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省中】附属医院副院长王健教授做客“健康会诊室”谈如何警惕脑出血

  现代社会心脑血管疾病一直是一种高发疾病,其中脑出血也是非常凶险的,脑出血到底是什么样的病症?

  脑血管病现在非常多,尤其是随着社会环境的的改变,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也比较大,在非传染性疾病里脑血管病是占比最多。据统计,从1990年至今,脑血管病一直是发病占第一位的,而脑出血又属于发病急、病情重,致残率比较高的疾病。原发性脑出血有多种原因,最常见的是往往原先有高血压,尤其血压日积月累地升高,造成血管的脆性增加了玻璃样变,突然血压升高,血管破裂,血液就淤积在脑中。

  一般出现什么样的症状,可能是脑出血?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突然出现头疼、恶心、呕吐,伴有肢体活动不利,胳膊抬不起来,走不了路了,而且有的还出现偏身麻木,看东西看得不清楚,或者突然意识不清楚等症状,就应该及时地到医院进行就诊。

  中医药在脑出血治疗方面有什么特色?

  老百姓一听说得了脑出血后,是不是赶紧到外科把血取出来?手术是一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出血量比较大、危及生命的情况,如果出现呼吸、血压、瞳孔等体征发生改变时,要及时评估,适合手术治疗的要积极手术。然而,世界各国发布的指南指出,对于一些轻度和中度的脑出血,手术不手术的长远疗效(在改善致残率,死亡率方面)差别并不大,而且手术费用较高,因此,中度量的出血、少量出血,我们一定要寻求内科治疗。

  在中医药治疗脑出血方面,应用活血化瘀药治疗脑出血,具有良好疗效。临床试验表明,我们应用活血化瘀药和破血化瘀的药,能促进血肿的吸收,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除了药物治疗,我们在疾病早期就采用针灸、康复、推拿等方案,改善患者肢体的张力,能让患者的神经功能尽快恢复。我们高度重视康复方案,在“十三五”期间,附属医院承担了一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其主要是针对中风后存在功能障碍的患者,应用中医康复疗法,包括针灸、推拿、中药外敷、音乐疗法等,综合治疗,让患者尽早康复,重新回归社会,回归工作岗位。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脑出血?

  中医讲治未病,不要等到发病之后我们再治疗。比如说注意血压的控制,因为高血压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平时要调控情绪,饮食方面要少吃油腻和高盐食物,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服用不多于6克盐,少饮酒,甚至不饮酒。脑出血最主要的原因是血压升高,因为糖尿病会导致多血管病变,加速动脉硬化,所以要控制血糖。还应该积极地控制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

  另外,针对脑出血前期出现的头痛、肢体颤抖、头晕等症状,我们也要高度警惕,或者身体比较肥胖、困重,舌苔比较厚,舌体胖大,如果有以上这些症状,容易发生中风乃至出血,我们针对人的不同状态进行早期中药干预,可以更好地减少中风病、脑出血的发生。

  最后要说的是疾病的管理。医院现在已经制定了针对脑血管疾病的慢病管理方案,在患者出院后,我们将患者的信息都录入到数据库,推出服务包,定期随访,针对他们的危险因素给予科学指导,从而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的发生。

个人简介
Curriculum Vitae

  王健,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吉林省名中医。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脑病中心主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慢病管理分会副会长、治未病分会副会长,吉林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擅长治疗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脊髓空洞症、脑梗死、脑出血、头痛、失眠等疾病。

编  辑:任虹军

审  核:韩 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