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为表达心意,不如藏下话语

这些天,是否去看了《又见奈良》?

在几部大制作电影的热闹与贺岁档的余威下,三月中旬上映的《又见奈良》显得不太起眼,仿佛一颗很难被观测镜聚焦到的小小星球。

可是,之前看过《米花之味》的人,多半都会走进电影院,看看鹏飞导演的这部新作。《米花之味》中,鹏飞将留守儿童有着悲伤底色的故事处理得静水深流,无一丝刻意煽情却分外动人,恍如黄山的烟雨雾气,渺渺纷纷,笼人无形。看得出来,导演算是“平地起波澜”的行家里手。

《米花之味》

这样的电影气质,在《又见奈良》中再次得以延续。影片讲述了老人陈慧明前往奈良,意图寻找失去音讯的养女陈丽华的故事。陈丽华是战后日本人留在中国的孩子,也就是所谓的“战后遗孤”。

在有关“寻找”的故事中,导演用生动写意的电影语言,将战后遗孤“身份认同”的人生难题从侧面展现出来。平静和克制的情感中蕴藏着巨力,在欲语还休中完成了浸透人心的过程。

《又见奈良》得到了贾樟柯的数次力挺。说起来,执导电影时,贾导也爱将稠密的人物情感悄悄留在日常的琐碎与时代的流转中,被克制表达的情感,却让观者久难忘怀,这在《站台》与《山河故人》等电影中体现得分外明显。而李安的《色戒》与杨德昌的《一一》同样也这样做了——虽每一部电影都有自己的情感内核,可描述情感的笔触总是那么细微、轻浅,这点倒是共通的。而日本的小津安二郎与是枝裕和,也是此方面的同道中人。

《又见奈良》

他们电影无疑做到了同一点——从不直抒胸臆,将精妙的细腻拼组在一起,组出一种宏观的情愫——我们不妨称它为电影的“含蓄之美”。

我们都明白,这样的含蓄与克制,也是东方人极为偏好的表达方式,而此份含蓄,仿佛情感世界中的一种“留白”——看似无物,却蕴含了难以尽叙的万物。

从含蓄想到“留白”,源于几天前看了著名建筑师马清运和艺人马伯骞父子与AI科技家电高端品牌COLMO共同制作发布的微纪录片《留白》。影片中的情感同样克制而含蓄:经历、观念迥异的父子叙述着属于不同代际的生活美学,两人默默支持着对方,又默契维系着清晰的交流边界,他们的关系中没有唐突的干涉和强硬的自我,只有无条件的关怀与信任。想起我们和父母,不也常用这样缄默无言的方式,在意着最珍爱的彼此吗?

微纪录片《留白》

我们常常会在情感的表达中,做下意识的“留白”——似乎这也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一种“审美意识”。此意识实在由来已久,如百家争鸣时老子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则无不治”,就可看做是对留白的最初表述;而庄子的“无用之用”当然也是留白。

马远的《水图》与《梅花书屋》

除了先贤的智慧,对留白的偏好也体现在了文化的方方面面:我们有了只可意会的诗歌,有了文人山水画中的大面留白;我们动情于马思远的《天净沙·秋思》,为模糊的景致清晰了词人的心中孤寂;赞美《诗品二十四则·含蓄》中的那几句形容含蓄的句子——“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留白、极简、含蓄,成了我们的美学精神。艺术源于人心,在情感的表达上,我们也向来注重“意”而轻于“形”。用最简单的方式去表达深邃,这样的“极简主义”,确是我们一以贯之的传统。

比起来,欧洲对于留白、极简的认知总要晚一些。真要说嵌入历史显眼位置的知名时期,怎也要从文艺复兴后开始回溯。将“极简主义”的字面搬到明面,更是要20世纪中期了,那时勃洛克、德库宁的抽象表现艺术大行其道,与其遥相呼应的艺术形式正式崛起——被称为极简主义的艺术。创作者们力图在作品中消除自我的符号,追求内在秩序性和稳定性,在理性的天地中获得真意。

卡尔·安德烈作品

那之后的几十年,艺术时代历经多次辗转变革,极简主义却能以种种形式在世间常驻,每隔数年还会激起一阵风潮,一句知名的“Less is more”亦从未过时。极简主义为世人所推崇,大概也因为人们永远怀着对宁静、规则的渴望吧——世界愈为纷乱、生活越多麻烦时,愈有如此趋势。极简,是对纷扰之心的拯救。

极简之潮不息,也犒赏了热爱极简的我们。对中国人来讲,极简主义不仅是现代审美的重要一支,还契合了延续千年的美学信仰。我们笃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并非一厢情愿的感情赋予,而是“千言万语,不如沉默”的默契;观《又见奈良》、《米花之味》和《留白》时,我们也很能懂得影片平静的讲述中默默涌动的情思,接收到只能意会的深情。

可以说,我们对感知极简之美的天然敏锐,连接着我们的文化属性。

《留白》可谓一部全方位的“极简之作”:除了情感上的含蓄美感,片中两父子也分别讲述了自己对理性美学的理解。影片更拍摄于马清运亲自设计、运营的玉川酒庄——也是他带着致敬家乡之心完成的“回归”之作。马清运为这栋建筑融入了兼备自然与现代的设计语言,用鲜明的极简设计将天地归一的中式哲学淋漓体现。建筑的线条、色调、空间不含杂绪,用写意线条和淡雅色调呈现出了别致的美感。此外,建筑中亦有不少曼妙的巧思,如泻入门庭的阳光与井字倾斜的墙面等。

玉川酒庄

与马清运、马伯骞父子俩合作拍摄的COLMO,同样是产品领域中极简之道的领行者。作为AI科技家电高端品牌,COLMO的产品设计包含着鲜明的极简主义美学,轮廓简明,断绝突兀,用色克制。从无刻意铺陈的做作与有意为之的“设计感”,却有了拨动人心的视觉力量,就像那些电影里的情感一般。

外观只是表层,COLMO在家居一体化上做的长足努力,也对应了品牌对于现代家居生活方式的极简追求。简单来说,便是通过先进的家电科技,打造更为简约和理性的家居空间。

就像COLMO以全套系阵容全新亮相的COLMO TURING套系,便拥有极为智能简约的新时代交互系统。很喜欢TURING套系的主色调——颇具极简格调的锆石蓝色,其灵感来源自沉睡于千年冰川之下的蓝锆石。套系中有十二款产品,涵盖了我们对于家用电器的日常所需(空调柜机、空调挂机、中央空调、冰箱、洗衣机、烟机、灶具、洗碗机、净水器、燃热、蒸箱、烤箱),不同产品的彼此智能互联,会让用户在日常使用中得到更全面的便利体验。

比如,铝制天际银套系视觉落脚点作为产品功能区,赋予了TURING统一的交互与操作逻辑,并与贯穿全套系呼吸灯灵动交互,让用户体验化繁为简,得到更好的操作体验。回应随时,触动随心。

先进科技力带来的无缝互联外,产品的精湛设计,也让看不到的地方化繁就简,为我们省却了不少家居空间。很多人会忽视“空间”便是家中最需要的事物。无物之处,才能容纳万物,就如马远的画作,留出空间,美韵自成。

很多人都明白,极简主义的美学精神的实现,绝非简单的不含赘饰而已,越是极简,对质感的考量就变得越为重要。质感来自于极度考究的精工细作,这一点也是TURING套系之所长。TURING产品上使用了精工元素,比如蒸箱、烤箱便实现了CNC微米级加工,极致0.5mm的走刀等等技术细节,造就了上佳的产品质感,极简之美得以尽然发挥。

除了自身设计的极简主义,TURING全套系家电产品的外观包容性极高,能完好融进各类家装空间中,其内敛、自在的气质,更能将简约的产品气质带入整体的家居空间内,提升“TURING之家”的品格。

对繁杂做精简,方能聚焦本质,不繁即“非凡”,这是大多人都能理解的事情。就像如今的我们,常在每一件事物上拥有太多选择,连一个家电,都被放入了太多复杂却缺乏实用性的功能。让我们常常沉沦在杂而无序的状态里,模糊了主次。

真正的极简主义从不仅停留在视觉上,无论于历史或是现实中,人们都为生活做出了理性的留白,终归,心中的安然,生活的静谧要寻到一地静静放置。这个过程,仿佛从心底为自己留下了一个可以尽情呼吸和休憩的崭新空间。有时候,在不断追逐中不断被动“接受”的我们,心底最期待的,便是可以抵消这份“接受”带来的彷徨感的方寸之地吧。

撰文 Thalia

4月COLMO 菁英生活节COLMO TURING系列即将发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