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效”、“即愈”的单穴疗法

针灸疗法一向以操作简单,见效迅速著称,而应用单穴治疗疾病应该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古代医学家采用单穴针灸治病的方法源远流长,其简便性、实用性、高效性为古今医家所重视。
“立效”、“即愈”的单穴疗法

《循经考穴编》中,还有一些临床治疗经验,载有“立效”、“即愈”等,兹选录于下:

1、针刺阳陵泉治疗肩痛

取穴:阳陵泉。属足少阳胆经,为足少阳胆经合穴。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操作方法:病人坐位屈膝垂足取穴,以快速捻转刺入,得气后施以泻法,每隔5分钟行针1次,留针半小时。

在行针的同时,嘱病人活动患肢,范围由小到大,不要用力过猛,以免经筋受损。每日1次,针刺7次为1疗程。

体会: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的合穴,又是筋之会穴,足少阳经循行路线过肩,根据“上病下取”的原则,选筋之会穴阳陵泉治之,则能调和气血,活血化瘀,解除经筋受阻,使患肩疼痛消失,关节活动自如。

《马丹阳十二穴歌》对阳陵泉的功效做了概括:“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举足不能起,坐卧似衰翁。

2、会阴:大小便不通,服药不效,将死者,气结也,针入即醒,但不可久留针。

3、人中:大杼骨酸疼,宜刺要穴人中。

4、素髎:眼丹,以手从印堂按下至鼻尖数次,出血即愈。

5、神庭:凡目肿目翳,宜刺神庭、上星、囟会、前顶,翳者可使立退,肿者可使立消。

6、隐白:妇人月事过期不止,刺之立愈;暴尸厥,不知人,刺之,脉动如故。

7、少泽:治胸膈痛闷,及鼻衄,灸之立愈。若妇人乳痈肿痛,补之,使吐痰或晕,即效。

8、横骨:妇人月事闭绝,小腹攻注疼痛,灸之立效。

9、外丘:猘犬伤而毒不去,发寒热者,速灸之。

10、灵台:近世以治哮喘久嗽,靡不奏效。

11、身柱:发为风癫狂症,恶人与火,宜灸三椎、九椎。

12、后顶:主头风眩晕,如顶心痛,刺之,须泻涌泉,使上下相通,易愈也。

13、上脘:如风痫热病,宜先泻后补,立愈。

14、四缝:四缝虽说是四个点,其实是一个穴。挑刺四缝治疗疳积,学过针灸的都知道,其实给小朋友治疗,用毫针刺一下就有效,似乎没有必要过多的刺激。另外既使是成年人,胃肠不好的时候,四缝穴处也是青筋外露,有人采用挑刺法,疗效也不是一般的好啊。

15、脊柱:脊柱从大椎至长强穴虽然说是一条线,但在推拿来说,也是一个穴。捏脊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疳积等疾病是常识,但是对于成人的腰肌劳损、痛经、自汗、失眠效果也不错。究其原因调和阴阳、疏经通络是也。

16、足三里:“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在足三里做个化脓灸,让足三里部位长期有溃疡灶,这种温和持续的刺激可以提高免疫力。这是古代人到四川做官经商时,避免得病方法。现在常常艾灸就可以了,没有人敢做化脓灸了,灸后疤痕确实不美观。但是化脓灸对于一些顽固的疾病如喘咳等的疗效却非等闲视之。

17、关元、气海:阳气将脱之际,以艾灸之,教科书都是这样写,所以病患有阳气虚者,自然可常常艾灸或者针刺之,不必等到阳气将尽之时吧。业师赖新生教授之通元疗法中,气海、关元皆是主穴,取其扶正,培补元气之功,并有引脾胃之气津滋元气之意。

18、至阳:这个穴治疗胃痛有效,胃脘部疼痛时,手指按本穴,胃痛立刻缓解,以方便计,针刺也许是更合适的方法,不用费力气也。

19、十七椎:第5腰椎棘突下是本穴,在山东读书时高树中老师就说,这个穴治疗痛经很好,其实疗效是很好,但是留针需要稍久一点。

20、颈百劳:此穴位于大椎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善治咳嗽、哮喘、颈项强痛等。笔者常以推拿之拇指揉拨,穴下条索状物甚多,可见为颈部肌肉劳损之甚也。推拿此处对于颈肩部肌肉具有很好放松作用。针刺之,常颈背交接处有热感,局部气血通开之象也。

21、指压至阳穴缓解心绞痛

取穴:至阳穴,属督脉,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操作方法:患者急性胸腹疼痛发作时,医者用大拇指尖端放在至阳穴上顺时针方向不断揉按,用力由轻到重,以患者感到穴位处有痛感为度。

一般按压1~2分钟,疼痛即可缓解。患者也可以自己握拳,两臂向后摆动,用拳尖敲击至阳穴,亦可迅速止痛。

体会: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真心痛等病的范畴,多因胸阳痹阻,导致阴阳失调,气血瘀阻所致。

督脉为阳经之海,经气自下而上到至阳穴最为隆盛,故曰阳中之阳。

以指代针刺激此穴,可使阳气四布,通达胸腹,起到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作用。阴阳燮理,气血调和,自无胸痹之患矣。

指压至阳穴,可以用于缓解多种急性胸腹痛,如胃痉挛疼痛、胆囊炎、胆道蛔虫症疼痛、肋间神经痛、胸膜炎疼痛等。

患者每天用拳尖敲击至阳穴,每次敲击3~5分钟,可预防心绞痛的发作,增强心脏的功能。

22、针刺浮白治疗胆囊炎疼痛

取穴:浮白穴。属足少阳胆经,为足少阳、足太阳经交会穴。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连线中三分之一与上三分之一交点处。

操作方法:取右耳根上缘向后入发际1寸处浮白穴,皮肤常规消毒后,用1.5寸毫针快速向下平刺,深度0.8~1寸,用强刺激手法,有酸、麻、胀感后,令作伸展运动,活动右侧胸腹部并对患者胆囊区作叩击,留针15分钟,其间行针2次,每日治疗1次,5天为一疗程,若未痊愈可进行针第2疗程治疗。

体会:胆囊炎是常见疾病,临床按发病急缓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本病多与结石、胆固醇代谢紊乱和细菌感染有关,使胆道功能异常,胆汁淤积,排空功能障碍,刺激胆囊,使胆囊强收缩,从而引起胆道疼痛。

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部疼痛,呈阵发性绞痛,并有右肩背部隐痛,有厌油脂餐、腹胀、恶心等消化道症状。

查右上腹胆囊区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有时可扪及肿大的胆囊。B超检查可显示胆囊壁增厚,排空功能减退或消失。

本病属中医学胁痛、结胸等病的范畴。

浮白穴是足少阳胆经、足太阳经膀胱经交会穴,具有疏风清热、通络止痛的功效,针刺此穴能使胆道松弛,有利于胆汁排出,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23、针刺精灵、威灵穴治疗急性发作之痛证

取穴:精灵、威灵穴。奇穴名。精灵穴位于手背第四、五掌骨间隙后缘(中渚穴直下方);威灵穴位于第二、第三掌骨间隙后缘(合谷穴的尺侧)。一般先针精灵穴,后针威灵穴。

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用1寸毫针,在精灵、威灵穴处施用泻法,中强刺激3~5分钟,得气时酸麻胀感传于指尖。

一般先针精灵穴,后针威灵穴。痛不减者,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每日治疗1次,3次为一疗程。

体会:《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中说:“威灵穴在虎口下两旁岐,有圆滑处,遇猝死症,摇掐即醒。”“精灵穴在四、五指夹界下半寸,治痰涌,气促,气攻。”

此处所谓“气攻”,则是指各种剧烈的疼痛。

《针灸学》中所述的“腰痛穴”位置与精灵、威灵相同,谓:“腰痛穴,手背指总伸肌腱两侧,腕横纹下1寸处。一手两穴,主治急性腰扭伤。由两侧向掌中斜刺0.5~0.8寸。”

治疗各种剧烈疼痛,此二穴当为首选,如急性腰扭伤、结石引起的肾绞痛、胆道蛔虫症引起的胆绞痛等均有特效。

24、针刺中冲穴治疗痛经

取穴:中冲穴。属手厥阴心包经,为手厥阴心包经井穴。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在月经前1~2天或经期疼痛发作时治疗,连续治疗2~3个月经周期。

操作方法:穴位常规消毒,用0.5寸毫针,刺入中冲穴0.1寸,行泻法,不留针。每日针刺1次,3次为一疗程。

在月经前1~2天或经期疼痛发作时治疗,连续治疗2~3个月经周期。

体会:痛经是指妇女在行经前后或经期小腹及腰部疼痛,甚则剧痛难忍,并随月经周期而发作的病症。

其主要病机多为气滞血瘀所致,治宜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心主血脉,中冲穴为手厥阴心包经井穴,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针之能行气活血,气血流通,疼痛自止。临床用于治疗痛经一症,效果极佳,特别是一些疼痛较剧的患者,疗效更好。

25、十七椎下穴针刺拔罐治疗痛经

取穴:十七椎下。奇穴名。位于脊柱正中线上,第5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然后取医用玻璃罐拔火罐,用闪火拔罐法拔在穴位上,并使针在罐中。留置针罐10~15分钟。经前3~5天开始治疗,每日1次,每个月经周期治疗10次。

操作方法:患者俯卧,穴位处皮肤常规消毒后,以1.5寸不锈钢毫针快速刺皮下,进针约1寸。针刺得气后,快速捻转,行强刺激手法,使针感向少腹传导,持续行针1分钟。

然后取医用玻璃罐拔火罐,用闪火拔罐法拔在穴位上,并使针在罐中。留置针罐10~15分钟。经前3~5天开始治疗,每日1次,每个月经周期治疗10次。

体会:痛经是指妇女在行经前后或经期小腹及腰部疼痛,甚则剧痛难忍,并随月经周期而发作的病症。

其病机是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气血流行受阻,导致“不通则痛”。

十七椎下穴位于督脉,与任脉、冲脉相通,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取之可通调诸阳,经气流通,则疼痛自止;火罐具有温经散寒,祛瘀止痛的作用。

针刺火罐协同应用,活血化瘀,散寒止痛作用更强。

临床用于治疗痛经一症,效果极佳。特别是一些疼痛较剧的患者,疗效更好。

26、针刺次髎穴治疗腰痛

取穴:次髎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第二骶后孔中。

操作方法:病人取俯卧位,于第2骶后孔中取次髎穴,穴位处皮肤常规消毒。

取3.5寸毫针直刺入皮肤,进针2~2.5寸,待针下由沉紧变为落空感时缓慢调换针体方向,同时询问病人有无酸麻胀感并使之传入前阴后,行捻转泻法2分钟。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每天针1次,5次为1个疗程。

体会:腰痛多因肾虚或感受风寒湿邪以及血瘀闪挫而成,往往伤在督脉,气逆损血,搏于脊膂,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故《难经·二十九难》中说:“督之为病,脊强而厥。”

督脉为阳经之海,统束诸阳,与诸阳经相通。次髎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穴,刺之,亦有通调督脉经气之效,故可治腰痛。

《外台秘要》中说:“主腰痛怏快然不可以俯仰”。《针灸大成》中说“主腰痛不得转摇”其理一也。

余早年读大学时喜好打篮球,一次争抢之后,腰部扭伤,疼痛难忍,不能俯仰,不敢咳嗽,只好躺在宿舍静养。

适逢我同寝室一位同学的老父亲到校探望儿子,这位老人是个老中医,心地特别善良,见状就拿出一根银针,在我的臀部扎了一针。行针毕,折磨我半个多月的腰痛,竟不药而愈。问针何穴,曰:“次髎”。

从医之后,余用次髎穴治腰痛亦每每见效,常常赞叹:古人之言不虚,老医之技高超也。

27、针刺秩边穴治疗坐骨神经痛

取穴:秩边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臀部,平第4骶后孔,骶骨正中旁开3寸处。

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用3寸或4寸毫针在秩边穴上深刺,捻转提插,进行中强度刺激,使局部有酸麻胀重感,并向下肢远端放射。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每天针1次,10次为1个疗程。

体会:坐骨神经痛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多因风寒湿邪客于经络,经气阻滞,不通则痛。

症见由坐骨神经走向即腰、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背等处发生放散性、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常因行走、咳嗽、排便、弯腰、打喷嚏而加剧。

这条疼痛线路与足太阳膀胱经基本一致,深刺秩边穴,能疏通经气,祛风、逐寒、利湿,邪气去而经络通,通则不痛矣。

故《针灸甲乙经》中说:“腰痛骶寒,俯仰急难,阴痛下重,不得小便,秩边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中也说:“治腰痛不能俯仰,小便赤涩,腰尻重不能举”。

(0)

相关推荐

  • 针灸常用腧穴——腰阳关

    [穴名释义] 本穴位于第4腰椎棘突下,命门之下二椎,是人体真火阳气到达命门所必须经过之关隘,故叫阳关.因该穴位于腰部,故名腰阳关. [定位取法] 该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左右双髂嵴连 ...

  • 279.治痛经如何正确应用针刺法?

    一般治疗痛经发作时,针(或灸)主穴:太冲.气海.合谷.三阴交:配穴:关元.子宫.足三里.先针主穴,强刺激,留针10-15分钟.疼痛不止加配穴或灸气海.关元. 辨证治疗主穴取三阴交.太冲,并可根据辨证分 ...

  • 你所不知道的带脉腰痛

    2021年5月28日 患者,男,37岁. 主诉:腰痛2天 病史:2天前外出训练时出现腰部疼痛,疼痛时可牵扯到腹部,翻身.起坐加重,对走路影响不大. 检查:腰腹一圈疼痛,双侧十一肋缘下压痛 诊断:带脉腰 ...

  • 痛经难忍又棘手,中医针灸解烦忧

    痛经,是指女子月经来潮或行经前后,周期性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其疼痛剧烈甚至昏厥的一种常见妇科疾病. (网络配图) 中医认为,本病的病机是气血运行不畅,常由于经期受寒湿之邪,滞于胞宫,经血运行不畅而 ...

  • 单穴疗法:第一章 手太阴肺经(六)鱼 际

    单穴疗法:第一章 手太阴肺经(六)鱼 际 原创2021-06-13 08:44·马骥医学博士 六.鱼 际 [概述]'鱼际'最早见于<灵枢·本输>篇,为手太阴肺经的荥穴.有清肺宁心.利咽凉血 ...

  • 单穴疗法:第二章 手阳明大肠经(六)偏 历

    六.偏 历 [概述]'偏历'最早见于<灵枢·经脉>篇,为手阳明大肠经的络穴.有明目聪耳.行气止痛之功.常规斜刺 0.3-0.5 寸,或灸. [位置与取法]屈肘,在前臂背面的桡侧,当 阳溪与 ...

  • 单穴疗法:第二章 手阳明大肠经(五)阳 溪

    五.阳 溪 [概述]'阳溪'最早见于<灵枢·本输>篇,<针灸甲乙经>称之为'中魁',为手阳明大肠经的经穴,有清热安神.利咽明目.行气止痛之功.常规直刺0.3-0.5 寸,或灸. ...

  • 单穴疗法:第二章手阳明大肠经(十二)天 鼎

    十二.天 鼎 [概述]'天鼎'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针灸资生经>称之为'天顶'.有清热消肿.理气化痰之功.常规直刺 0.3-0.5 寸,或灸. [位置与取法] 1.在颈外侧 ...

  • 单穴疗法:第二章手阳明大肠经(十三)扶 突

    十三.扶 突 [概述]'扶突'最早见于<灵枢·本枢>篇,<外台秘要>称'水穴'.有消肿散结.清咽利膈之功.常规直刺0.5-0.8 寸,或灸. [{位置与取法]1.在颈外侧部,喉 ...

  • 单穴疗法:第二章手阳明大肠经(九)曲 池

    九.曲 池 [概述]'曲池'最早见于<灵枢·本输>篇,<千金要方>称之为'鬼臣',<千金翼方>称之为'阳泽',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有清热解毒.解肌散风.调和营卫. ...

  • 万病一针:针刺单穴的两种疗法​

    医痴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医痴愿与您一起学习中医,传承中医. 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导  语 中国针灸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单穴治病"又称"独穴疗法& ...

  • 便秘立效方,不服来战

    鲜生葱白一根,捣烂外敷肚脐,外用消毒纱布覆盖.十分钟大小便畅通. 作用原理:葱白可以交通阴阳,散寒行气.而肚脐眼属于神阙穴,内部直达肠道和膀胱.

  • 6胃痛立效方 经验方录  何复东五十年临证高效验方

    胃痛立效方[组成] 白芷40g,白芍30g,甘草30g,百合30g,乌药15g,高良姜15g,醋香附15g,丹参30g,檀香15g,木香15g,砂仁10g,元胡15g. [功能]行气活血,和胃止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