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中国古代史第3单元选择题专练①
中国古代史第4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一、单选题
1.根据《唐书》的宰相世系表统计,唐代宰相共有九十八姓,其中有十一姓不是汉姓。由此可知,唐代( )
A.彻底打破了士族门阀制度 B.科举制成为主要选官方式
C.实行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 D.重视对权力的分权制衡
2.科举制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平公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以下可以体现这一制度的是( )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B.“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C.“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D.“以爵赏战功,故云军爵”
3.如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最能反映两者区别的是隋唐时期( )
A.官员职责分工明确 B.以分化相权来集权
C.官僚机构日益庞杂 D.行政效率有所提高
4.(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科进士缀行而出,喜日:“天下英雄,入吾彀(牢宠、圈套)中矣。”材料反映了( )
A.太宗称帝后的傲慢心理 B.监察制度的残酷性
C.科举制有利于专制统治 D.察举取士的虚伪性
5.唐初中书省依据君主意见出令,门下省审查而封驳之,但门下官员大多阿旨顺情。君主不满门下官员的作为,遂将门下封驳权分散于中书与尚书二省,最终废止。这反映出( )
A.三省分权提高了行政的科学性 B.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取消
C.专制体制制约了封驳权的行使 D.君主高度信任中书尚书省
6.史载,唐太宗时期给一些资历较浅的官员加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等名号,也给一些资格较老的功臣加以“平章事”的名号,使其继续参与宰相事务。此举旨在( )
A.弥补政务多、宰相才干差的缺陷 B.防范宰相擅权,加强君主集权
C.配合科举制度选贤用人的需要 D.建立较严密完整的官僚机构
7.史料记载,唐朝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同时由皇帝临时加以名号的其他官员也成为宰相,唐中宗的时候,居然出现同时有10多个宰相共秉朝政的局面。这一现象( )
A.瓦解了三省制度 B.强化了君主专制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有利于科学决策
8.如果想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作物和果树栽培方法,最好查阅( )
A.《九章算术》 B.《尚书》 C.《水经注》 D.《齐民要术》
9.表为不同人物对科举制的贡献。据此可知,科举制( )
人物 |
贡献 |
隋文帝 |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
隋炀帝 |
正式设置进士科 |
唐太宗 |
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
武则天 |
增设殿试、武举 |
唐玄宗 |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
A.扩大了官吏来源 B.得到了不断完善
C.提升了人才素质 D.解决了考试弊端
10.古代中国科学技术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实用性的特点。下列以论述农业生产问题为主要内容的著作是(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据材料“唐代宰相共有九十八姓,其中有十一姓不是汉姓”,可知唐代少数民族有机会可以成为宰相,说明当时实行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故选C项;“彻底”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科举制到宋代才成为主要选官方式,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非汉姓民族在唐代宰相中的比重,并不是权力的分权制衡,排除D项。
2.【答案】C 【解析】反映了科举制促进阶层的流动,与材料中“科举制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平公正”相符,故选C项;A项是九品中正制,与材料中“科举制”不符,排除A项;B项是九品中正制,排除B项;D项是军功爵制,排除D项。
3.【答案】B 【解析】唐朝三省制使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不同于秦代的独相,故选B项;秦的三公九卿和唐朝的三省六部在职责划分上都很清晰,排除A项;汉唐的官僚机构对比不能说“日益庞杂”,排除C项;分工明确使行政效率有所提高,但是不属于“最能反映”,排除D项。
4.【答案】C 【解析】由材料“天下英雄,入吾彀(牢宠、圈套)中矣”可知科举制网罗天下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故选C项;材料反映唐太宗对获得人才的喜悦心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科举选官制而非监察制度,排除B项;察举制是汉武帝时期的选官制,排除D项。
5.【答案】C 【解析】材料“门下官员大多阿旨顺情”导致封驳权被分散,“最终废止”,反映出专制体制制约了封驳权的行使,故选C项;材料“门下官员大多阿旨顺情”,没有尽职行使审查封驳的权力,缺乏科学性,排除A项;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取消是在明代,而非唐朝,排除B项;君主“将门下封驳权分散于中书与尚书二省”,对中书省仍然行使封驳权,没有体现出高度信任,排除D项。
6.【答案】B 【解析】由材料“唐太宗时期给一些资历较浅的官员加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等名号,也给一些资格较老的功臣加以平章事的名号,使其继续参与宰相事务”,可知太宗的做法增加了宰相数量,削弱了相权,意在加强皇权,故选B项;原来承担宰相事务的功臣继续参与宰相事务,说明这一举措不是弥补宰相才干差的弊端,而且太宗时期能相居多,排除A项;这一举措与科举制选拔人才无关,排除C项;太宗的举措只是针对中枢机构,说明其目的不是建立完整的官僚机构,排除D项。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说明的是相权三分,“皇帝临时加以名号”说明宰相任用很随便,到“唐中宗同时有10多个宰相共秉朝政”说明相权严重被削弱,其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故选B项;是削弱相权并非瓦解了三省制度,排除A项;宰相由三人到十余人会导致人浮于事,进而降低行政效率,排除C项;唐太宗时期的三省内的门下省可以封驳审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君主独断专行,有利于科学决策与题干提供信息不符,排除D项。
8.【答案】D 【解析】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故选D项;《九章算术》全书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在代数和几何学上贡献突出,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排除A项;《尚书》又称《书》、《书经》,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排除B项;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排除C项。
9.【答案】B 【解析】从材料“开始”“正式设置”“扩充……规模”“增设”“诗赋成……主要的考试内容”中可以看出,历代统治者不断完善科举考试制度,故选B项;从材料的信息看不出官吏来源的扩大,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出选拔出来的人才素质是否提高了,排除C项;“解决”说法错误,排除D项。
10.【答案】A 【解析】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故①正确;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故②错误;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故③错误;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故④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