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屈建修:凤凰古城
凤凰古城
屈建修
凤凰,《山海经注》“百鸟之王也” ,雌雄并称。《荀子·解蔽》:诗曰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声若箫。有凤有凰,乐帝之心。凤凰古城也因此在众多的古镇中唯尊而高贵着。
出张家界一路行驶至凤凰古城,天渐渐的黑了起来,住吊脚楼式客栈小歇,延楼梯下行,出门便来到沱沱江边。夜色中的古城,迷人而梦幻如仙境,走在潮湿光滑留有岁月擦痕的青石板路面上,飘飘然的。沿江两岸闪烁的灯光通过虹桥与通体透亮的万名塔、遐昌阁相勾连如空中楼阁,诱惑着凡夫俗子登临。风雨楼、万名塔、遐昌阁在幽静中与吊脚楼南北相呼应,古今多元元素的揉合,让我沉醉遐思。
通幽的长街深巷,新旧的青瓦木舍,不算清澈的江水在灯光的映衬下透着精灵。远古的钟声与临水酒吧里的吉他声谱写着追忆与浪漫,让人愉悦、让人轻松。记得沈从文先生的文述和当下有些许的不同,但站在高出,古城如“火凤凰”欲展翅高飞。
原住居民,男人不高大,也不魁梧,女人玲珑,但不清秀,迎面而遇总觉得带有“匪气”。和这里的老人交谈,因古老的习俗还在延续着,当地人是不游夜的,这让我胆怯,生怕行进中遇上“赶尸”人。而从幽静处传出的箫声,更让人感觉悲凉。伴晨阳的笛声,随月色的箫声,“神笛鬼箫”在这里只是对传统的一种传承,这倒也让我自觉得一丝欣慰。
原住居民中多苗族,隔几步就见一身着苗族服饰的老妇手持花环叫卖着,从五元到二十元不等的花环,五颜六色,戴在年轻女人头上、挂在手臂上拍照者、嬉戏打闹着。而扮“匪”留念却成了男人们的专利。
口嚼着姜糖,留甜而不腻的醇香回味着。品凤凰蜡染的原始古朴。蜡染印花布的特异纯美,蜡染土布的重染色纯。以蓝白为主调的冷色,却给人自然纯净的艺术感受,“非遗”产品的它,小幅约30到50元,让游客更容易接受。而熊承早、刘大炮大师的蜡染作品已归于艺术品门类中更显高雅与珍贵。
笛声悠悠,晨起的太阳挂在吊楼的檐角,如灯笼随风摇摆着。而不多时的秋雨让这一景象化为乌有。但逢雨登“虹桥风雨楼”兴趣未减,而更多了些精细。
登临,与黄永玉先生描述的“一座大桥”还在,而“挂着高高低低房子”、“卖着奇奇怪怪东西”却是不同。2000年重修后为两层,建筑风格上更为适时,宏达而雅致,古色古香。追溯着历史,展望着未来。一楼原十二间改成二十四间木板店面,经营着湘西特色的工艺品及土特产,吆喝,讨价还价声如旧,但东西却不“奇奇怪怪”了。二楼是文化、地域文化殿堂。异域风情的茶室让人心醉,珍稀工艺品让人追思,而当代名家的作品,让人熟知凤凰的乡土人情和文化积淀。临窗远眺,烟雨缥缈,意境悠远。桥根不远沙湾岩石上的欲坠的吊脚楼依旧坚强着与万名塔相望,如风雨中行驶站立船头的老者,远望着青山绿树中亭亭玉立的女儿向他招手。画面唯美而感人。
遐昌阁是凤凰万寿宫建筑群之一,依山面水,与虹桥遥遥相对。六方木质阁楼式结构,共三层,高20米。阁以抬梁式大木结构为主体,阁内大柱支顶,一层一檐,出檐起翘,逐层向内收缩,似塔非塔,造型独特雅致,葫芦宝顶在细雨中依旧色彩斑斓。为凤凰城古建筑中惟一大阁,建于咸丰甲寅年秋。雕梁画栋,雅致迷人。凭着对古文化的喜爱,对阁内的诸多图案已记不清布局,而对几幅对联却记忆尤新。内前柱刻联云:一阁临江,南华来对面;万山朝凤,东岭在当头。后柱有长联一副云:登杰阁,瞰沱江,看清河荡漾,载将乡土情谊,汇入湖海波涛,缠绵萦绕台湾岛;望江城,钟剑气,喜林壑幽深,孕育民族节概,驰骋文坛疆场,荟萃风云武陵山。二楼两边大木柱上刻有一副对联,联曰:举眼四欣山似画,凭窗重快阁临江。而著名画家黄永玉的巨幅国画《荷花丹鹤图》乃在记忆中。三楼楼上曲廊廻绕,扶廊远眺,见沱江舒缓,柳枝摇摇;南华山雾雨蒙蒙,层林滴翠。自觉超然若仙。
偶发的“天价门票”让这里的旅游一度低迷,但没能挡住我,来这里是为了寻找“沈蛇崽”沈从文老先生的“天真童趣”,黄永玉老先生的“浪漫调皮”,人称“熊凤凰”熊希龄的“金粉情缘”。
车窗外,细雨带着留恋,微风送着清香。回头古城渐渐模糊而凤凰高高的遨游在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