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怎样越练越健康?秘诀就这两个字!
太极拳功夫博大精深,形意悉备,难以尽言。结合前人真知灼见以及自己点滴体会,我以为,就太极功夫的练用内涵及特点而言,最能代表太极功夫的主要是三种功夫,即松柔功夫、知觉功夫和内劲功夫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水有两种德性,静止时最柔、最弱、最顺:而动之时则最坚硬、最刚强。柔静之水一旦动怒.犹如大海之惊涛,翻江倒海势不可挡,尽显其水的狂怒.穿岩凿石,无坚不摧,是至静而德方。我们说松柔似水.是喻太极拳具有柔弱之水的德性。它柔静时为养,如汩汩清泉,沁人心肺,松柔舒缓,气定而神闲;动之时则为用.其势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太极拳论》).荡涤一切污泥浊水。如一代太极宗师杨澄甫所论:“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一语道破太极拳乃绵里藏针之拳的天机一一虽极柔软然而动之则极坚刚。这就是太极拳松柔的水性,是外柔内刚,以柔克刚。它能够变通,又能随势而化。故,要想取得太极拳“松柔”之道,就要在拳中化僵,拳中化坚.拳中化刚。如古圣先哲所言:“以刚为柔者活,以柔为刚者伐。重柔者吉,重刚者灭。”他告诉了拳者一个哲理:松柔是“生道”,只有掌握住松柔的“生道”,才能真正把握住太极拳的”灵魂”。太极拳的松柔,是太极拳的基础,凡初练拳者莫不求松柔为先。太极拳的松柔,又是太极拳的灵魂。凡习拳者终极莫不为此而求之并深藏于拳术招招式式之中。这种宽、厚是太极拳的容纳、沉静、和顺。体现的是一种吞吐万物的气概,是胸有成竹的把握,是不被外界所扰而独有的沉静与定力,又是拳、人和谐,大自然和顺的一部分。它尽显松柔的淡定从容,并体现出太极人文的一种状态。这种“凝”,则是太极拳形神的聚敛,是精神内守而不外泄,是人体元精、元气、元神“三元”之合的体现,是强身健体健康必求之法,深藏得机得势之玄妙,是体用两得、阴阳相合之道。我们用“松柔”比做坤厚载物,是寓“松柔”具有坤卦大地之象。大地宽厚博大的气势,能承载万物,又能滋生涵养万物。它使万物不感到是强有力和被动的,而是自然生长演化而成。拳练松柔,是拳机拳势的充分储备,它蕴含着追随而不超越,用之而不过及,容纳而不排斥,虽极柔软然又极坚刚。松柔为每日必练之功,却非一日所得之道,是为恒者一生所求,是“合抱之木生于亳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道德经》)。如老子所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而以下为基。”故求松柔之灵魂,必以细心揣摩.勤奋习之,是内外如一,日积月累之道,它为太极拳厚积薄发而备,是体养为先,而用为后。拳练松柔,坤厚载物,既是松柔之理外化于自然,又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气魄的真实体现。
我们所说的松柔,首先是一个从内到外,从神到形,内外如一的松柔。它要求行拳前至行拳终,心静神安,胸无杂念,意念专一,不被外扰,心有定力,泰和自然;要求上虚其心.虚怀若谷,下实其腹,气沉丹田,而始动正养。松柔是一种心理活动,意念为先,是宏观到微观,是上、中、下三盘,由局部到整体的松柔。我们知道,运动与养生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什么样的运动才是养生益寿的最佳选择7是剧烈、刚硬的运动,还是松柔、舒缓、有氧的运动?从历史上看.我们的祖先发现,松柔、适度的运动是养生的必然要求。古人把以肢体活动为主的养生运动称为“导引术”,并常以意念、呼吸、自我按摩等功法相结合,以达调摄精神、柔化筋骨、舒畅情态、增强体质。从华佗创立的《五禽戏》里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进行健身、以至后来宋代出现的八段锦和后世所行十二段锦、十六段锦等来看,这些养生健身益寿的功法,既是一种导引术、吐纳术.也含有适当静态中的运动。它们不仅具有心、意、气、神的一套完整锻炼系统,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健身功都是形神兼备,是从内到外的一种养生功法。而这些功法其中最大的也是共有的一个特点就是动作松柔舒缓,运动量适中,并且都是有氧代谢的养生运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最好的养生益寿灵药,是避免大量和剧烈的刚硬运动,而进行轻度、松柔、舒缓的有氧运动。而这正是太极拳养生益寿功能的精髓所在。太极拳是集导引术、吐纳术和拳术为一体的有氧代谢、养生益寿运动,它松柔、舒缓、圆润连绵、张弛有度,动静相兼,注重阴阳平衡和身心双修,并被实践证明是最适合人们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一种运动。
正如一代宗师所言:”太极拳行拳中的'松’'柔’,无论老少,柔和者少病.强硬者必多病。太极者是使强硬者复还为柔软之术,是返死机而回于生机之途,所谓复归于婴儿者也。”“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自觉进行这种生命回归的锻炼。”所以太极拳养生,一定要牢记拳练松柔是强体益寿之道。把握住“松柔”是由里而外、由心而形,务明万象皆由心生,以心求正,要遵循无极生太极,再回归到无极状,顺应宇宙大太极的运行规律,求太极拳浑然一体皆松柔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