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E该怎么做?(二)

上次我们说到,坐在办公室里的COE们,不仅被业务部门吐槽,也同时被HRBP吐槽“不懂业务”,COE和HRBP之间往往不是协同角色,而是成了博弈角色。因此,COE的工作我觉得有这样几个关键点:

1、办公室里不会诞生优秀的COE,坚持从有一线经验的BP中选拔

关于这一点华为的任老板看得非常清楚,任老板说:公司现在的作战方式等各方面都在改变,我们的人力资源政策管理为什么跟不上?要让懂业务(人力资源专业管理能力+业务洞察水平等)、有能力的人员上位担责,不懂的要赶快补课,人力资源优化变革的主力部队应该从在一线实践优秀、具有很强洞察与思维能力的指挥员群体或优秀专业人员群体中产生。

你只有了解前线的“战况”,业务洞察+专业优秀,你才能成为优秀的COE,否则你拿什么制订政策?一直坐在办公室里的COE就是官僚主义,COE应该以客户为中心。因此COE的选拔首先从有一线经验的BP中选拔,公司目前的COE应该定期去一线调研,参与项目,甚至与BP进行轮岗,才能避免官僚主义,只坐在办公室里不会诞生优秀的COE。

2、HR各模块既要有单板王,更要注重模块之间的联系

华为的HR管理之细,共有34个模块,任老板说,每个模块都要有一个“单板王”,也就是我们说的领域专家,这句话我觉得对了一半。我们知道HR各模块之间是存在联系的,很少有单模块能独立解决问题的,比如你定了薪酬方案,那基于什么分配呢,你就要制定考核方案;再比如大家比较关注的人才库建设,不是简单的建模、评估、盘点、发展,人才怎么进来?怎么长大?怎么出去?去到哪里?岗位流动机制是怎样的?....这都不是单独板块可以解决的问题。

我相信很多HR自己去面试的时候,会被面试官或者猎头问过一个问题?“你擅长什么模块?”结合我自己给一些老板面试HRD的体会,有些擅长单模块的,在系统思维上可能是有欠缺的,看问题容易片面,为了成就专业,他们不愿意越雷池一步。专业深度,其实好像挖井一样,挖到一定深度,需要往宽度拓展,再进一步挖深。所谓专业深度是建立在一定的广度之上的。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我们发现在解决很多问题的时候,如果COE单守住自己的领域是不够的,追根溯源,你会发现要么需要伸展到其他模块,要么向前追溯到业务问题或管理问题,你怎么办呢?比如我们常看到的是:

问题不是出在薪酬方案上,可能是考核出了问题,能力评估出了问题;

业务思路不清楚,导致招聘需求不清楚,怎么招人?

做培训的使劲在“推”,让大家参与进来,但关键点往往不在培训本身;

.....

这样的问题还少么?

所谓的专业,不是单单守住自己的模块,而是要理解“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要知所先后”。打蛇打七寸,而不是仅仅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理论上,单模块“通”了,应该各模块都“通”了,因为方向是一致的,背后的问题是一致的,只是解决问题的“术”各有不同。

因此,从组织层面,COE团队需要基于问题建立模块之间的联系,在“分”的基础上“合”;从个人修炼上来说,“单板王”不仅精通领域内的“术”,更应该找到问题的关键,知其本末,方能悟“道”。

3、要和HRBP形成互补
COE要和HRBP形成“互补”。HRBP往往解决的是局部的人力资源问题,比如对口某区域、某部门、某业务板块,但是部门与部门之间,业务板块与板块之间,一定存在跨部门的协作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部门墙”,HRBP因为仅仅对口局部板块,因此跨部门的协同问题,HRBP职责上覆盖不到,这就需要COE来解决,比如设置OD来解决跨部门的协同问题;

HRBP的设置是把支部建到连队,本质上是自上而下的组织管控和文化渗透,HRBP和业务管理者既是“协同”又是“制衡”。“协同”就是支持业务,“制衡”就是拿“法治”约束“人治”,从而避免业务管理者“山头主义”,做出违反价值观的短视行为。从COE的角度,首先要完善“法治”,只有COE健全“法治”,那HRBP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才能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没有COE完善法治建设,BP拿什么作为执法的依据呢?那不是变成人盯人,这是管理的进步还是倒退呢?

今天先写到这里,应该还有第三篇吧,欢迎大家留言指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