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武夷山“捡漏”,采到一泡小牛肉岩茶,味道如何?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今天是六一,将时光倒流一个月。
五一节那几天,武夷山采茶正忙。
4月30号那天,是牛栏坑肉桂采茶的大日子, 到了中午那会,还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天文奇观——日晕。
明晃晃的太阳,再套上一个彩虹圈, 抬头看天空,简直是亮瞎了眼。
如此壮美的奇观,很多茶农朋友在朋友圈里奔走呼告,认为这是今年岩茶季的吉兆。
吉兆与否,麻花不得而知。
但可以确定一点,那几天大家都快忙疯了。
五一当天,原本和慧苑老友约了,去看他家的老丛水仙采茶,要走进慧苑深处的山场。
然而,正当中午,当我们走向茫茫慧苑深处时,还没到半路。
胡歌打来电话,说是今天他妈妈要带工人去采他们家的小牛肉。
当时内心做了一番纠结,究竟要去哪一边呢?
慧苑老友说了,按我们这边走边拍的行军速度,估计还要两个多小时才能到目的地。
而另一边,胡歌说了,去小牛肉很近,那里算是他们家门口溜达就能走到的山场,开车过去很快。
望向天边的毒辣日头,果断选择了舍慧苑老丛,直奔小牛肉。
然而,正当我们在慧苑搁置了一小会工夫,再赶往小牛肉时,阿姨已经领着采茶工,准备收尾了。
留给我们镜头的,只是大片已经被采得很干净的茶树新梢。
《2》
阿姨说,昨天她们采完“牛肉”后,还空出了一部分时间下来采小牛肉。
今早再过来采茶时,效率很快,小半天就能结束。
她们一会吃完饭,下午赶往另一片山场去采茶。
我们在小牛肉那里,逗留了一会。环顾四周,都是松树,地上落满松针。
周围的肉桂茶树,顶上的茶青鲜叶,大多被细心的采茶阿姨,采得干干净净。
蹲下去,目光往下,茶树底部还有些许漏网之鱼。
稍微探索一番,随手一采,还是能采下一小兜鲜叶。
历来,向阳花木易为春,茶树顶上的青叶,接受到的日光更多,因此生长状态更匀速。而底部的青叶, 平时只能接受到从树缝里洒下的阳光,生长状态更慢。
我们从茶树底部采到的青叶,大多是两叶居多,较真来说,算不得肉桂的标准采摘状态。
这1+2的模式,即一个茶梗加两片叶子的茶青,即使采下来,也很难做青,不好揉起来。
因为底部的茶青,采起来费时费力(要探寻一番)、并且二叶居多,所以,大多数时候,被茶农舍在一旁不采。
分秒必争的采茶季,自然是顾紧自家的主要茶地采茶,才是正事。
至于这留在茶树底部,没有采得特别干净的青叶,还可以让它们再长几天。
到时候,如果时间安排得过来,还可以再来专门捡漏。
当然,这是另外一回事了。
《3》
那天在小牛肉那片山场时,心里想法时,来都来了。
于是,我们几个非专业的采茶工,合力采了一小兜青叶。
然后,拍照给胡歌看,你们家小牛肉这片,底部的青叶还有这么多!
彼时,熬了一晚做茶刚醒的他,已经恢复精神在跟我们开玩笑。
你们才采这么点,合起来还不够一泡茶!
受到他的语言刺激,然后,麻花扮演起辛勤的采茶工,又弯起腰,在茶树底部来回审视,又采到了点新收获。
最后捧着茶,开了那辆胡歌留给我们的商务车,出景区,回酒店稍事休整,计划下午去茶厂里看做茶,就不进景区了。
到了酒店,找了一块干净的布,铺在上面,极尽薄摊薄晾,纯正“李氏”日光萎凋。
放在阳台上,半阴半晒。
随手拍下一张图,发给村姑炫耀,看,我在自制小牛肉。
难得的是,村姑get了我的幽默,她说,这堆小牛肉,好像一盘野菜,可以炒了吃。
额,炒了吃,还是算了吧。岩茶已经长开面的叶子,估计即便裹上鸡蛋炒成一道菜,也让人咬不动,叶纤维太粗了!
快速收拾一番,吃了饭,补充体力后,当天下午就去茶厂了。
随后几天,摊在阳台一角的小牛肉,差点被我遗忘了。
中间没有翻、没有收、没有揉,就敞在它,任它晒干。
一连过了数日,到了最后那天,我们准备退房回福州时,麻花才想起那一捧,绝版的李氏自晒小牛肉。
走过去,摸起来叶片已经大半干透。
没想到,原本就是随便玩玩,带着玩票性质的晒茶,还做出了成果。
看着样子,至少是能喝上一泡茶了。
为了不浪费这泡宝贵的劳动成果,遂拿了一个食品袋, 将它装了进去,带回福州。
《4》
回到福州后,一整个五月,我们都在密集地上新产品。
兜兜转转,一直等到昨天,麻花才想起来,我在武夷山还晒了一泡小牛肉!
于是,献宝似的拿出来, 邀了几个团队里的姑娘,一起试茶。
喝茶的品鉴笔记,附如下。
干茶叶片硕大,蜡质超厚,且个别叶片有发暗痕迹。
抓了一把放进平时泡茶的盖碗内(没有称重量,这不是个好习惯,大家不要学我)。
好家伙,忒蓬松了,根本装不下。想到庄子形容的鲲,巨大无比,庞然大物。
小牛肉之大,一个盖碗装不下!
然后,只能忍痛将原本完整的茶梗,折断部分,再注入热水,开始泡茶。
并且,看着这蜡质巨厚的叶片,按快出水的方式,铁定泡不出滋味,于是从第一冲就开始坐杯。
第一冲,坐杯30秒,倒出茶汤,淡如白开水。联想到自己在晒茶时,摊在阳台角落根本没照看,转念想想,这第一道茶汤当洗茶了,没有分给大家喝。
热闻盖上,是青味加一点偏沤的气味。
第二冲,坐杯30秒,汤色莹白,像白毫银针新茶汤色,极浅。盖上热闻青味明显,冷一点是冲人浓艳的花香。喝茶时,茶味淡,没什么内容。
但吞下茶汤后,有一种刮胃感觉,容易茶醉。猜过去,应该是走水没走好,茶多酚含量超高的缘故。
第三冲,坐杯30秒,汤色淡鹅黄,热闻盖上偏酸,是梅子酸+青味,而后是花香,花香不够清雅清爽,混有杂味。
茶味喝起来不苦不涩不鲜爽,略带甜味,但没有回甘。
第四冲,坐杯一分钟以上,汤色渐深,呈现淡啤酒色。热闻盖上青味变弱,但花香中依旧带着酸味。喝汤的感觉很怪异,不难喝。
但麻花始终觉着,这喝起来有股煮金银花藤或者蒲公英的感觉,没有落水香,带有苦意。喝起来,不像茶味。
另外,整泡茶给人感觉是,茶汤喝入时,虽然可以感觉到汤水里是甘凉的,但喝茶后,嘴巴并不舒适,且口腔内略发紧。
(下文配图里,前一张为第二冲汤色,后一张为第四冲闷泡许久后的汤色。)
《5》
最后,总结一下。
这泡自晒小牛肉,麻花对它的定位,是李氏自制茶。
即,自己手工采的,手工摊晾的,且纯天然靠日晒晒干的。
但如果,按照茶类划分的标准,这泡带有玩票性质的自制茶,它属于四不像。
一方面,不能算岩茶。
光看样子就知道了,他和岩茶常见条索外形,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从原料来说,这是很顶级的正岩肉桂茶青。
但是,被麻花采下来随便晒干后,做出来的茶味一言难尽。
所以,下次再遇到有人说,正岩茶采下来随便做做都是香的。
对于这样的言论,麻花就要不客气了。
一款好茶,原料好,固然重要。但加工工艺,同样不可或缺!
另一面,它根本不能算白茶。
拜托, 它是肉桂,又不是适制白茶的大白、大毫、水仙茶。
从肉桂的芽叶上,就能看到,它的身上根本没有多少“毫”。
即便严格按照白茶的萎凋、干燥等工艺,也不能做出一泡带有鲜醇甘爽、毫香馥郁特征的白茶。
更不提,就这样简单随便晒晒了。
白茶,不是随便晒干就行了。
参考麻花这泡前车之鉴——已经做失败的自晒茶。茶友们在买茶时,要是遇到所谓的“农家自制茶”、“奶奶采茶、爷爷做茶、我来卖茶”等套路时,也要多留心眼了。
做茶,也是要成本的。
没有技术,没有设备,没有场地,没有经验,没有经过检测……
草草做出来的粗糙自制茶,品质根本没有一点保障。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