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诗词带你看“粽”头戏
端午佳节 团聚时刻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船下水喜洋洋。'一听到这首童谣,大家一定会想到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处于全年最“正中”之位,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
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和端午有关的诗词,供以欣赏,同时祝大家端午安康!
端午诗人节安化黑茶茶馆听琴
诗人有节慰彷徨,流水高山指下藏。
弩射千涛魂正悸,小舟轻放过沧浪。
庚子端午有怀
同属诗人总不平,每逢端午太多情。
彩旗夹岸齐迎节,角粽包金谁悼卿。
屈子祠空人寂寂,申王谥滥草菁菁。
贤愚千载同抷土,尘世宜忘最是名。
瑞鹤仙·丙申端午忆旧
正榴花竞妒,时总角、也学人投角黍,无愁过重五。问诗人何事,幽居鳞户?湘川竞渡,恰壮年,呵壁醉舞。有松常入梦,终负击流,稷契空许。
又到扬桴季节,鬓已星星,卅年南旅。无心击鼓。鸡窗里,独游楚。叹尘寰不解,灵均何错?儿孙愚总不误。笑痴儿几个,争冠正呼棹橹。
鹧鸪天·丁酉端阳有怀
楚俗如今剩粽香,龙舟岁岁秀殷昌。满城谁解怀沙恨,举世都歌击壤章。
搜瘦句,写清狂,字兵韵将我侯王。轮回兴废何须问,太息灵均枉断肠。
杨逸明(上海)
读《离骚》二首
求索何辞跋涉遥,导夫先路有离骚。
驷虬乘鹥心追女,树蕙滋兰手植苗。
世俗贪婪皆竞进,民生太息尚劬劳。
春秋代序炎黄梦,仍要诗人振笔描。
一自灵均赋楚辞,直教骚客至今痴。
美人追到云霓外,芳草浇来涕泪时。
代代国殇垂伟节,声声天问动哀思。
不将生命磨成墨,几个真能写出诗。
丁建国(江苏)
端午闲吟
对镜方愁鬓染霜,鹁鸪声里又端阳。
一盘角黍慰慈母,忽忆髫年满屋香。
小巷孩童满额王,家家纱帐挂香囊。
古街青石跫音杳,银锁依然在梦乡。
我家重午若重阳,耄耋怡然明烛堂。
白发无须叹花甲,老莱七十亦儿郎。
余东海(广西)
端午
九死之馀亦好修,哀民掩涕与同忧。滋兰树蕙杂芳芷,一瓣心香万古流。
蒋世鸿(河南)
庚子端午
角黍以时投汨罗,龙舟过处漾层波。湘累忘否怀沙恨,楚些凄其哀郢歌。蹈道因谁常坎壈,问天何事又蹉跎。江风渚树同消息,依旧青山向晚多。
感余宝义诗丈端午之邀,因事未能成行,时风雨大作
窗外犹酣风雨声,涉江容与过层城。鹤崖在望原无岸,雁户能群自有情。但以兰心斋五日,堪凭橘颂立三生。何须更困江湖里,便起龙舟逆水行。
樊善彪(云南)
庚子端午杂吟
百尺波涛万卷尘,轻车载笑下烟津。
舟中换了新渔父,香草何时变美人。
九畹蘼芜风雨稠,汨罗江上一扁舟。
自从屈子怀沙后,千里沧流换碧流。
借水离尘断国忧,高辞留与帝王丘。
后来多少兴亡事,总有英灵志未酬。
山有魄兮兰有魂,江河常饮不劳樽。
至清未必真无察,鱼鳖嘈嘈更满门。
陈鹏举(上海)
独有二首
独有骚心可对天,又逢恶月吊先贤。
怀沙空坠无多泪,抱石自沉千万年。
托体清江托命天,一人歌哭亦欣然。
而今渺渺深愁予,憔悴平生不象贤。
端五
八面风雷栖小楼,又逢端五见神州。
江山岁月廷中议,谷米斗升天下愁。
屈子行吟归大泽,帝阍倚望锁高秋。
楚骚生养今生我,枉许诗中见白头。
罗富贵(四川)
端午
节物循元气,曦轮转正高。
楚歌争颂屈,暑坐竟思陶。
求实愁瓜李,尚良分艾蒿。
故悬元帅像,五鬼拥干旄。
端午前一日村居有寄
水碧遗孤棹,天青无片云。
林光由变化,风气拂芳芬。
居避金张贵,稻低鹓鹭群。
何须改其乐,所倚在斯文。
林远学(广西)
梦屈原
屈子葬何方,寻踪水殿旁。
立碑三尺外,铁像跪怀王。
惜屈原
楚地延千里,秦师一荡平。
羡民三户勇,悲士九章情。
割地知强弱,沉江辨浊清。
庙堂廊柱折,风过片时倾。
伍玲玲(广西)
端午偶感
成败是非论列侯,从来真相最高楼。
铺天纵见龙舟水,难洗人间半点愁。
丁昊(浙江)
三十初度恰逢端午前夕自题
其一
宿寒匝地起风烟,被雨蓬庐草自坚。
去日情怀护刀笔,等身事业损秋眠。
终知俯仰浑无定,始信悲欢各有缘。
海上忽惊摇落久,蓦然回首近中年。
其二
夙念陈尘俱渐荒,等闲无事感微茫。
宵深每背残灯坐,雨定难销一室凉。
卅载索居成小隐,九衢踪迹已潜藏。
持身重省生涯计,不放湖山到夕阳。
李仲兰(山东)
端午吟月
凭栏问婵娟,归心依如旧。
霄汉借浮槎,天地任凭走。
匆匆度关山,偏爱黄昏柳。
折桂酿琼浆,起舞舒广袖。
复问何时圆,自叹孤影瘦。
惊闻巨星沉,更教蛾眉绉。
平生恋夕阳,相思红如豆。
无私照乾坤,难分尧与纣。
惯看秦淮夜笼沙,六朝兴亡生死斗。
莫道商女不知悲,胜者王候败者寇。
迷茫乱云飞,徘徊天涯路。
钩钓七斗星,帐掩自玉兔。
骚客床前霜,乡梦千百度。
清影吊孤魂,迢遥两相诉。
端午年年过,庚子叹奈何。
欲斫寒宫桂,只期清光多。
天际明灭挽素练,人间悲欢度劫波。
楚天茫茫剑歌起,心随屈子饮恨抱石坠汨罗。
张耀明(上海)
沁园春 端午赛龙舟
扬桨人多,击鼓声繁,五月五时。遇清澄一水,正供齐聚;空明两岸,亦馈堪嬉。大厦摩云,市声侵境,不碍今人蹈古仪。循天性,要尽情拼力,越我超伊。
堪称雄壮兵师,志诚笃汹汹吞象犀。又兽形装饰,恶神可退;红旗擎举,吉愿难欺。缨折争廷,顶淹怀国,屈子冤还千载题。终沉寂,剩晚霞敷彩,绿柳垂丝。
沁园春 天河赛龙舟
桂桨频翻,兰舟纷骈,锦鼓急催。看车陂河阔,满堤踵接;天河云丽,倾巷人围。端午时来,屈原魂在,举目千年心骛随。成良俗,正粽香犹绕,稻熟堪炊。
风中扯嗓如雷,观众更倾情为助威。赞暂时居首,依然劲足;短途落后,也不心灰。终点盯牢,岸楼亡顾,惊起天边数鸟飞。齐前进,任水潮单褂,汗蔽双眉。
沁园春 庚子端午读《离骚》
昨读犹能,明读亦可,今读更宜。正敲窗雨大,天低云厚;栖枝鸟噪,绿挤花离。菖剑铮铮,艾烟袅袅,辟怪驱魔在此时。逢重五,让一书在手,千里安几。
英豪自古堪师,佐酒物佳唯左传兮。但茶犹罢却,神恒清醒;它何必要,目免迷离。泽畔逡巡,廷中诤谏,士大夫从难缚鸡。依稀近,最随龙舟竞,有鼓槌齐。
方正卿(安徽)
端阳祭
汩罗只合旧招魂,饶是寒流打石根。
艾草香纷难珮饰,菖蒲剑指少云屯。
棹舟人共江声歇,投粽波收日色昏。
何处问天终隔代,骚文千载与谁论。
周崇坤(湖南)
端午
门悬艾草挂菖蒲,角粽新蒸润似酥。
黄酒加糖宜浅醉,邻居相见笑相呼。
宋柏冬(安徽)
庚子端阳
窗开镇日自悠悠,绿水青山一望收。
旧俗家家还角黍,新吟处处有龙舟。
心宽抵得三年艾,身老居安百尺楼。
难对沧波醉蒲酒,闲云半砚亦清游。
王香谷(澳大利亚)
念奴娇 庚子端午
端阳又至,见艾鞭蒲剑,榴红芦碧。故国龙舟争渡日,正是南瀛枫赤。天际苍茫,江河浩渺,四海无情疫。寰球凉热,万家同系休戚。
今古智者贤能,敬天畏地,博爱人之德。却是山林多鬼魅,操弄甩锅何急。君子之求,心胸坦荡,何惧妖风逆。夕阳西下,小人常自悲泣。
吴江春(上海)
鹧鸪天 庚子端午
造化撄人大雨滂,端阳竟自隐羲阳。水悬百尺三江满,云压重山万里长。
天有泪,事无章。灵均再世亦徒伤。疫情未已洪灾起,何日能兴多难邦。
吴国华(江西)
端午吊屈原
离骚重读感伤多,忠士冤魂沉汨罗。
留得诗文千古唱,为君击节一长歌。
张鲁明(山东)
端午有怀
一夜青丝赴白头,汨罗江畔忆征俦。
千杯遍撒香蒲泪,万卷频书艾叶忧。
浊酒何曾悲寂寞,离骚从不伴穷愁。
若逢陌路无人问,应有龙泉挂玉钩。
乔仁发(四川)
忆秦娥 祭屈原
汨罗畔。忠臣泪洒离君怨。离君怨。怀王未醒,望江长叹。
又逢香粽端阳宴。风推碧浪灵均唤。灵均唤。龙舟寻影,英魂何见。
宋玉秋(辽宁)
端午感怀楚
客怀兰浦,湘灵祭断魂。
香蒲聊泛酒,碧艾且悬门。
粽裹团新雪,诗吟付旧樽。
屏前凭吊者,几个过江村。
端午寄灵均
投石怀沙去日多,水龙无意止纷戈。
君于贝阙相知否,龟在泥途绝望过。
试与招魂殊未已,频来问疾不堪磨。
苍天涕泪川原恸,纵酹人间其奈何。
满庭芳 端午闲游
凝翠时光,弄晴天气,荻芦绿涨平川。辽河九曲,半隐小渔湾。渚上闲鸥懒卧,浑不管、碧浪推船。斜阳外,风中鹭影,高弄两三弦。
听风频送目,潮平阔岸,径暖轻烟。起涟漪、心湖一片清欢。世事薄如蝉翼,南柯老,笑减眉弯。严陵远,何妨吟啸,长在水云间。
彭中文(湖南)
庚子端午前有感
身在江湖已惯然,浪奔卅载负长天。
心离国事风云气,意举亲人快乐篇。
承训纯真交友辈,因时寂寞学神仙。
又逢佳节杯杯酒,可与书窗忆旧年。
张蕾(上海)
送友返婺
翩然别去弃浮泥,遥望归程草色萋。
愿借端阳菖艾酒,送君一路过双溪。
吴华山(安徽)
摘枇杷
五月村庄处处香,家家蒲艾庆端阳。
金黄小院枇杷熟,高摘呼妻唤女忙。
王博(上海)
端午斋居有寄
纫兰搴杜久无缘,两地蒲觞且自悬。
殒国生身同此祭,桤荫艾色各三年。
山头正擘芦心叶,海角曾回鹢首船。
或有赛龙花鼓意,行人莫作拥桥看。
斋居
莫问青蝇吊客无,榴花到眼意焚如。
南邻已替悬门艾,有子将烹入舫鱼。
断岸舟回争利涉,连郊蒿满及春初。
一年箫鼓于今甚,咫尺江乡幸可居。
王居衡(湖北)
绛都春
重午屏山峡谷桃花渡泛舟,地近容美土司爵府,顾天石昔访司主田眉生,每宴必奏桃花扇,皆韵事也。
幽崖缕线。看倦午泉丝,纤云天远。水迹藓深,舟路遥遥鱼文浅。峡烟偶驻生清怨。又潮退、英残沙晚。阮郎归后,红昏碧冷,月窗山馆。
频劝。溪楼饮罢,坐霞影、醉赏舞衣歌扇。绣彩映空,莲烛檀樱花光展。苍波不鉴春风面。鉴双壁、蛛尘野蔓。一篙风碎江空,黍香梦短。
注:《桃花扇·传奇本末》:楚地之容美,在万山丛中,阻绝人境,即古桃源也。其洞主田舜年,颇嗜诗书。予友顾天石有刘子骥之愿,竟入洞访之,盘桓数月,甚被崇礼。每宴必命家姬奏《桃花扇》,亦复旖旎可赏。盖不知何人传入,或有鸡林之贾耶?
尊敬的各位读者:
《诗词》报创刊于1984年,是一份以诗词为主的专业报纸。报纸所开“新花集”“中国梦,故乡情”“生肖咏”“清正集”“诗词地理”等栏目深受作者、读者欢迎,凝聚了一大批忠实热情的诗词创作者。《诗词》报还将不忘初心,仍然以“弘扬诗词传统”为己任,踏上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