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昌/淘旧书记趣
立足郑州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淘旧书记趣
张国昌
淘旧书真是件大快我心的事。这癖好在我,大概可以追溯到上大学的时候。
那时,郑州大学老校区被金水河一分为二,北区小,是我们文科区,南区大,是理科区和大学的综合办公区,体育场、图书馆,以及教师家属区全在那里。金水河那时污染似乎还不大严重,两岸的风光以高高的白杨树为主,我们的业余生活也大都是在这两岸度过。
早上,大家都抱本英语或者古诗词,或站或走地在河沿上大声读诵,听起来如百鸟争鸣一般,如今想来,一个个摇头晃脑,南腔北调的,还真让人忍俊不止。可当时都是局中人,倒没有觉得滑稽,也尽管地“撇”着浓重的豫西普通话,洋洋自得地“子乎者也”着。
相对于早上,晚上这两岸就显得有点儿花花世界了。临着文科区门口靠东的河岸上,一字排开的是一个个小吃摊,主要以煮方便面和馄饨为主,加些清菜,滴几滴香油,那时的大学生都穷,吃这个就算改善生活了,不过一个人愿如此大方消费的不多,大都是带了女朋友才慷慨的。靠西的河岸上,先是两树之间扯上绳子,挂上花花绿绿的衣服、围巾什么的,很时尚,但质量都不太好,价格自然低,这样正合女生们追求品位又囊中羞涩的现实。再往西走就是旧书摊了,大概有五六个,我便是这里的常客。
摊儿上的旧书很丰富,细心的书贩们还以自己的理解简单地给分分类,便于买者挑捡。那时的我,不管新书旧书应都无需买的,由于守着学校图书馆的,看啥书没有?可是吃过晚饭,出来散步总要从这里走过,又总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留意一下,浏览中又不知会对哪一本书突然起了兴致,便蹲下身子翻一阵子,这一翻不当紧,有时会被一些妙文所吸引,半日从中拔不出思绪。这时书贩会泛泛地提醒说,想中了就买啊,旧书不值钱的。那言外之意,无非是别光看不买,书不当别的东西,一看就变成了自己的知识了。
不过真让买,我又有些犹豫,一是只是一时兴之所至,并不是真需要,二则那时哪有这闲钱啊。于是就不好意思地红了脸,悻悻地站起身来走开了,虽没敢看书贩的脸,但料定对我的行为是鄙夷且厌恶的。如此多次,我与书贩之间就有了一种尴尬,为了缓和这关系,我也只好不时地狠心淘了几本自己的确喜欢的书,大概几次下来,总共花掉了七八元钱吧。这算是最初淘旧书的经历。
毕业后,有了工资,可以大胆地逛书店买新书了,但书价却疯也似地往上涨,我又有些不忍心了。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突然有一天,县城新华书店的旁边开了个半价书店,其中的书全是书店里长时间挤压的旧货,有的在搬运过程中有些破损,但比旧书摊上的书好多了,有的则是成套的,因卖时拆开卖了单册,不完整了。可这些对我来说都无大碍的,于是就不时地进去挑,有时会淘到自己一直心中期待的,欣喜之情真是无以言表。
记得最使我兴奋的是,有一次竟淘得了中华书局出的线装十卷本的《资治通鉴》,一本都不缺,可能是书店的疏乎吧,认为不全了,其实是在他们的摆放过程中,没有把它们完整的摆放在一起。
当我从书架上找全了以后,一时高兴得差点惊叫出来,可很快我又用漫不经心的表情立刻掩盖了兴奋,心里不住地告诫自己,千万不要得意忘形!如果自己拿着完整的一套书去结帐,卖书的后悔了不卖了怎么办?可要是今天假装着只买其中的几本,那剩下的几本要是被别人买走了又怎么办?我在书架前装作若无其事地闲转着,心中却急得一团乱麻。
眼看就要下班了,只余两三个人也要离去,我的大脑终于在紧逼中有了一计,决定乘卖书的售货员不注意,先把其中的三本藏在书架的下边,然后拿了剩余的七本去结帐,当售货员一本本验时,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处,唯恐他看出了我的“小把戏”,以致他说出书价让我掏钱时,我的魂儿似乎刚从千里之外回来一般,半日才醒悟过来应了声,并慌忙掏钱。售货员也被我的样子搞得莫名其妙,用异样的眼光看我了几眼,似乎在问,这是怎么啦?
第二天,我没敢去买回那三本书,但心中却不踏实,又专程去旧书店里闲逛了一会儿,乘不注意赶紧弯下腰看书架下面,谢天谢地,那三本书还在那里静静地等着我呢。如此几天,我天天监视着那三本必须属于我但又不能立刻属于我的书,直到几天后,我又找了几本闲书和那三本书混在一起,终于淘回了它们。这算是在我几十年的淘旧书生涯中最为费心、也最为惊心刺激的一次经历了。
只可惜,不知什么原因,那个半价书店不长时间就关门了,很长时间我都想不通,以致总有去新华书店问个究竟的冲动,挤压的书应该年年有的,半价书店也应该年年有货卖的,为什么就关门呢?
不过,我还算庆幸,就在这不长的时间里,仅花费了几百元钱,就淘得了近百本书,有些竟成了我多年来案头的必备。从此,我淘旧书的兴致一直盎然,以致很少买新书了。可半价书店没有了,到哪里淘呢?
工作之余,就到处打探哪里有旧书市场,很快就找到了几个,较大的有郑州的古玩城和洛阳的安乐窝,听朋友说开封也有一个,在河南大学附近,可有次出差到那里,却没有找到。不过仅郑州、洛阳这两处就够我淘的了,只要有机会,或者有人出差去那里,我就会顺便搭车过去,如饥似渴钻进那些旧书堆里,一本本仔细地扒捡着,转眼几个小时过去了,也不觉得,等从旧书堆里脱出身来,往往如从远古中走出来一般,灰头土脸,浑身沾满了历史的尘埃,可看看淘得的一撂撂自己喜欢的书,心中总是荡起一阵阵满足与幸福。
如今,旧书贩们精能了,总以为买旧书都是为了收藏,所以价格也抬得很高,有时甚至比新出版的还要高出几倍。可我遇到喜欢的,也不怎么在乎钱了,有时我就想,自己是怎么了?当初买旧书不就是为省几个钱吗?况且自己又不是为了收藏的?有朋友到我的书房里,看我满架的书没几本新的,并且扉页上大都写着别人的名字,也不可思议地问我,又不搞收藏,弄这么多旧书做什么?我只笑笑,其实真叫我说个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大概这就是所谓的“癖”吧,反正如今我拿着一本淘来的旧书,翻看着,发黄的纸张,旧式的版样,里面会偶有原先主人的勾划与批注,再或者会突然从中滑掉一张卡片,一张写满了字的信纸什么的,这些都使我喜欢,甚至产生出许多联想。如此拿着旧书去读的时光,总让我的心很安祥,象坐着一叶扁舟,漂在一条古老的河上,漫无目的,又富有诗意。
今天,有同事去洛阳,我又随了去,在安乐窝钻了几家旧书店,依然兴致勃勃地扒捡,直到同事去洛阳城中办完事归来喊我,才知已是下午三点多钟,中午饭也忘记吃了。可看看淘得的近30本书,心中再次荡起说不出的愉悦。
看来,此“癖”要坚定地伴我一生了。
作者简介
张国昌:登封人,1970年生,1993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登封市嵩山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登封市中文化副会长、嵩山方言协会副会长。长期致力嵩山文化研究,主编《嵩山古诗词》,公开发表有关嵩山文化论文数十篇,文学作品百余篇。
“郑州作家”是河南省阅读学会下属的一个纯文学公众平台。立足郑州,面向全国。关注现实人生,以“不薄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刊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国各界征稿(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稿费以打赏为准,作者、平台四六分成)。
本平台每周二、四、六更新
投稿邮箱:zzzuojia@126.com
出品/河南省阅读学会
编辑/郑州作家编辑部
主编/李 一
责任编辑/苏小蒙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