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蒙/荆山先生和他的《黄金岁月》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荆山先生近照
最近,河南省著名戏曲艺术家、作家、编辑家荆山先生的文集《黄金岁月》,由北京的团结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精选了他几十年来在戏曲、编刋编报过程中的65篇曲艺、评论、新闻报道、人物专访和工作手记,展示了他丰富多彩的人生,在全省文艺界引起较大反响一一
荆山先生和他的《黄金岁月》
苏小蒙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荆山先生是位戏曲艺术家。
他本名荆留套,这个本名倒鲜为人知,因为多少年来,他一直以“荆山”这个笔名行世,知名度颇高。他1939年出生于河南郑州郊区的黄岗寺,是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不过,他的父亲上过几天私熟,还算识文断字;母亲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大禹治水、牛郎识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民间传说和乡土的谚语歌谣还能讲出不少,无形中影响了荆山先生童少年代对文学艺术的爱好。在上小学和中学时,他就是学校的文艺积极分子,办黑板报、排演文艺节目都少不了他。由于他学习刻苦,追求上进,上世纪60年代顺利地考上了郑州艺术学院导演系,即如今的河南大学艺术系。毕业之后,先后在郑州市文化局编导组、郑州说唱团供职。他为郑州市评剧团导演过《狸猫换太子》,为郑州市曲剧团排演过《红楼梦》,编写过的唱词《买车票》《双拉车》《壮烈的赞歌》;协助老艺人李治帮记录整理的评书《三门女婿拜寿》《王麻休妻》,为王国宝记录整理的《铁道游击队》,为著名坠子演员河南“三刘加一于”的于忠霞记录整理的说唱《美人洞》等,当年曾脍炙人口,洛阳纸贵,一直是各剧种的保留节目,在我省艺术舞台上熠熠生辉。
改革开放之后,由于电影电视流行音乐互相网等多媒体的冲击,传统的戏曲出现边缘化倾向,但这一时期,他仍然沒有放弃曲艺创作,他写的《送红花》《席匠铺传奇》等作品,先后还在全国和全省评比中获奖。
这些成绩,凸显了他作为我们河南一个著名戏曲艺术家的地位,可以说勿庸置疑的。
荆山先生与著名编辑家、出版家、时代报告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张富领的合影
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我还在郑州国棉三厂当工人,业余时间喜欢写点儿东西。有次,荆山先生来我们厂拜访一位他的老朋友,小聚时,这位朋友邀我陪坐,我才得以与荆山先生认识。记得我们一边喝酒一边海阔天空地闲聊。虽然他谈起戏曲,从常香玉的豫剧、马金凤的曲剧、申凤梅的越调,无不如数家珍;但他谈起小说、诗歌、散文、杂文,甚至新闻报道写作亦不外行,可谓鞭劈入里,头头是道,颇有见解,让我大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不禁对他高山仰止,佩服地五体投地,感到他不是那种“学术有专攻”的纯粹的戏曲艺术家,而是在整个文学艺术领域里都不陌生,可以说十八般武艺件件能拿得起放得下。
我的这一直觉很快得到证实。
不久,他就调到河南省文联,当起了《传奇文学》这份文学期刋的副主编。
这份杂志,是河南省文联主办的。它以荟萃精华、雅俗共赏、品位超群而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不但在国内期刋中有着广泛的影响,而且还远销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新加坡、泰国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每期发行量达100多万册。
作为副主编的荆山先生,我想,他沒有金钢钻,绝对不敢揽这个瓷器活!
后来听主编王保民先生讲,荆山先生在办刋期间,绝对是行家里手,从组稿、编稿、写稿、审稿,校对、印刷、出版乃至发行,他都堪称行家,事无巨细地身先士卒,兢兢业业,《传奇文学》的成功,荆山先生功不可没……
尤其是1999年他年满60岁从传奇文学杂志社退休以后,不一一其实是退而不休,他先后被社会上的其他单位请去:在新华社河南分社编辑过大型画册《河南世纪英模谱》;在河南省新闻出版局主办的《河南新闻出版报》出任过编审;在郑州大型家政企业一一圆方集团主办过企业内刋《圆方文化》,前前后后又是十年。直到2014年75岁高龄时才金盆洗手,回家颐养天年。
不过,因为在《河南新闻出版报》时我曾与他共过同事,我知道,依照荆山先生的性格,他绝不会像有些老年人那样打打朴克,推推麻将,跳跳广场舞或怡弄子孙无所事事。他一辈子对包括戏曲在内的文学艺术的热爱和练就的轻车熟路,终于让他静下心来,把自己几十年来写的东西整理出来,编选出版了《黄金岁月》一本文集。
荆山先生与著名企业家、郑州圆方集团党委书记薛荣合影
在这本书里,既有他作为戏曲艺术家写的《找踅子》《买车票》《送红花》《双拉车》《县委书记上“任"》;又有他在从亊戏曲工作时结识一些著名的人物专访和轶闻趣事,如《深刻怀念人民艺术家一一常香玉》《刘兰芳:说不尽的中国结》《汪佩琴:武林女杰勇登文坛》《走进烛光斋》;既有他在《河南新闻出版报》当编审时写的新闻报道《穆老,我们深深地怀念你》《我和刘绍棠在一起》《一元稿费》《新闻情结永远怀念》;还有他在圆方集团帮忙办刋时写的《盛世圆方花香浓》《薛总的情怀》《放飞梦想》和《雷勇:高速路上追梦人》等新闻及特写;以及他从事戏曲编导、从事文学期刊和报纸编辑的工作手记。
被荆山先生视为“知己”的著名编辑家、出版家,著名文学期刋《时代报告》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张富领先生;著名企业家、大型家政企业一一郑州圆方集团党委书记薛荣女士都欣然为这本书写了序,对荆山先生的人品、文品即道德文章赞赏有加。因为自从荆山先生从本职岗位上退下来之后,曾先后在他们的领导下发挥过余热。
这些作品,都取之他几十年来的工作经历和人生体验,既不哗众取宠,亦不故弄弦虚,而是用一颗朴实的心徐徐道来,让人感到真实、亲切、可信。从中领略到无论是从事文学,还是从事艺术,抑或从事有关职业,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和文化底蕴,尤其是善于触类旁通,只有这样,才能在任何需要的地方、需要的场合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用荆山先生的话说,无论是这家那家,还是当个“杂家”好。
因此,从这个层面讲,荆山先生就是一个“杂家”。从他一生的从业来看,他既是戏曲艺术家,又是作家、编辑家,《黄金岁月》一书里讲述的所有故事,都会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
作者简介
苏小蒙,本名王明信。男。1946年3月生。河南省新郑市郭店镇人。1964年3月参加工作,曾在郑州国棉三厂当工人。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以工人作家的身份活跃于文坛,陆续发表一百多万字的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杂文、随笔等作品,有诗集《郑州纺织工业基地的红色记忆》、散文随笔集《走在文坛的边缘》和长篇回忆录《我当工人的日子》问世。
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郑州市职工影视评论小组组长、郑州市职工文学创作协会秘书长、河南青年诗歌学会常务理事。后来先后供职于《郑州工人报》《经营消费报》《河南新闻出版报》记者、编辑、编辑部主任。长期从事职工文学创作的组织工作,郑州市职工文学创作队伍领军人物之一。
现已退休,现任河南省阅读学会常务理事。
《河南文学》杂志是炎黄出版社旗下的一个纯文学刊物,双月刊。以“不厚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刊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球各界征稿,所刊登稿件主要从“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稿件中选取(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本平台每天更新
投稿邮箱:hnwenxue@126.com
出品/炎黄出版社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 一
编辑部主任: 赵 渝
责任编辑:柳岱林 蓝 岛
刘海波 李家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