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奚冈对古法的继承和改进《梅竹水仙图》
奚冈(17461803),原名钢,字铁生、纯章,号梦龛、野蝶子,别号野渚生、蒙泉外史、蒙道士、奚道士、散木居士等,浙江杭州人,师从华喦。他幼年便善书,篆、隶、真、行、草无一不精,真书师法褚遂良,而隶书笔意超逸,后专精于绘画,师法董其昌,风格冲淡秀逸、潇洒自得。他性格耿直朴实,藐视权贵,成名后求画者络绎不绝,对百姓有求必应,而对重金求购者不屑一顾,曾有官府要员多方托人求之也未能如愿。他不求功名,布衣终老,仅以书画自娱。
现藏于济南市博物馆的《梅竹水仙图》(见上图)为奚冈壮年时期的作品。此作为纸本水墨,纵142厘米、横33厘米,款署“己西九月,蒙泉外史奚冈作于冬花盦。钤“奚冈私印”“蒙泉外史”“冬花盦”白文印。“冬花盦为奚冈书斋号。从题记可知,此作作于1789年,奚冈时年43岁,绘画技法渐趋成熟。图中绘一株白梅倚石而立,枝干交错,曲折延伸,新抽枝条,繁花怒放。树下绘水仙两簇,叶之舒展、花之竞放均极富情致,给人以充实、秀美之感。30岁以前,奚冈将精力主要用于篆刻,30岁后创作重心逐渐向绘画转变。从此作可以看出其篆刻与绘画的互融。画幅构图上下丰满紧凑,布局虚实相宜。杂草、竹子疏密得当,显然是受印章布白技巧的影响,显得既内聚又张力十足。画面中,水仙、乱石、白梅层层递进,使前、中后三景遥相呼应。画家似乎想要在画面中表现一些透视关系,但又不那么明显,而绘画重点还是着意在笔墨的运用方面。在描绘物象时,画家不追求过多的墨色变化,而是以干笔运行不滞的笔触来表现物体的阴阳、向背。奚冈绘画自董其昌入手,上追“元四家”风格。在此作中,土石技法似有王蒙面目。石块以淡且短的牛毛皴绘出,线条如篆刻般缓而涩,似写似擦而出,皆为干笔,笔痕无明显界限。这种干笔皴擦的技法颇似浙派篆刻中短碎的切刀法,显得“冲和拙质”(当代韩天衡语),金石味十足。
奚冈的金石画风大多意在追求上古趣味,不太在意画面所能带给人的视觉愉悦感,多不求形似,最终目的在于写意。他多注重构图、线条和造型,以表达个性及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往往以自娱为主。像《梅竹水仙图》这类物象清晰的作品则尤为难得,从中能清楚地看出奚冈对古法的继承和改进。奚冈在花鸟画上的这一探索为后辈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影响了赵之谦、吴昌硕等一批晚清画家,对花鸟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奚冈绘画通常从金石碑版中取得古拙之风,并不自觉地流露于笔下,达到书画共融的效果。这是一种非常深厚的审美立场,具有知识沉淀以及高度抽象的空间造型意蕴。这也是所有金石画家的共性—笔画中饱含书法意趣,一笔一画均透出对艺术理论的深刻理解。在清代推崇“四王”静、淡、远的艺术趋势下,这无疑是对正统派绘画的一种突破,使注入了金石趣味的新画风在文人画变革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摘自《中国书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