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音”的学校不是教育所需要的

周六下午,家里的窗子更换玻璃,把原来的单层玻璃更换为双层中空的玻璃,以增强隔音的效果,减少噪音的干扰。

因为隔壁的恒隆广场的施工噪音很大,而且会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居民的投诉很多,所以这次更换玻璃是由恒隆广场施工方承担费用的。

客厅和三个房间的窗子玻璃都更换了。下午13点开始,到傍晚18点才完成。还有一扇窗由于玻璃问题,下次还需要再更换。我一直陪着师傅一起忙乎。

然后用了二个多小时搞卫生,直到21点才把更换玻璃的事基本完成了。尔后才简单地弄了点晚餐吃。

忙完以后,静下来时,突然想到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为了躲避噪音,我们可以把窗子加上隔音的玻璃。对于教育而言,为了减少外界的“杂音”的干扰,保证教育的“纯粹性”,我们是否需要给学校也更换上“隔音玻璃”呢?

许多人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于是有了许许多多“保护”学校“纯洁性”的政策和实践。

但是,当学生必须离开学校而走向社会时,那些被有意识地隔离的“噪音”扑面而来时,我们的“隔音”学校里出来的学生能适应吗?能生存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所以,为学校“隔音”可能并不是一个正确的教育方法。个人认为,正确的答案应该是:教育要追求理想化的目标,但是教育过程本身却不能“理想化”的。教育的内容和过程是应该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现实,才能培养出真正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进而改造社会的未来建设者。

当前我们的许多教育及相关的配套政策,却是努力地,吃力不讨好地去人为地“创造”“隔音”的学校,这可能并不是教育应该有的样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