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艺术,在于面对最真实的自己


伟大的艺术
在于面对最真实的自己
文:丹尼尔先生  编:木叶
以自画像闻名于世的墨西哥知名女画家,弗里达 · 卡罗曾说:“我画自画像,因为我经常一个人,也因为我是最了解我的人。”
艺术的宿命,在于面对最真实的自己,因为“自我”是每个人都无法绕开的局限。
自画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但今天,我们对于自画像的想法,则起源于中世纪。
1839年摄影术诞生。同年10月,人类历史上第一幅自拍诞生,由美国摄影先驱 Robert Cornelius 拍摄的自己。
Robert Cornelius
自此,人类有了相机作为工具,更好的观察自己。但无论是通过绘画还是摄影,“自画像”或自“自拍”,都迫使实践者们将自己对外、对世界的眼光,转回内在,转向更深处。
同时“自画像”也把观者的目光转向了艺术家本人。这些作品中对“自我”的展示,某种程度上而言,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描绘,更是对人类某种共同境遇的表述。
约翰 · 伯格在《观看的方式》一书中,对伦勃朗的自画像这样写道:“他必须以一种否认自己是画家的方式,来看待自己是画家的事实。这意味着他在做一些别人无法预见的事。”
通过许多伟大画家的“自画像”,不但可以看到他们如何认识自身,更能从中体味到艺术背后的时代故事。
Raffaello Sanzio
拉斐尔 · 圣齐奥
·  意大利画家、建筑师(1483 ~ 1520年);
·  文艺复兴三杰;
·  代表作:《圣母与圣子》《帕纳苏斯山》《雅典学院》;
上幅是23岁的拉斐尔画的自己;虽然他画过不少自画像,但最为人知的则是这张。拉斐尔的父亲是宫廷画师,由于耳濡目染和天赋异禀,17岁时他就成为了一名职业画家。
为了寻求更高的艺术造诣,21岁时他独自前往佛罗伦萨,一路顺风顺水,26岁时击败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为教皇在梵蒂冈的私人图书馆绘制壁画;于是就诞生了伟大的《雅典学院》。
值得一提的是,在画面的右下角;拉斐尔将自己也画入其中。他站在托勒密旁边,直视着观众。这幅壁画现位于梵蒂冈城内的使徒宫。
《雅典学院》
《雅典学院》中的拉斐尔自画像
Rembrandt van Rijn
伦勃朗 
·  荷兰画家(1606 ~ 1669年);
·  欧洲巴洛克绘画艺术的代表画家之一;
·  代表作:《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夜巡》;
大名鼎鼎的伦勃朗,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在留下的600多幅油画中,有超过100张的自画像。他从20多岁开始,直到去世的前几年,一直都是自己忠实的模特。
第一张是他23岁时的肖像;那时伦勃朗式的用光就已初显雏形;光从左侧进入,照在他年轻不羁的脸上;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也将27岁的自己画入基督升起的十架下,痛苦的直视着他的死亡;也是在对自己信仰生活的反思。
贝雷帽是伦勃朗钟爱的装饰物之一;在画家生命的最后十年,他的精神面貌不再明朗,肖像中显得内敛,似乎有些忧愁。1669年伦勃朗在贫病中去世,虽然曾小有名气,但并不能挽救他生活的困窘;死后葬在一个无名墓地中。
1660  54岁
Pablo Picasso
巴勃罗 · 毕加索
·  西班牙著名的艺术雕塑家、版画家(1881 ~ 1973年);
·  立体主义的创始者;
·  代表作:《亚维农的少女》《格尔尼卡》《哭泣的女人》;
毕加索被认为是现代艺术最多产的画家之一。这位西班牙艺术家在绘画、素描、雕塑和拼贴等诸多领域进行过实验,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然而,除了不同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材料,毕加索还创作了一系列惊人的风格。这种不断变化的审美方式在他15岁至90岁的自画像系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1896年15岁的自画像,展示了他素描和绘画的非凡能力,但他并没有在这个风格上停留太久;1901年后,他进入了“蓝调时期”,用冷静的蓝色表现忧郁的场景;之后毕加索的作品开始彰显出他独有的立体派风格,融合了几何学,断裂的形式和粗黑的线条。
他涉猎了无数美学:从新古典主义到超现实主义;但在他1973年去世前后,却经常回归到自己标志性的原始美学,立体主义风格。
1900 19岁
1901 20岁
1907 26岁
1938 57岁
1972 91岁
Henri Matisse 
亨利 · 马蒂斯
·  法国画家、雕塑家(1869 ~ 1954年);
·  野兽派的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
·  代表作:《马蒂斯夫人肖像》《开窗》《戴帽子的女人》;
第一张是马蒂斯1906年,野兽派时期的作品。那时的他,37岁逐渐成名,也被猛烈抨击。
在马蒂斯的三幅自画像中,这幅有种雕塑的质感,似乎是很用力的“刻”出了自己的容貌。画面中的他,眼睛斜视,以粗线条的形式,表达出自我的不羁和坚定目光,极具表现主义色彩。
而其他两幅作品,有着相对多的细节和环境信息,表明了画家的身份和工作氛围。马蒂斯以鲜明、大胆的色彩著称。21岁时就对绘画如痴如醉;用他的话说:“我好像被召唤着,从此以后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
Edvard Munch
 蒙克
·  挪威表现主义画家、版画家(1863 ~ 1944年);
·  对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起了主要的作用;
·  代表作:《焦躁》《灰烬》《呐喊》;
蒙克之所以令人惊奇,是因为他以自己为支点,画出了人类心灵中最黑暗苦闷的一面。他在晚年说道:“病魔、疯狂和死亡是围绕我摇篮的天使,且持续伴随着我的一生。”
他童年的经历非常悲惨,母亲死于肺结核,父亲患有精神疾病;并向他不断灌输,对地狱死亡根深蒂固的恐惧感。他最亲的妹妹也在15岁时去世;因此蒙克的大量自画像,大多是对自我内心苦闷的强烈抒发和确认。
《自画像与骷髅手臂》里(1张),他将自己置于一片黑暗当中,用无奈和愁苦的双眼直视前方。《在床与钟之间》是他去世前4年的作品,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充满了无奈何萧条感。《地狱中的肖像》更是画出了来自少年时期,对于死亡,地狱和不被赦免的恐惧之感(2张)。
Between the Clock and the Bed 1940
Self-Portrait in Hell  1903
Paul Cézanne 
塞尚
·  法国画家(1839 ~ 1906年);
·  风格介于印象派到立体主义画派之间
·  代表作:《玩纸牌的人》《静物与窗帘》《圣维克多山》;
塞尚已知的第一幅自画像可以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初,当时他在巴黎的瑞士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年轻的脸庞被戏剧性地照亮,从朦胧的背景中显现出一个忧郁而不满的身影(1张)。
而下面这幅可以追溯到1875年的图画里,使用了更精细的笔触和浅色的背景。塞尚坐在一幅倒转的风景画前,留着蓬乱的头发和浓密的胡须,似乎在塑造一个原始的、乡土的艺术家形象(2张)。
第三幅1880年代早期的自画像里,他的胡子修剪得很整齐,在他的作品中引入了一种风格发展,被称为“建设性的笔触”技巧,标志着他对印象派的远离。
1875
Paul Gauguin
高更
·  法国画家(1848 ~ 1903年);
·  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  代表作:《布道后的视觉》《黄色的基督》;
《带光环的自画像》展现了这位法国后印象派画家独特的色彩纬度。在40多幅自画像中,这张1889年的作品,由于前卫的构图和潜在的宗教主题(苹果和蛇);使之仍然是高更最为出名的自画像之一;
而另一幅鲜为人知的《有黄色基督的自画像》,画面中三分法的构图方式,加上高更标志性的斜眼表情,为他的肖像增添了许多神秘感。这幅画线条明晰、色彩对比强烈;内涵深刻,具有十分的象征意义。
高更的许多自画像都带有着鲜明的宗教特征,并且曾说道:“我是一名优秀的艺术家,我知道这一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忍受了太多苦难。如果我不去从事我的天职,我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罪之人。”
Self Portrait with the Yellow Christ  1890
Self Portrait in a Hat  1893
Vincent van Gogh

梵高

·  荷兰后印象派画家(1853 ~ 1890年);
·  表现主义先驱;
·  代表作:《星夜》、《向日葵》、《有乌鸦的麦田》;
和现代艺术运动的许多前辈一样,梵高也曾多次涉足自画像。他最有名的就是这幅《耳朵缠绷带的自画像》,创作于1889年;当时这位苦苦挣扎的艺术家割掉了自己的耳朵。今天,你可以在伦敦的 Courtauld Gallery 欣赏到这幅作品。
梵高在1885到1889四年间,画了超过四十多张的自画像,没有哪位艺术家能象他这样,在大众面前将自己暴露无遗。也许是他承担了太多的精神痛苦、恐惧、自我怀疑和折磨;
需要通过描绘自我,来达到一种跳出常态的观察、审视和对自己灵魂的放逐。
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创世纪 1:26)
古往今来,伟大的艺术家们往往都有自画像,这是人的自由意志的一种体现。只有独立的人格,才能创造出伟大的艺术。因此,反过来看,人类文明中积累下来的艺术珍品,它们的背后都曾是一个个具有伟大人格的艺术家。艺术家通过他们的艺术作品,传递的是人的精神。
因此,艺术,可以使人超然于日常生活的琐屑局限之上,进入一个更高的精神境界;又可以使人重返现实世界,以更高的美学视野来重塑现实世界,提升生命的品质。艺术可以超越时代,在平庸的时代,艺术使人跨越世俗的藩篱,找到真实的自我;灰暗的时代,艺术是最大的慰藉,给人以心灵的自由。

现在想亲近艺术,博物馆、画廊都可以随时参观,但艺术经典往往分散在世界各地,去往展览现场不仅费时费力,也让人难以形成系统认识。

为此,李强好书伴读诚挚推荐一套可以随时参观的私家艺术博物馆——英国费顿出版社出版的《艺术博物馆》,在艺术中感受美与自由。
本书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艺术出版社——英国百年老牌:费顿出版社——花了13年打造的经典艺术大书。这些艺术珍品很多都不见于网络,甚至可以说,世界上大概只有费顿才有实力搜罗这些来自全世界的公共和私人收藏。
一流的艺术更需要一流的工艺,4开超大开本,高水准之作,足足992页,重约9公斤。从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书中作品的时间跨度有32000年之久,一直绵延到现代艺术,有了这样一本书,足不出户,就可以沉浸其中,等于拥有了一件可以传家的艺术珍宝。
来源 | 本文转自公众号:丹尼尔先生。感谢原作者。
(0)

相关推荐

  • [艺术研究]自画像中的我(29)

    埃米尔·诺尔德自画像 画家埃米尔·诺尔德是德国"老表",所谓老表是相对后来兴起的德国新表现主义而言,德国的第一波表现主义浪潮是在二十世纪初,其鼻祖是挪威人爱德华·蒙克.埃米尔·诺尔 ...

  • 蒙克-挪威表现主义画家

    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1944),是具有世界声誉的挪威艺术家,西方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他的绘画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压抑的情调,毕加索.马蒂斯就曾吸收他的艺术养料.蒙克 ...

  • 【心理学科】生活的艺术在于:从不幸中认识幸福,从幸福中认识不幸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心理学科] 生活的艺术在于: 从不幸中认识幸福,从幸福中认识不幸     请设想一下,你是一个登山者,在高山上迷了路,经过几小时的寻寻觅觅,你虽然又找到了路,但 ...

  • 医学人体解剖手绘:科学与艺术交织的生命真实

    解螺旋公众号·陪伴你科研的第2568天 生命的真实模样 自人类诞生以来,人体就一直都是个神秘莫测的黑匣子:各种职能的神秘器官.肌肉和骨骼藏于其中,协同运作.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 ...

  • 生活的艺术在于从不幸中认识幸福,从幸福中认识不幸

    请设想一下,你是一个登山者,在高山上迷了路,经过几小时的寻寻觅觅,你虽然又找到了路,但天色已晚,你知道在天黑以前,无论如何都无法回到山谷.这时候,起风了,乌云漫卷,不久开始下雨了,无处藏身.风夹着雨打 ...

  • 【丁雪峰专栏】艺术在于创造

    创造性是艺术美的灵魂.艺术要创新,要独树一帜,这也是平庸艺术家或天才艺术家的主要区别.艺术家要有深厚的生活阅历,能够敏锐地观察到现实生活的真髓,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充沛的感情.然而,艺术家如果不善于分析 ...

  • 经历了大起大落,才能面对自己真实的内心

    导读: 交易心理非常重要.交易者,反观内心的过程都有一个从低纬度谈标的,中维度谈逻辑,过渡到高纬度谈交易心理的过程.漫长.升维.痛苦.如同佛教修行,若不得法,可能千次过门而不入.交易心理需要反观人性和 ...

  • 【素描】马蒂斯:请你记住,艺术的精确并非真实!

    1947年,马蒂斯为巴黎举行的马蒂斯画展的目录小册子写了两篇短文.第一篇就是<精确并非真实>(Exactitude is not Truth),标题来自于德拉克洛瓦的一句话.1948年,在 ...

  • 郑加华18年磨一剑:重仓的艺术在于把握趋势

    以下是和讯网对东航金融实盘大赛收益率冠军郑加华的独家专访: 剩余图片去"和讯"查看 东航金融实盘大赛收益率冠军郑加华(资料图) 操盘风格: 用盈利去博取更大的收益:重仓交易:趋势投 ...

  • 艺术在于创造

    创造性是艺术美的灵魂.艺术要创新,要独树一帜,这也是平庸艺术家或天才艺术家的主要区别.艺术家要有深厚的生活阅历,能够敏锐地观察到现实生活的真髓,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充沛的感情.然而,艺术家如果不善于分析 ...

  • 林语堂:中国艺术在于书法

    一切艺术的问题都是韵律问题.所以,要弄懂中国的艺术,我们必须从中国人的韵律和艺术灵感的来源谈起.我们承认韵律是普遍存在的,并非中国人的专利,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探索一个不同的侧重点.在讨论理想的中国妇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