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儿被班级孤立了”:那些孤单孩子,不是不合群,而是……

原创文章,其他公号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我一个朋友向我抱怨,说花了不少钱给女儿报了英语兴趣班,但孩子最近就是不愿意去了。

原因既不是孩子跟不上进度,也不是老师教得不好,而是因为老师上课的时候,经常会有分组游戏环节。

这个环节是几个孩子自己分组,表演对话故事。

她女儿每到这个环节就压力很大,因为她总是落单的那个。

即使后来被老师安排到某个小组里,也没有什么好的角色给她,永远都是最没存在感的小配角。

朋友很替孩子着急。她觉得按理说女儿不算成绩差的、平时在班上也有好朋友,怎么就融入不进去一个英语小课堂呢?

朋友的话让我想起前两天看过的一个综艺《五十里桃花坞》,里面也有类似的场景。

包括郭麒麟在内,有 15 位明星一起分房间。

郭麒麟以为:会有人主动给他抛橄榄枝,邀请他一起住。

可等来等去,大家很快互相搭伴,两两一组,选好了房间,最后只剩他一人落了单。

没选到房间,也没人邀请他一起住,他有点不知所措。

郭麒麟说,自己是个被动的人,其实他一直在等待别人邀请。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发现,两个能力、努力程度、学历各方面都差不多的人,总是主动的人,会显得更幸运。

而被动等待别人挑选或期待别人热情的人,往往容易失去机会。

斯坦福大学教授 Tina Seelig 曾说:

幸运很少像闪电一样,孤立而戏剧性地降临,相反,幸运更像风,它有推动力,绝非偶然。

那些被机会、机遇垂青的孩子,身上都少不了一个特质——积极主动。

孩子越主动,能抓住机会的概率越大,也越自信、幸福。

而凡事要主动,遵从内心,也是我们父母应该早点给孩子上的一节课。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主动

能让孩子收获自尊自信

凡事积极主动,不是讨好,它更像是突破自己。
孩子成长路上的成功,可能并不是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就是孩子一步步战胜我的正向心理体验。
而积极主动,能帮孩子带来这种正向的体验。
浙江的胡海岚团队,曾用小白鼠,做过一个「热源争夺实验」:
她们把一个冰冷的方形盒子里,设计成只有一个角落很温暖。然后,让 4 只小白鼠进行竞争。
之前,这 4 只小白鼠,曾在另一组实验中展开过争夺。
她们发现:在上一组实验中积极争抢,获胜多的小白鼠,在热源争夺中,也更容易获胜。
胡海岚团队进一步研究这些小白鼠的大脑。
发现,总是能争抢,最终获胜的小白鼠,它的大脑负责进阶的神经突触,连接强度明显增加了。
也就是说,多次积极主动并获胜后,小白鼠的大脑发生了质变,能在接下来的竞争中,能更多获胜。
这就是「胜利者效应」,在人类身上也适用。
孩子无论学习还是社交,如果有一次的成功经历,就很可能改变大脑,改变生理结构,在下一轮竞争中更易胜出。
而成功的经历,往往跟一个孩子主动被动的态度挂钩,一个凡事被动、喜欢等待的孩子,大部分时间,是与成功绝缘的。
曾看过一个视频,一个 3、4 岁的外国女孩,挑战跳凳子。
她一次跌倒,摔下来,却一次次爬起来重新来过。
经过十多次的反复尝试,终于成功了,女孩站在凳子上,欢欣鼓舞。
经历了积极主动的挑战,女孩身心都会成长。
而没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孩子就很难尝到成功的滋味,也很难体验到正向的心理反馈,自信也不容易建立起来。

主动

能让孩子抓住更多机遇

积极主动,虽然不意味着话语权,但能让孩子有更多可能性。
而沉默,大多数时候意味着没有,没想法、没需求、没情绪、没意见、没自我、没人权……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积极主动的孩子,不是争抢,而是展现自己,表明态度,向外界伸出了自己「愿意合作」的双手,而此时,才能达成更多可能性。
《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是罗伯特・清崎讲述的自己童年真实的经历。
他羡慕同学家有海滨别墅,但却被同学拒绝邀请去玩。罗伯特于是也想要学会赚钱。
图片来源:电影《亨利之书》
他和同学迈克,收集了铅制牙膏皮,自己「铸」钱币,当得知这是非法的,他开始主动向迈克的爸爸请教怎么赚钱。
迈克的爸爸,被这个有想法又有头脑的孩子一点点打动,他把学校里学不到财商知识、社会规则全都教给了罗伯特。
罗伯特因此开发了自己的商业头脑,从十几岁,就开启了商业生涯。
童年的这段经历,也直接成就了罗伯特,让他最终成为了一名成功的投资家。
积极主动地表明自己的意愿和决心,实际上,是在扩大一个人机会的概率。
孩子的可塑性非常强,他们的人生,也有着各种可能性,如果孩子们懂得主动展现自己,他就可能得到更多资源和机会,很可能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