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钧 | 生土建筑 多一种选择

“说不定那些特别老土的东西,

可能一跃成为未来的方向。”

以下视频来源于
筑梦人 The Architects

筑梦人 | 穆钧
穆钧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土上建筑工作室 主持建筑师
从事生土建筑研究与实践17年
“纯棉”建筑材料。
穆钧:用生土盖的房子,就是生土建筑。把土挖出来之后,经过机械的加工,就可以当作建筑材料来使用。我们挺怕被贴一个标签“他们就是搞土的”,实际上我们是搞建筑的。
马岔村民活动中心
穆钧:它很方便,可以就地取材。它是一种特别少有的多孔重型材料,这意味着里面有很多毛细孔洞,可以非常好的吸湿,平衡室内的湿度和温度。
穆钧:我经常会拿布料来打比方,我们说过去人们穿的土布衣裳,土布衣裳是棉花纺的,后来出现了的确良,但它毕竟是化纤的东西,后来人们追求的就是纯棉。我们实际上努力做的就是建筑材料中的“纯棉”。
穆钧:我们不是去反对或者排斥现代工业化材料,而是我们需要像老祖宗一样因地制宜的去分析当地有什么,我们需要什么。
马岔村民活动中心

穆钧:在我们已经完工的马岔村民活动中心,会有一群大妈问我们说,结束了吗?什么时候贴瓷砖?这是根深蒂固的一种认知。
穆钧:农民盖房子现在也一样,他知道的办法好像只有钢筋混凝土和烧结砖,选项太少,村民看到的东西太少。实际上这是一个需要更多选项的问题。我们需要鼓励更多的人像我们一样,有些人研究木材,有些人研究石头,有些研究土,有更多的选项提供给人们。
生土与生态。
穆钧:我的博士研究方向是绿色建筑,做毛寺村生态实验小学的时候,我一个人在毛寺村住了整整一年,我的很多同学都不理解。我在想怎么让村里盖的房子能够节能,冬天暖和,不用烧那么多煤,后来我发现传统的生土真的有很多生态优势,但是做完之后我也发现它的一些缺陷。它的力学性能不行,比如汶川地震的时候,在农村超过一半以上倒的都是土房子,除此之外,如果屋顶漏水或者基础没做好,只要遇到一点水,墙慢慢就不行了。所以我们需要重点克服它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方面的缺点。
毛寺村生态试验小学项目
获“2009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国际建筑奖”
田川:您已经找到了合理的方式优化了吗?
穆钧:实际上我们只需要把土里面各部分的比例进行调配,变成一个合理的配比,加上机械高强度的夯击,它的工艺整个得到了革新。现在我们做的这些小石块,拿到实验室去压,抗压强度平均可以达到3.5兆帕。3.5兆帕是什么概念?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完全可满足多层建筑承重墙所需的抗压强度。
穆钧:因为它的密度非常高,所以它的防水耐水性能也很好,一般的雨水对它一点都没有影响。比如我们工作室外面的这堵墙,没有什么屋檐,这个墙已经两年了,但表面上看没有什么变化。这个办法可以有效提升它的耐水和力学性能,但是它的多孔性等优点依然保持着。我们前两年的努力是在克服它的缺点,这两年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在拓展它的可能性。
过去与未来。
穆钧:同济大学李立教授牵头设计的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据查现在也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生土单体建筑。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李立团队作品)
穆钧:二里头遗址当时在考古的时候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和夯土,过去的老祖宗几千年前就使用了这两种材料,而我们今天的人,同样用老祖宗的这两种材料做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东西,来展现过去的一切,这个很有意思。
田川:我觉得这个就很能体现中国建筑语言的当代性。
穆钧:尽管我们在做很多传统的东西,我觉得我们始终有一个大的努力方向,就是如何让自然材料能够直接变成建筑,让中间产生能耗和污染的环节越少越好。包括像3D打印等等这些,我们相信未来肯定是主流。
土样陈列
田川:即使是3D打印,也不过是一个技术,它还是需要材料的。
穆钧:是的,实际上国内现在也开始在做陶土打印,但打印完还是会拿到炉子里面烧,但是像麻省理工的研究团队已经实现了用土直接打印成房子。实际上这是未来的一个大的方向。所以说不定那些特别老土的东西,可能一跃成为未来的方向,这个还需要努力。
编导:沈爽
编辑:刘梦琪
©本文版权归“筑梦人”所有
©图源 土上建筑工作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