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辉斌:父亲的爱好
顾问 钟石山 主编 何俊良 sdhjl1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作者简介】邹辉斌:中国法学会会员,湖南省法学会会员,邵东县作家协会会员,四级高级法官。
父亲的爱好
邹辉斌
父亲出身雇农,4岁就没有了母亲,由祖母抚养成人,16岁参加土改工作,成为国家干部,是个正规正矩的人。他只有两个爱好,拉二胡,打猎。
听父亲说,拉二胡,打猎,是在旧社会,给族上放羊学会的。族上有一群羊,交给父亲放,羊群在猪婆大山中吃草,从山沟里往上走,到太阳快落山时,父亲拉起二胡,羊群听到旋律,在头羊的带领下,就回到了羊圈。打猎是大山中有些野兽欲吃羊,父亲拿着祖父给他的猎枪,保护羊群,打猎多了,便成了神枪手。
父亲参加工作后,这两样东西跟随着他,度过他的一生。
父亲演凑二胡的水平,在乡村那一级别是较高的。他懂乐谱,熟练各种弦调,配合乡村红白喜事那些业余乐师,硬是拉得有模有样。父亲拉二胡的精神境界,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体现得淋漓尽致。
父亲要母亲送来一把二胡,在夜深人静之时,拉响了《二泉映月》。随着悠扬的旋律缓缓升起,舒缓而又起伏,好似叙说着主人公苦难的童年,有时恬静而又激荡,如人生的追求,没有什么理由不热爱生活,有时旋律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唐中湘握住我父亲的手,喃喃地说:人生就如这曲《二泉映月》,有低潮,有跌宕,有追求,有未来,没有理由不好好生活下去。
看守牛棚的一班人,也被琴声打动。可能是听到唐中湘的表白,认为这些关在“牛棚”的人,都是有追求,有信仰的人,从此对他们的业余生活不再加以干涉。父亲靠着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用一把二胡弹指间挥过漫漫十年,那些悲观,那些不公,都被悠扬的琴声抛之云外。
1969年,父亲被造反派遣送回老家正德冲,接受贪下中农再教育。乡亲们没有另眼相看父亲,与乡亲们朝夕相处,悠扬的琴声飘逸在猪婆山中。父亲又重操旧业,上山打猎,我记得那年麦苗长出一尺高时,一只野山羊到波罗岭上吃麦苗,被乡民发现告诉父亲,父亲从家取出猎枪,从侧面靠拢,一枪将野山羊打翻在地。生产队的人,每户分了一份野山羊,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是一份丰厚的大礼。
那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父亲组织大队的年轻人,上山打野山羊,年轻人带着猎犬,从山下出发,将野山羊从森林中赶出来,野山羊会顺着山凹往上走,父亲负责在山凹处点堂,中午时分,一只野山羊,被猎犬从森林中赶出,年轻人在后面一片喊声,我也跟在后面,只见野山羊低着头冲上山凹,父亲一枪将野山羊打翻在地,我们冲上去,将野山羊捉住,40多市斤。父亲分得野山羊头和一对羊角。
父亲在那个人生低谷之时,仍保持坚强的斗志。那种顽强不屈,乐观主义的精神,是他战胜一切困难的源泉。值得后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