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正德冲(之三)一条牛,四分水田,一亩三分地/邹辉斌
乡村建设系列作品
母亲的正德冲
(之三)
一条牛,四分水田,一亩三分地
邹辉斌
母亲五十岁那年,退休回到了正德冲。我以为,母亲会停下匆匆的脚步,颐养天年了。
我的感觉错了,母亲又回到了农耕,重新开始了新生活。
母亲买了一条黄牛,接手爹爹的四分水田,一亩三分地,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母亲是在乡政府提前退休的,因患有慢性疾病。八十年代初,社会正处转型期,老的不走,年轻的干部上不来。
母亲退居二线,领导劝其留在乡政府,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到年龄再办理退休手续。可母亲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两个儿子就业了,无后顾之忧,要退就彻底退休。
母亲是个不留恋权利的人。
母亲说:在家适当参加劳动,锻炼了身体,又涵养了性情,有利于身体健康。再则,回到家里,村民都在劳动,如不劳动,有些格格不入,脱离了劳动人民。
母亲八岁丧父,在家排行老二,从小劳动,个子长得高大,庄稼活样样能干,十五、六岁就会犁田耙田了。
母亲参加工作后,高级社、人民公社,母亲都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她虽为干部,怎是以身做则,与农民工作生活在一起。
一九五八年,母亲在石龙大队任总支书记时。与君山娘所种的高产试验稻田,受到省里表扬,君山娘评为省劳模。
劳动成了母亲的习贯。
我们认为,现在政策好,母亲提前退休,有好的生活不懂得享受,还要回到老家干农活,这是让当地的村民戳我们兄弟的脊梁骨。
母亲说:我还只有五十岁,种得起田地,劳动不丑,劳动能给人力量,身板子才会硬朗,那些小病也就没有了。如不干活,贪吃贪睡,与猪有什么区别,母亲这话,让大家愕然。
母亲谢谢了亲朋好友的劝说和儿女的恳求。从市场买回一条母黄牛,交给父亲,精心看养,母牛当年生了一条小牛,这条母牛成了我家的发家之宝,那几年,每隔一年就产一条牛犊。有几千元的收入,我与哥哥结婚的家俱,都是这条母牛的收入换来的。
有位房亲,家庭贫困,无牛犁田,又无力购买耕牛。母亲想帮助这位房亲,与父亲商量,无偿把母牛借给这位房亲,待母牛生了小牛之后,小牛归房亲。就这样解决了房亲家无耕牛的状况,房亲被鞭策奋发,脱贫至富,逢年过节,常来看望母亲。
家里种地,需要肥料。有了这条母牛,就有了牛糞,父亲看牛,背一只背篓,采青叶垫牛栏,有了足量的牛糞,耕种庄稼和药材,就有了好收成。
那些年,每到双抢,我都要回到正德冲,帮家里扯秧插田,忙上一、二天,虽有腰酸背痛,但过了之后,倒也感着一身轻松。
家里种植的稻谷,亩产上千斤,两季下来,自吃有剩余,多余的做喂牲口的饲料,达到了自给自足。
八十年代初,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后,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一朝解决了吃饭问题。
到了九十年代,工业化兴起,农村多余的劳力开始外出务工,收入比在家务农要高。是继续从事传统农业,还是外出务工,产生两极分化。年轻的不愿干农活,一批一批外出,有些做生意,有些到沿海地区务工。
那些好田好地,开始荒芜,母亲坚守在农村,相信田地会给农民带来福祉。
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
母亲改变村民长期种红茹、小麦等农作物的传统模式,决定种植有价值的经济作物。
母亲种了五分地的玉竹。种植玉竹是农活中的细活,母亲请人把牛糞挑到地里,在畦上按行距30厘米开15厘来的深沟。然后,母亲亲自动手,把土地锄松,用牛糞垫一层底,栽上玉竹种,随即盖上腐熟糞肥,再盖上一层细土至与畦面齐平,三年后,玉竹丰收,挖了三千多斤。
那些土地,母亲还种了几种药材,有当年收割的荆芥、白芷,还有二年可收获的百合等。
母亲每到廉桥药材市场,都要找那些商家,预测市场行情。那几年的药材,年年卖了好价钱,收入可观。
有些村民也跟着母亲种药材,母亲把市场行情告知村民,由他们自已选择。我堂叔,家里经济状况一般,无钱买药材种子,母亲就送一些种子给堂叔,经过几年努力,走出了贫穷,很多村民种植药材之后,发家致了富。
界岭乡党委政府,对父母这样的退休干部,退休不忘根,不给组织添麻烦,带领村民发展生产,帮贫扶困,回乡务农的表现,多次给予鼓励和支持,区里县里也给予了表扬。
父母在职时,工资每月几十元,家里没有积蓄。我们兄弟到了成家的年龄,需要花钱,家里经济较为紧张。
那几年种植的药材,所得的收入,给我们家里解决了几个大问题,令我难忘。
一九九O年,哥哥被广州某大公司选中,而原单位湖南制碱有限公司不愿放人。
哥哥年轻有为,二十五岁任科长,是原单位从工人中培育出来的,送哥哥上了大学,现又被广州大公司选中,是人生的转折点。
经哥哥努力,原单位要哥哥交纳二万元的所谓培训费用。从经济上卡住哥哥,不让他走。哥哥把自已一套住房抵给公司,可还差一万元。
哥哥回到家里,愁眉苦脸。母亲说:原单位培养你,确实发了钱,现要你交钱走人,说明你有价值,我儿有价值,母亲高兴,这个钱我出了。
母亲是有眼光的,十年后,哥哥成了广州那家大公司的董事长,年产值做到了五十个亿,该公司的万力牌轮胎远销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哥哥成了著名的企业家。
九十年代初,到广东炒地皮之风席卷邵东,我几千元的积蓄,交给单位,陷在沿海。
单位集资建房,需交纳一万元。我不善交际,又不想对外举债,欠人之情。眼看就要放弃集资购房,母亲知道后,给我送来了钱。
母亲说:砌屋造船,正需花钱。我盘算了一下,你这几年的几千元钱,都投入了炒地皮,现无钱集资购房,说明我儿是清官,我很高兴。母亲今天送你一万元,母亲的钱,是“三九胃泰”,无毒性,无副作用,你拿着,解燃眉之急吧。
我双手接过母亲的钱,这是年迈的父母用劳动的双手,从土地中用汗水换来的,我心里涌起一阵阵的酸楚,双眼湿润了……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村通过第二轮土地承包后,农民吃了定心丸。正德冲利用青山绿水的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
【作者简介】邹辉斌,四级高级法官。中国法学会会员,湖南省法学会会员,邵东县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