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这些年,你总结了些什么经验?
1.接受神化,是为别人幻想买单,神化别人,是为自己幻想买单。
接受被神化意味着自己要背着对方的幻想如屡薄冰,神化别人意味着自己要为幻想破灭而买单,无论是自我神化还是神化别人都是在悬崖峭壁上走钢丝。
大家不过是凡夫俗子,认清这点,就会舒适自在。
2.有所选择的基础上,无需自讨苦吃。
如面对一些负面的人际与言论,你要做的不是圣母心泛滥去接纳去承受,或自我催眠这些都是我该受的,而是可以选择将其推翻,打破这种怪圈重建自己的新秩序。
接纳只能用于对自己有正向影响的人事物中,而非盲目用于消耗自己的负面关系上。
3.面对死结,解无可结无需解。
解不开的结,关键不在于解开,而是在于这个结是否有解开的必要。如果这个结本身就是死结,或者对自身成长毫无裨益,那过度沉沦于解开,最终只会被死结所反噬。
你只需往前走,目光放在对自身有进步的事情中,那随着你自身视野的开阔,大结会化小结,小结会变终结。
4.懂得给,才知如何收,知道舍,才知如何得。
如若一个人只知道收与得,就容易随着别人的给舍的量变而迷失方向,反之,懂得“先发制人”,底线之上尝试给和舍,就更容易平衡好自己与外界的供给关系,在舍与得中得心应手来去自如。
5.是自己选择了世界,并非世界选择了你。
相似原生装备安在不同人上会有不同感悟,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其实外在种种其实是如如不动不增不减的,但你要汲取多少,汲取好还是坏,都是自己选择。
与其说外界改变了自己,不如说是外界激发了本性,当你明白当下种种品性都源自自己,才会把寄存于外界的力量收回,一条心思借助当下装备勇往直前。
6.心以不变应外界万变方能如如不动相对不变。
如:
制定原则,依据应是自己需求而非他人需求;
设定底线,依据应是自己心力而非他人心力。
心无着陆时,唯有你首先站稳立场,明白:
“这是我的立场,超出范围与我无关。”
这样外界变或不变,于你而言都是“稳定不变”,如此才能在无数个人无数变化中,以稳定心性筛选不属于自己的信息,安心走自己的路,成自己的长。
真正的“如如不动”不是以抗衡或逐流姿态应对外境变幻,而是立好规则,对自身规则以外的种种摇摆“无视无感”。
7.个人价值应彰显于对应角色中。
无需因“个人价值”的彰显而无限度奉献,你的个人价值应该体现在你所对应的角色中,如果超越了这个角色的奉献,就与你个人价值毫无关联,且显得廉价多余。
8.完美预设是遗憾根源,接受当下才能相对完美。
任何选择都会有遗憾,遗憾根源在于选择之前预设太完美,就容易心生落差认为另一个机会更好,其实哪怕重新选择,心态不变,遗憾永存。
因此要明白但凡你得到的,都是契合你当下能力的最佳匹配。
9.无敌是最寂寞,寂寞是无敌的佐证。
惯性依赖的人无法再予以自己建议指导时,你想按照旧时模式寻求帮助但求助无门时,曾经放心不下你的人对你说“你开心就好。”来掩盖自身局限性时,就应明白随着逐渐成长,自己的思维眼界已经比他们开阔了,你也有能力为自己兜底了。
他们不是不想帮,而是帮不了,也读不懂。
无敌是最寂寞,寂寞是无敌的佐证。
10.挫折不应逾越过你本身来阻挡前进。
挫折是用来练手的,不是用来抗衡的,拿来练手,它就永远逾越不过你本人的力量,拿来抗衡,就是将其抬上与你力量相当的位置。
11. 你不想适应规则,就要成为规则本身。
当下遵循某个模式需转变或不再契合你的重要信号是,它会忽然衍生出你此前并不能察觉的诸多弊端,如若你得过且过,它就会日积月累滚成大雪球来影响你的身心健康。
因此,这个时候,你必须要转变,转变的方向是向自己靠拢,而非向他人靠拢。
你不想适应规则,就要成为规则本身。
12.向外发力,会受等同回力。
依附会被反依附,作用会被反作用,索取会被反索取,所求应是当下之位能得到,所得应是当下之心能适应,物极必反,德能配位,才能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