高手出自民间。世界推拿看中国,中国推拿看山东,山东推拿看民间。在山东济南市中区建设路就有这么一位民间祖传点穴推拿传人,这是一位55岁的民间老中医,他叫朱洪法,祖籍泰安。几十年来,朱洪法以他祖传独特手法为数万名颈椎病、扭伤、拉伤、肩周炎等患者带去了健康福音,因为他点穴推拿以“指”代“针”,所以老百姓都亲切地称他妙手“朱一指”。
朱一指,一个从泰山脚下走出来的民间中医推拿师。在他的中医推拿店里,几乎每天都能见到他用灵活有力的双手,为许多慕名而来的人进行推拿诊治并随之化解一些困惑的病症。
据朱一指介绍,他是自小受爷爷和奶奶的传承走进学医大门的,从明朝到他这代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朱一指八岁开始习武,练习推拿,这种祖上传下来的推拿手法在医学上叫推拿一指针,也就是用手指点穴治病。中医讲,人有三宝精、气、神,朱一指就是通过点穴打通气血,气到气哪里,血就到哪里,气血通了,病自然就好了。

图为:朱一指用独特手法为患者点穴推拿

朱一指曾跟洪拳传人张学武师傅学习武术,由于用手指点穴治病需要较强的气力,学武也正给他以后从事点穴推拿行业奠定了良好的体力基础。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法号叫鲁阔一个高僧并拜其为师。后经恩师细心教导,对点穴治病上有了更深度的进步和了解,学到了很多治病的知识。看到因病致贫,百姓受苦,立志做个中医人,让看不起病的人花最少的钱解决最大的问题。他大慈大悲心地善良,常怀忧国忧民之心。

图为:朱一指为患者配制祖传中药方

中华推拿医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百家争鸣。千百年来,以人为本,不伤身体,在舒服之中把病治好,坊间按摩简单有效,好学易懂,这是医术的最高境界,也是推拿师为之追求的理想。花钱少,无痛苦,是老百姓最愿意接受的疗法。

自八九十年代到今天,朱一指通过点穴推拿治疗骨骼类病症已具有丰富的的经验和实力。几十年来,治疗的病人达万人以上,特别是对腰间盘突出患者有自己一脉独到的治疗康复方法。

百姓称他“朱一指”,并非空穴来潮。他熟练各种病症的针灸,可以隔着衣服用针,闭目运用自如,面瘫病人行针用药一次即可治愈。颈椎病、扭伤、拉伤、肩周炎、牙痛、头痛、神经性头痛,鼻炎、烧伤、烫伤、尾骨错位等患者到朱一指这里一次见效。同时,对各种疮症、乳腺增生、癌症特配制了祖传药方,大部分病人使用后效果良好。

图为:朱一指隔衣行针

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各种条件开始放宽松,各种培训班应运而生,民间理疗推拿店越来越多,人人可以学习从事中医推拿这门技艺。提高国人的健康意识,懂得养生不生病,为老百姓解除痛苦,为国家减轻医疗负担。
岁月不饶人。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朱一指想把这门家传手艺发扬光大,真心实意收部分学生。不过,朱一指对想学他这门独传手艺的人是有条件的,实行“五不教”原则。一、富人不教:因为富人不为谋生,只为自用,教了不能造福社会;二、高学历者不教:学历高的人,就业机会多,不会努力将这门手艺发扬光大;三、擦边行业不教:以手艺打擦边球,开展娱乐保健等服务,危害社会,败坏门风;四、有案底的人不教:中医点穴推拿按摩,既能学救人之术,又有伤人之理,为了防止学了做坏事,不教;五、超过名额不教:师傅教徒弟,精力有限,为了保障辅导学员的精力和效果,超过名额不教。
附:朱一指祖传秘方“七巧至宝丸”献给有缘人
“七巧至宝丸”是根据祖传秘方配制的外用中药丸。治疗乳腺增生,乳腺发炎,乳腺结节,乳腺肿块儿,淋巴腺结核,淋巴肿大,骨结核,肺结核等各种淋巴性炎症的特效药,起到从根治到根除永不复发的效果。
一、使用方法:
每12粒为一疗程,每晚八点半到九点半取药丸一粒,按男左女右方式塞进鼻孔静卧熏一个半小时,取出放好,待第二天晚上同一时间再塞入另一鼻孔静卧熏治(每粒用两次),用后将药丸深埋。
二、治疗效果:
第一疗程后患者饮食增加,身体有舒适感。第二疗程后病情较轻,结核患者可缩小60%以上,病情较重者有明显好转。第三疗程后病情较轻者能达到根除,病情重的患者,经六个疗程治疗(根据个人身体情况),大多数可治愈。
三、注意事项:
1、用药时应保持室内安静,药丸塞入鼻孔1/3为宜。
2、用药后两年内禁止使用南瓜,矮瓜,金瓜,猪肉汤,油以及和猪肉一起蒸煮的食物。
3、使用时鼻孔少量出血,流鼻涕,淌眼泪,均属正常现象,擦净后可继续用药。
4、用药期间不可生气,多吃一些有营养价值的食物。
5、用药期间,禁止行房。
6、用药期间,尽量少参加体力活动。

一位民间中医的尴尬:痴迷摸索30载 “绝活”无人传承
衢州日报

7月17日,本报接到一位读者汪云生的电话,这位59岁的常山招贤镇的农民向记者求助:他酷爱中医,自学30多年,摸索出一套经络按摩手法,他想把他的这套按摩手法无偿贡献给相关部门,供他们研究。但苦于不知道如何联系相关部门,他希望媒体能够帮帮他。
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自创经络按摩手法,带着这份好奇,7月20日下午,记者来到常山县招贤镇藕塘村,走进一幢上世纪初建造的老房子里,汪云生正在家中为一位朋友推拿。门口的一间小屋里有一张简陋的书架,关注 A针推平台看视频 上面摆放着《本草纲目》、《针灸大成》、《中医疑难病方药手册》等几十本中医书籍。
“这些书最长的看了30多年,看了一遍又一遍。家里没啥宝贝,就只有这些书最珍贵。”汪云生一边给朋友按摩,一边和记者攀谈起来。
初学中医只为治好自己
“他以前是一名木匠,手艺还不错。儿女大学毕业工作后,没了经济负担,他就一心趴在中医上研究起来。”正在做治疗的朋友向记者介绍,他与汪云生是几十年的朋友,这些年来,身体哪不舒服就找他看。
他的胃病经过他的经络按摩,已经好了不少。给朋友看病,老汪一般也不收钱。
一位普通农民为何爱上中医?汪云生说,他从小体弱多病,15岁时腰疼很严重,头上还长满了包,疼痛难熬。那时家里条件差,农村又缺医少药,他想到了中草药治疗。于是,他跑去镇上找中医书籍,照着中医书,上山采草药,没有的就去买,给自己治起病来。
这次尝试不仅治好了他的病,也激起了他对中医的兴趣。那以后,汪云生迷上了中医,一有空就捧着中医书看。
每次外出,他第一件事就是去书店“淘宝”,寻找中医书籍。碰到邻居亲朋好友哪不舒服,汪云生就给人家把把脉。几次下来,周围的亲戚朋友都知道汪云生会看病。
结婚后,妻子没再去过医院看过病;岳父身体很差,患有哮喘、头痛等慢性病,每次发病都是他去看;儿女身体有啥不舒服也都是他自己看。

潜心20年自创手法
正当汪云生研究中医小有成就时,他开始摸索人体经络。“光要掌握人体的各个经络就很难。一开始什么都不懂,就反复看一些医书。”汪云生边讲边在朋友身上找穴位给记者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凭着自己的努力,他渐渐熟悉了人体的经络,并在自己身上做起试验。“我也曾是他的试验品。”朋友在旁边笑着说说。
学习经络以后,每次给亲朋好友看病,汪云生都会首先在人体经络上找原因。慢慢的,他发现,人体哪个地方不舒服,相应的那个经络就会堵住。堵住了怎么办?汪云生尝试着用五指去按摩,结果这么一试,还真把堵住的经络疏通了。
通过近20年的实践摸索以及结合医书,他总结出一套体系“经络通则百变散”,他认为健康的人,全身血液循环很顺畅,如果哪个经络堵住了,体内的毒素就很难排出,相应的某个部位就会出问题,人就会生病。百病从经络来,经络通可以化解百病。
看病只为寻找成就感
“他就像我们的私人医生,但他从不敢称自己是医生。每次给亲朋好友治病,他都会调侃自己是非法行医。”朋友打趣到。
这句话似乎一下刺到了汪云生的痛处。小学毕业的汪云生没有正式上过医学院,没有师傅,也没有医师执照,他也曾被以“非法行医”处罚过。
“给亲朋好友看了30多年病,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但让我考医师证,我这么大年纪了,肯定考不出来。”汪云生说,他也曾咨询卫生部门,但得到的答复都是必须有证才能上岗。
“当初学这个,就是为了给病人看病。现在感觉有些无用武之地。”汪云生想过很多办法,到医院门口给病人看病,风险太大,会被误以为江湖郎中骗子,也有杭州上海的私人医疗机构想请他去,因为没有证也被他拒绝了。
过去看病,汪云生从不收钱。现在一些朋友看他辛苦,效果也很好,一定要给,他也只是象征性地收一点。
“老汪对于中医纯粹是爱好,不为名不为利。病治好了,他就会像小孩吃到糖一样高兴。”连日来,记者跟随汪云生一同前往多位亲朋好友家中看病,并电话询问被他看过病的朋友,都对汪云生的医技和医德赞不绝口。
担心30多年技艺失传
几十年来,汪云生在亲朋好友圈中已小有名气,他也乐在其中。
这两年,汪云生痴迷于给朋友看疑难杂症,周围的朋友都建议他把这手技艺传承下去,“这手绝活,要是很多人都会多好。”微信关注-A针推平台 看视频
其实,也有不少人想向汪云生学习这门绝活,其中不少是医院的中医师,但学这个需要兴趣和毅力,有的人学了一段时间觉得又难又累就放弃了,有的人冲着赚钱来学的,他不愿意教。“再穷的人,有能力治疗的,即使免费也要给他治。”汪云生说。
“我年纪也不小了,子女都没有学中医的,很担心以后这个辛辛苦苦摸索出来的绝活失传。”想到这,汪云生很苦恼。他说,当初儿子高考成绩很不错,一直想让他学中医,也好把这个绝活传授给儿子,让他可以正规行医,可儿子却学了电子信息技术。
虽然觉得自创的这套手法实用性很强,但汪云生觉得自己是个农民,难登大雅之堂,只能在亲朋好友间相传,没有让更多人受益,他觉得很可惜。他一直有个想法,把他研究的理论和按摩手法贡献给相关部门,供他们做研究。
“大半辈子的心血不想失传了。我希望将来有很多人都会这个手法,造福百姓。”汪云生说。
像汪云生这样的民间中医,在民间还有不少。他们有的通过拜师或自学,掌握了不少凭借个人经验积累的中医医理知识,以及针对所熟悉的病症的医药方子;有的是因为家族的传承,手上有着不一样的“偏方”或独门绝技。
这些民间中医,称他们为医,他们无“证”,甚至不是靠此谋生。说他们不是医,他们活跃在民间,在熟人的口口相传与大力推荐下,有的甚至成为村民眼中“神医”。
这些民间中医,大多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更多的因为其很少涉及全科,多是精于某一领域的专长,他们考取执业医师证显得更加困难。因此,他们散落在民间,成为了一名“非法行医者”,这是民间中医之殇。
透过这层尴尬的薄纱,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摆在面前:如何保护和传承中医精华,让传统中医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不能仅仅只是依靠医者的努力,也应是有关部门需重新审视的问题。

民间中医,一个特殊的矛盾体。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是传统中医文化的代表,其中有精通中医并发扬突破的高人,也有凭借秘方福泽一地的名医,百姓相信他们,上门求诊者络绎不绝;同时,他们缺少现代西方医学理论,没有执业证,只能是一群无证的“非法行医者”。

************************************************************************

期盼日久,王彦权的“经方故事”终于出版了

王彦权的“经方故事”,本人觉得实在是精彩,如果结集出版,肯定大受欢迎。2020年,王彦权的“卫生室的经方故事”引起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一位有眼力编辑的关注。最近,《卫生室的经方故事》出版了。

一位老中医说,一个学中医的和一个中医爱好者,要想快速提高自己的看病水平,除了有坚实的中医基础之外,那就是多看老中医的医案。书店里老中医医案类的书籍很多,有的中医在写医案时,有的没有处方;有的“按”不到位;有的对病症分析不够清楚;有的啰嗦半天不知所云……看王彦权的医案,不随流俗,“立言不袭,自成一家”,条分缕析,一目了然。启发性、指导性很强,中医小白都能看懂,是真正的“授人以渔”的写法。

某宝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旗舰店有售。

全书127篇文章,每一篇都不是那种读起来累人的洋洋洒洒几千字长文,读了上篇就想读下篇,有看李渔小品的感觉。在分享医案的同时,还不忘放出个秘方。在描述自己学医诀窍时说“我要当患者心目中能治病的中医研究生”,这么一说,估计会有人开始找他拜师了……

此书适合初秋品读。天上一轮银月,院中一杯香茗,读到凉露欲滴,合书上床,自是好梦。

     更多文章:

经常被传抄的4个治疗荨麻疹、无名瘙痒的主打

  ●“方药秘笈”数百条,比小说还好看,比故事要精彩

  ●不燥、不寒、不腻,甘甜可口,最补脾胃,最润肌

  ●慢性鼻子出血、牙龈出血、血小板减少性

  ●补气补血补脾超强方,流传900年,像北斗一样明

  ●“经验医话”基本全是中医医话,或出自名医之口,

  ●最经得起临床验证的的一个秘方,横扫一切结节

  ●《单方验方偏方秘方(上)》不敢言神方,也不

有干货才有收获

点点会漂亮  点点在看会健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