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渡海读书会2020年第十四期---《六双行动鞋》

行动还需要特别的鞋子吗?

低水平的行动是不需要的。但在高水平的竞争中,装备的差异也会成为重要的竞争差距。

而且人需要仪式感,穿不同的鞋子适合做不同的事情。

譬如跑步,穿上跑鞋是重要的一步;

譬如商务会谈,大概需要穿上皮鞋;

酒宴,女士大概需要穿上高跟鞋;

回到家里,图舒服,会穿上拖鞋;

下雨天,走泥泞的道路,需要换上套鞋;

据说红军长征,草鞋其实也立下不小的功劳;

还有布鞋,成为中国风必备的元素质疑;

登山鞋也蛮特殊的,可以防滑;

人们还发明了一些娱乐与锻炼用的鞋,譬如旱冰鞋与冰刀,方便大家在陆地或冰面滑行......

女士的鞋柜有可能很恐怖,需要建立系统才能管理。

而对于我,基本上也就随着季节,随着场合在几种鞋中替换:

居家的拖鞋;

外出的皮鞋;

跑步的跑鞋;

雨天的套鞋;

夏天的凉鞋......

如此而已。但就如平素我也不戴帽子,但不影响我对于爱德华.德.波诺六顶思考帽的推崇;尽管我接触的鞋子不多,我也觉得用不同的鞋子,隐喻类比不同的行动方式还是蛮有创意的。

我们来看看爱德华.德.波诺选定的六双行动鞋:

-------------------------

深蓝色海军鞋

很多制服的颜色都用深蓝色,这个颜色暗示海军的操练,代表遵循形式、惯例和一丝不苟

深蓝色是用于制服的颜色,海军鞋是非休闲穿着。

深蓝色海军鞋的行动模式代表依规章行事。

海军出航的日子里,一切生活都依赖正确的练习和惯例,所以深蓝海军鞋的行动模式包含着惯例和形式化的程序。

----------------------------

灰色运动鞋

灰色暗示着大脑中灰色的细胞和其它的灰白质,同时也像雾和水气,让人难以看清楚事情。

灰色运动鞋的行动模式和探索、调查、搜集证据有关,行动的目的则是获取信息。(和白色思考帽倒是挺搭的)

在海军鞋模式里,你很清楚下一步该怎么走,因为每一步都是在遵循既定的惯例。而灰色行动模式需要你去探索,你的发现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研究理论的科学家、专职新闻调查、从事民意测验的人士都善用这一方法。

有一种错误的想法,认为收集足够多的信息就能代替思考。

信息不能替代思想和主意,但收集信息是一种有价值的活动,它是其它类型行动的基础。

-------------------

棕色工作鞋

棕色是种实用的颜色,暗示泥土和所有基本的东西,并且象征双脚稳稳地站在土地上。

棕色另外也暗示烂泥巴和一团混乱的情况,没有办法清楚地为其下定义。

工作鞋是种实用耐穿的鞋子,也可以用来做粗重的工作,因此棕色工作鞋的行动模式强调的是实际和务实,做有实效和有用的事。

作法包括采取主动、务实的行动,而且保持弹性。

从这个观点来看,棕色工作鞋的行动模式几乎和深蓝海军鞋的形式主义恰恰相反。由于没有正规程序可循,你就必须发挥首创精神,并且在实施过程中运用原有经验找出可行的方法。

对目标和最优先的事件一定要有非常清楚的认识。还要对情况十分敏感、及时做出反应,但要控制整个事件的发展。

橘色橡皮靴

橘色暗示危险、爆发、注意力和警告,至于橡皮靴则暗示消防队员和救难人员,所以橘色橡皮靴的行动模式即代表危险和紧急状况,必须采取紧急行动,这时安全是最主要的考虑。

桔黄色行动模式要求把危险降到最小限度,甚至杜绝危险。

所以,应该认真研究行动的风险,同干脆不采取任何行动的风险做比较,看哪个更大一些。

如果事先留有余地,风险就会降低。各种资源、思考活动、权力、时间和主动性都是桔黄色行动模式执行者手中的资源,所以要善用这些有利因素。

实施桔黄模式要做到控制有效、当机立断,还要有一致的战略计划。

首先必须指定负责人,然后在有关各方面建立有效的沟通。

--------------------------

粉红色拖鞋

粉红色象征暖意和温柔,是种传统的女性色调,代表家庭、家庭气氛和舒适。

粉红色是温和的颜色,因此粉红色拖鞋的行动模式代表关心、同情、对人的感情投以注意力,而且具有敏感性。

有些人善于体验情感,却不善于采取相应的行动。情感当然也有价值,但只有当它转化成具体行动时才更显珍贵。

粉红色行动模式说的就是采取关怀的行动。

产生情感并非易事,但只要你有关切之心,即便不露出强烈情感,也还会流露出关怀的行动。所以,你不可能命令别人产生关怀的情感,但却可以要求他们付出关怀的行动。

------------------------------------

紫色马靴

紫色是罗马帝国的颜色,象征着权威,而马靴也暗示着人骑马,或至少骑着摩托车,一样是权威的象征。

紫色马靴的行动模式意谓扮演经由地位或权威所赋予的角色,其要件是需有领导和命令的权利。

执行行动的人并非表现他个人的能力,而是扮演组织正式的角色。

角色比人更加重要,因为它是由社会认可的,它还明确限定了该角色应如何运用某一方面的能力。

海军行动模式对行为有明确的原则:

完成常规工作。(钢牌价值)

灰色行动有明确的目的

收集并利用信息。(木牌价值)

棕色行动有明确的追求

主动务实,保持弹性。(玻璃牌价值)

桔黄模式有明确的当务之急,

那就是降低危险。(铜牌价值)

粉红行动模式同样目标明确:

以人道方式关心别人。(金牌价值)

紫色模式也不例外:

根据自己所担当的角色,职责采取行动(银牌价值)

---引自

1,百度百科《六双行动鞋》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5%AD%E5%8F%8C%E8%A1%8C%E5%8A%A8%E9%9E%8B/923672?fr=aladdin

2,《六双行动鞋培训课件(PPT)》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95d6e860102x4qs.html

在做《六双行动鞋》相关内容搜索中,又看到了王参谋,王琼老师,德波诺中国的首席讲师。这次看到的是她的知乎主页。

就在一个月之内,她就《六双行动鞋》分享了九篇文章,除了棕色工作鞋,其余五种鞋都有单独分享,还讲了如何搭配使用。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阅读:

王琼思维播客

https://zhuanlan.zhihu.com/c_1208341924937162752

我在其开篇中,看到三件有趣的事:
1,王琼老师拟定的宣传语,蛮有意思:

有而不思则失,思而不行则废,

用思考设计未来,让行动成就力量。

尤其是前两句,仿照《论语》中孔子的教诲: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我之前听万维钢老师的精英日课,他也化用过一次,改成:

学而不思则迷惑,思而不学则极端。

从两相对应的角度,王琼老师前两句改为:

行而不思则失,思而不行则废。也许更合适。

学,思,行三者关系,确实学问大矣。

学和思看上去更接近知的范畴,所以三者关系,部分可化归为知行的关系。之前的文章,在简单就《六双行动鞋》生发思考的时候,我就提到过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

黄渡海读书会2020年第十三期---《比知识还多》

2,关于这本书的成书过程:

这本书的诞生非常传奇。

一次,德博诺从英国伦敦飞往新西兰奥克兰,在飞机上他一边记下飞机所处的位置,一边在笔记本电脑上进行写作。

下了飞机,这本书业已成稿,可见这位思考大师的行动效率。本书的核心恰恰也是探讨思考之后的行动力,知行合一,把思维做出来。

---我评述两句:

我看后

一是觉得德波诺先生历害,厚积薄发,下笔千言,倚马可待;

二是觉得似乎有些水,这么快就完成的作品,经得起推敲吗?

不过我想也许源于作者在《比知识还多》或《柯尔特课程》中,CoRT6 就是有关行动的。所以也许核心思考不变,换个框架,换一种隐喻或者故事,就是新的作品,也就是新瓶装旧酒。

这个在网络小说中好像也很类似,其大致类、与套路大家都差不多,但高手,大神在故事的叙述,细节的描写中就能够高人一筹,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来个高潮,什么时候应该蓄势,总之就是找对了路子,让读者很吃这一套。

我们看小说很多时候是为了娱乐,而不是为了受教育

这让我想到自媒体的写作,尤其是时评类的自媒体写作上。王烁老师在2020年30天认知训练营最后一篇,讲的就是新媒体的打法,里面有很多真知灼见,我能记住的有如下三条:
a 选定自己的视角与立场,坚持到底,死不认错;
b 不要骑墙,否则会让两边讨厌;
c  不要指望讨好所有人,也难以弭平矛盾。

其核心就是读自媒体文章的读者大多数,在大多时候也不是来受教的,而是来求得共鸣的---情绪,立场的共鸣,所谓回音室效应。

同样的事实,不同的视角、假设或叙述框架下,给人的印象就天差地别,完全像讲的是两件事。

更可怕的是,彼此对立的观点,可能出自同一家自媒体工作室之手。在这些写手看来,重要的是割韭菜,得打赏与流量,而不是其内心坚信的道。

写作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面向他人,出自自己,在完成之前,也不知道是否能打动他人。

但在我看来,建立了自己的写作系统的优秀作者,至少写完了能够打动自己,自己觉得自己用了心,在写作过程中,感觉到愉悦与成长。

总之,为人还是为己,这样的选择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值得深思。

对了,咪蒙现在好像又要换了马甲,卷土重来,想来同样会粉丝者众,赚足眼球,赚够流量,写作变现。

羡慕吗?有一点。

但我能学得来呢?

我想够呛。

非不能也,是不想为也。

这也可以回到行动这个主题来

---因为写作也是一种行动。

这就是对于王琼对德波诺先生如下评价的反思。

“本书的核心恰恰也是探讨思考之后的行动力,知行合一,把思维做出来。”

--------------------------------------

《六双行动鞋》是从横向的不同情境下不同的行动需求与模式来展开论述的。

不同的情境对理想的应对模式有相应的需求

我在想,这是不是更多属于那种反应性的应对,类似条件反射,当然不是简单的条件反射,可以算是操作性条件反射。

而条件反射是不是我们大多数行动的特点?

斯金纳肯定点头称是。

我们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摸索出套路,

在套路的演练中自我强化,

在自我强化中形成习惯,

将重复的习惯潜意识化,

变成了第二本能。

但我觉得人的行动除了条件反射,还有更具主动性,更具创造性的类型:

譬如创造,创造一篇文章,一个故事,一家企业,一份产品,一种观念,一段经历.......

譬如不是因应式的行动,而是目标导向的秘密项目;

譬如在内心渴望驱动下的追求,哪怕没有明确的目的。

总之,行动,我觉得除了从横向的应对方式思考,从而确定最理想的模式外;

还有另一种行动模式,从纵向的创造方式出发,这个也许更遵循爱德华.德波诺在《六块价值牌》中提到的VICTERI模型。

V: Values价值
I:  Ideas想法
C: Concepts观念
T: Target目标
E: Examine检查
R: Review回顾
I: Innovate革新

显然,作者这个模型的简称故意与Victory胜利谐音,让人联想到胜利之意。这种模型,在我理解,包含如下要素

1,产生内在的创造冲动,这是行动的张力;

2,在内在张力的强烈驱动下,想方设法;

3,确立实现目标的可行中间步骤,并采取行动;

4,在通往中间目标的过程中,反思自己行动的效果,调整或坚持既定的策略,甚至反思自己的初心---这时也许有了新的价值排序;

5,竭力发挥一生积累的才学、经验、资源等,奠定整个生命的事功。

我们的生命赋予了我们燃烧的内在需求,这些内在需求尽管具体内容千变万化,但抽象来看又有迹可循,这就是心理学家提出的动机理论。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及自我决定论的动机学说。

好像又有些扯得远了,回到之前的核心讨论:

我想探讨的就是写作这样的实践算不算把思维做出来?

算不算知行合一?

思想到底应不应该落实为行动?

这些问题也写作是为人还是为己联系在一起。

如果是为人,估计写作有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作为更广泛面向的咨询与交流形式的功能。使得我们一个人的思考,可以通过文字与概念为他人所知晓。进而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譬如科学共同体。

但对于科学含量软了许多的其他学科领域,则有引领思潮,开创新知的雄心与才情的人却少之又少。

大多数时候,我们的学术写作更多倒是为稻粱谋,作为应付评比职称,结题成果,获得学位等等世俗目的的手段。

还有更直接的为了申请基金(求钱),评比Title,获取荣誉(求名)的追求。

此其一。

写作是为了交流,让别人知道自己,知道自己怎么想,知道自己很牛,知道自己在学术上为往圣继绝学,在传承前人衣钵,至少形式上,表面上是如此;

当然内容上很多学术文章,不过是陈词滥调或空泛虚言,有没有发表过,其实影响不大,除了满足发表者自身或其所在小团体的利益。

当然,也有许多不为人知,但非常伟大的创作,因为大多数人没有足够的知识、见识去了解,所以难以知晓。而又确实不是简单地鹦鹉学舌,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回答现实存在的真问题,想让相应事情的处理有真正进展;或者虽然现在无法觅得知音,看出被应用的可能,但守势待时,先在理论、工具上做好准备---譬如数学上的纯理论问题。

但假如不是科学的工作,而是人文社科之类的思想,大概要留待有心人,或者机缘巧合,成为时代的思潮,从而影响世界的选择。---譬如马克思的学说。

这时候,作为行动,仅仅完成写作,还远未让人满意,能够终止,还有许多其他的工作。这就是马克思所言想要改造这个世界。

但这又何其之难?

难到鲁迅先生有时也觉得很绝望,表达自己的努力不过是要给黑暗势力捣捣乱,看不惯他们以为大家都已驯服,以为天堂已至,圣人已出。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

---引自《呐喊》 自序

当然,写作的表达除了其外部影响,也有其内在价值。

外部影响由其带来的世俗名利、影响决定,能够一篇文章10万+,总有其契合人心之处,哪怕契合的在你看来是SB的骄狂之心;

而能够评为诺贝尔文学奖的,也自然在某些人眼中很是不错。

只是他人的评价从来只能做个人的参考,自己的头脑不要成为他人的跑马场。

我想这于是产生了写作于己的一个功用

---辅助自己独立思考或者让自己的不独立思考无所遁形。算是一种内在价值。

写作可以作为自己生活的记录,作为自己态度的表达,作为自己对世界的呐喊,作为自己发出的信号,让未来的自己知道曾经多么狂妄愚蠢,曾经多么意气风发,曾经多么雄心万丈,曾经多么柔情似水......

而也许阅读过去作品的自己,现在仍然不改初心,但更可能已经物是人非,在他人看来已经黑化,而在自己则以为成熟。

也许写作是因为找不到人表达,所以用文字替代言语,在概念中琢磨,在创造中满足,创造方块字构成的世界,创造小说的世界,创造虚构的故事的世界。

安慰自己,安慰可能的读者。

文字有时很有力量,孟子说,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中国人历来有千秋功过,待后人评说的情结。

通过文字,凝聚成一份永恒,尽管这常常不过是妄念,经不住格式化的清除。越假以外求,有时内心的冲突就会更加严重。

综上,所以写作何为?

1,经营自媒体,当作一份表达、营销,为稻粱谋,赢得世俗利益的工具;

2,是人表达天性,交流本能的释放,是人确证、肯定自己对世界,对事件,对人物的态度,宣扬自己所信,所求,所怒,求其友声的方式;

3,记录历史,总结经验教训,影响时局,改变人心,匡扶正义的雄心或者妄念;

4,记录成长促进思考
看到自己对关心的事件的分析、观察与预测;、
自己成长的路径,立下或达到过的里程碑;
并作为可供凭吊、反思、遗传的财富,留给自己关心或关心自己的后人。

那写作到底算不算实践?

有时算,有时不算。

基于世俗目标并达成了的就能算

---譬如写出10万+的自媒体经营者,创作网文的网络写手,写营销文案的广告从业者,写畅销书的作家,为更多人做咨询的咨询师,扬名立万,著书立说的行业大牛等等;

本身没有明确世俗目的或有却没有达到那个目的;

或者仅仅止步于写作,而那份目的又不止于写作,写作只是激励自己或他人进一步前行的手段,就不算。

譬如拟定一个创业计划,写得再天花乱坠,10万人点赞打赏,那又算什么呢?

也许可以通过培训他人来实现创业,或者自媒体创业,否则写出来只能是第一步,做出来,让雄伟蓝图化成现实才算真本事。

而这样的人,也许根本没时间写或不会公开,因为要卧薪尝胆,要憋个大招,不能让他人,尤其是竞争对手捷足先登,自然需要低调保密,做归做,说归说。(从王烁老师那,我了解到索普就是这样的牛人)

而且,事后通过画箭靶的方式,比起事先把自己框死,当然成功更有保障,个人形象显得更加英明神武,更能满足自己的全能自恋吧!

写作也许就像爱德华.德波诺建议的那些促进思考的分类盒子,有了这份工具,就有了促进思考,前进的动力,也有了检验的标准。当然,也有可能异化最初的冲动与追求。

本来是喜欢看电影,变成了为写影评而看电影,影响到欣赏更多更好的电影。

为己,有时不必写作,有时必须写作;
为人,写作是一个很好地帮助他人,扩大影响的手段。

能够在这世界留下痕迹的,也许就是一种行动。

文字当然是一种痕迹,他人的感怀,引起自己或他人在物质,精神上的改变,也都是重要的行动。

只是听,只是看,也许在当时也有愉悦感,有满足好奇心的快乐,我们一般称之为娱乐,娱乐或者享乐也是一种行动,只是这种行动留下的痕迹较浅,对未来影响较弱就是了。

我们当然不能只活在未来,但也不能不活在未来,因为不出意外,未来很长,未来变成现在又很快!

-----------------------

我在今日重新审阅六双行动鞋的内容,很自然地将其与昨日推荐的《六块价值牌》进行了联系。

我觉得这种联系有其内在必然性,行动是实现价值的必经之路,没有行动,价值就是空中楼阁,在头脑中的计划毫无价值。

价值牌
行动鞋

银牌

蓝色马靴
钢牌 深蓝色皮鞋
金牌 粉红色拖鞋
玻璃牌 棕色便鞋
木牌 灰色跑鞋
铜牌 橘红色橡胶鞋

而盲目行动,只会坏事,徒劳无功,事倍功半。

最后以王烁老师总结索普的最后一条经验作结:

证据不足时,将结论与选择悬置,证据达到某个阈值后,立马采取行动。

最后,预告一下这周日的读书会分享的书籍,继续分享爱德华.德波诺的书:

(0)

相关推荐

  • 【人生感悟】知和行

    五步.十步都是进步,顿悟.渐悟都是领悟.因为再不完美的行动,也胜过被动的等待.只要你开始出发,就赢过了睡在起点的人,也就离成功更近一步.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定要行动,要实践,只有行动才能获得成功.说到 ...

  • 原来学习知行合一有诀窍,这样做产生的价值更高

    "庚辰往虔州再见先生,问:"近来功夫虽若稍知头脑,然难寻个稳当快乐处." 先生曰:"尔却去心上寻个天理,此正所谓理障.此间有个诀窍."曰:" ...

  • 知行合一:抗焦虑秘诀在于行动,行动带来心理健康,行动创造价值

    周末看望老娘,她很自豪地跟我说,"现在可以自己穿左脚鞋子了",我听了不由得赞叹有余,都是自己锻炼的结果啊. 穿鞋子是简单的生活自理,不过对于中风多年的老人来说,加之又做过骨折手术, ...

  • 关于知行合一的思考

    关于知行合一,分享几点我的思考: 1.言行一致 言语可以更改,行动却不会轻易欺骗自己.当行动和言语高度合一,你说出去的概念才真正是自己的. 2.区分说和做 说出去了,有的时候会给自己一种错觉,觉得自己 ...

  • 黄渡海读书会2020年第十五期---《教会自己如何思考》

    黄渡海读书会2020年第十五期---《教会自己如何思考》

  • 黄渡海读书会2020年第二十五期---《远见》

    我读这本书的收获: 1,保持开放性 了解决策分为分期阶段与共识阶段.分歧阶段要使用发散性思维,要多重视角看待事情发展,要听各方面的建议,要去搞清楚事实,要鼓励奇思异想. 具体到方法,作者提供了集思会, ...

  • 黄渡海读书会2020年第十三期---《比知识还多》

    在刘润老师<5分钟商学院>,有一次邀请了爱德华.德.博诺来回答问题,那节课上介绍德.波诺先生,数据是85本著作,被译成超过40种文字. 在豆瓣上有其相关信息,给出了翻译成中文的九本书: 据 ...

  • 黄渡海读书会2020第十一期---《第五项修炼》

    参考课程是刘润老师<商业洞察力30讲>. 我之前发了一些得到上相关解读,再发一遍. 我将得到每天听本书对这本书的解读听了,刘润老师的课听了将近15讲,书籍的22章看了其中四章,就抛砖引玉与 ...

  • 黄渡海读书会2020第十二期---《学会提问》

    上图列出了两种思维方式,海绵式与淘金式. 淘金式比之海绵式批判性更强,而海绵式的强项在于增进知识储备,是我们自小熟悉的学习方式.中国的传统文化也特别强调: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 ...

  • 黄渡海读书会2020第十八期---《超脑行为经济学》

    这是一本行为经济学的通俗读物,写得通俗易懂,很有趣也很好读. 读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备受推崇的<清醒思考的艺术>,里面诸多道理其实都来自于行为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的开创者是卡尼曼与特沃斯基: ...

  • 黄渡海读书会2020第十九期《老子十八讲》

    1.1 残雪女士的批评 残雪:中国当代作家的自卑情结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王蒙.在80年代初的改革大潮中,他是那一辈人中最有才华的作家,他甚至张开怀抱接受西方文化(当然也是很有限的). 那个时候,他写 ...

  • 黄渡海读书会2020第二十期---《发条橙》

    各位好,我们开始这周的读书会 这周分享的书籍是<发条橙>这部小说 第一次分享小说类的书籍,有些忐忑 我在得到听每天听本书,听过转述师怀沙对科幻小说<三体>,<你一生的故事 ...

  • 黄渡海读书会2020第二十六期---《理想体重,从改造大脑开始》

    音频解读中出现了一个重大错误,对于BMI的计算,描述错了,正确的如下: 方便各位查询,自己是否正常的表格如下: 我自己非常危险,已经在过重与肥胖之间徘徊! 这一期的解读准确的说,解读的是这本书的科学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