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认独宗羲、献,却以唐法为主的王铎,临写《淳化阁帖》最为频繁

导语:说起王铎,从身前到身后总是毁誉参半。百年后,当人们已将其为人处世之事淡忘,剩下满墙绢素的时候,百年前的往事,流泪与笑声,已化为一纸凌烟。

“烟花身未老,丘壑道弥荣。百感中原事,魂魄向夜生”,他身处乱世,朝代的更替使他内 心苍凉悲痛,他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纤细的笔杆之中,用文人的艺术来宣示着内心的苦闷,也许就是这样才造就了他的郁勃激荡之气与惊世骇俗的艺术风格,给人以强烈的印象,他就是王铎,一位明末清初的书法家。

《杜子美赠陈补阙诗》

01自认独宗羲、献,却以唐法为主

王铎一生临写过众多的唐代名家帖,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薛稷、怀素等,又专精于颜、柳楷书,唐代笔法,无疑是他上溯二王风规最重要的阶梯之一。

王铎在《草书颂》里说:“草书之始,本篆所为。鸟迹穗象,施张有宜……张芝羲献,余铲邪枝。”,由此可知他的取向是相当鲜明的,以张芝、二王为草书正宗,其余诸家皆为“邪枝”。

王铎虽然始终认为自己“独宗羲、献”,但其草书表现形式和个性风格实际上与羲、献所代表的晋韵有不小的距离。他的草书风格表现为晋法、唐法和宋法的融合,而以唐法为主,故其草书风貌与张旭、怀素相近。追寻其因,这应该是时代思想风潮、王铎所刻意临写的《淳化阁帖》未能尽笔墨精微且失真较多以及他从唐、宋名家寻求学习二王途径等因素交织的结果。

唐初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用北朝铭石体的用笔与二王的笔法结合,奏响了唐朝笔法通变的序曲。盛唐的张旭、颜真卿远师篆籀,一改二王侧笔取势、侧笔取妍的用笔形式,代之以正锋入纸,正锋行笔。笔锋节节变换,随绞随散。笔画坚劲朴茂,元气浑成。从而掀起了唐代笔法革新的高潮。

柳公权进一步锻造颜氏新法,正锋用笔,刚毅瘦劲,是为唐代笔法革新的尾声。王铎虽称宗法二王,但用笔受张旭、怀素、颜、柳正锋系列影响颇大。他的草书用笔大多落笔成点,顿折铺毫,正锋行笔。故其笔画法度森然、明快斩截、力能扛鼎。这应是受唐法中张旭、颜真卿一系影响的结果。

作为同为楷书草体的行书和草书,其笔法、结体技法很多是相通的,有的甚至是一致的。故王铎行书、草书都表现出“苍老劲健,全以力胜”的笔法效果。

概而言之,王铎草书的临摹是从唐人、宋人上攀晋人,其结果是晋人、唐人与宋人笔法的融合。他的草书用笔以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系列的正锋法为主,也结合着侧倒正起、侧笔取妍的二王笔法和沉著痛快的米芾用笔。笔画沉著厚重,转折兼具,方多圆少,法度森然。结体上受张芝、二王及宋代米芾影响较大,且夸大正欹对比,故作品跌宕多姿,极尽八极之势。

在王铎的草书作品中,因笔画的动感与连绵、结体的欹侧跌宕、字间连接的奇妙多变,从而组合成浩然之势。这“势”的获得,是源于对张芝、大令、张旭、怀素、黄庭坚等名家的继承。

《赠汤若望诗册》局部

02倾其一生之力临摹古人

王铎一生临帖众多,他孜孜不倦地临写《淳化阁帖》、《集王圣教序》、《兰亭序》及米芾墨迹等。就草书而言以临写《淳化阁帖》最为频繁,且从中取法的对象最多。

王铎的草书临作大都出自《淳化阁帖》,他一生极力临写《淳化阁帖》中的张芝、二王及两晋、南北朝、唐朝其他名家法帖。

刻于宋初淳化三年的《淳化阁帖》,由翰林侍书学士王著主持,选择内府所藏的历代法书,编为十卷,摹刻在枣木版上。因不是用真迹刻之,临仿已是一次失真,刻之又是一次失真,椎拓再次失真。所以,即使不考虑刻帖再现墨迹法书精微的能力,而《阁帖》拓本中的帖已是属于三手、甚至是四手的真迹复制品了,能有多少再现艺术真实的价值,实在让入怀疑。

王铎为了实现独宗二王的书法观念,《阁帖》无疑是绕不过去的,草书尤为如此。当然失真不等于毫无价值,赝品也不等于劣品,《淳化阁帖》中大王的赝品往往是智永、智果或唐人所作,当然也有一定的取法价值。

王铎在学习《淳化阁帖》时,头脑也是极其清醒的。他的学古观念极为灵活,他对刻帖有独到的见解。他在《临王徽之书后》说:

徽之书法,温润绵密,有远水流烟之致。惜不多见,载之古今,寥寥数行耳。极力纂写,瞠乎其后,始信书法非易事也。

又在《跋琼蕊庐帖》 中说:

余于书、于诗、于文,沉心驱智,割情断欲,直思跋彼堂奥。恨古人不见我,故饮食梦寐以之。

这就是王铎的崇古精神:“极力摹写”、“割情断欲,直思跛彼堂奥”。正是拥有如此深刻的崇古思想,才促使王铎倾其一生之力临摹古人,以至临死前几年还临写出《临阁帖与山水画合卷》这样的巨型长卷。

临《淳化阁帖》

03线条以推移为主,内部运动简单

王铎草书笔法之美,既源于他用笔的精美,也源于他用笔的率意与大气。对古代经典的嗜好,对《淳化阁帖》的孜孜以求,都是他精美用笔的技巧支撑和来源。

从笔锋运动方面来说,王铎草书用笔以线条推移为主,线条的内部运动较为简单,因而他的草书线条边廓不如魏晋二王法帖那样富于变化。也由于学习刻本,王铎草书的用笔不如二王草书细腻、灵巧,但刻本的“下笔轻重,用墨浅深,勒者皆不能形容于石”的“徒存梗概”,恰好与王铎为创作大幅式作品的“拓而为大”的用笔观念暗合,刻本反而促成了王铎草书的笔法个性与创作风格的形成。同时,线条内部运动的相对简单,用笔细腻、灵巧的缺失,当然也是由于笔速的疾快和情感的奔泻,使王铎的草书用笔有趋于率意的倾向。

就狂草系列而言,诸家笔法无不追求狂放、大气。但用笔狂放而又精美,大气而又耐看,张旭、怀素之后就难以为继了。黄庭坚精心经营章法布白,但笔法显得比较简单;祝允明用笔奔放大气,又显得过于粗糙;徐渭笔法气势夺人又颇具个性,然而却时见失笔。王铎博精张芝、二王、颜柳等诸家的深厚功力和他对“拓而为大”笔法的独到悟解,使他的草书笔法狂放而又精严,大气而又精美。

王铎的草书书写迅疾,在很多作品的技巧王铎处理如同怀素,尽量减少提按。因速度飞快,点画往往作连绵之状,不连者,也能“笔笔相瑟生,意思连属。”其实,借用怀素《自叙帖》的“奔蛇走虺”、“骤雨旋风”来阐释王铎草书疾速用笔所产生的“势”,也是很恰切的。

王铎在字的结构上强调欹侧,但他没有象他所崇拜的王羲之、米芾那样较多趋于左倾,而是左倾、右倾互重。当一字或数字左倾,他便常用一字或数字右倾相协调,反之亦然,以求行轴线的平衡。有时也用多字、甚至一行同方向欹斜,造成行轴线大幅度的波折和倾斜,形成强烈的字势动感。由此可见其喜欢发挥极致的艺术性格。

王铎草书线组的疏密节奏明快。当一组稠密的线组过后,便有一组较为疏空的线形与之对比。因为字间连绵较多,在一些卷类的作品中,常会出现几组较密的线组聚集一起,王铎便用长而舒展的线条割裂空间,造成疏旷的空间,与密集的线组形成强烈的对比。

由于线条颇具运动感,字势左右欹侧波动的幅度极大,也由于字间连接的奇异连接、二重轴线连接等方法的使用,使王铎草书的行边廓极富变化,因而也使行间空间趋于灵活多变。

临《圣教序》

结语:

在学古方面,王铎是笃学者、善学者。他以高出时人的眼力,察觉出《淳化阁帖》的存古价值及借鉴价值,从而获得了丰富的草书取法对象。王铎学习《淳化阁帖》取得成功,是虔诚的崇古、厚实的功力与高明的临摹创作方法综合的结果。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