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全国很多地方人们都说自己是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的后代,但是也有人说山西移民的后代有两个特征:“走起路来背抄手,小拇趾甲是两个。”背抄手走路,那是因为两手被成年累月反绑,遂成习惯。小拇趾甲是两个,其实是脚的小拇趾甲盖儿上有一道竖纹,乍一看像是两个指甲。据说官兵怕移民路上逃跑,就让他们脱掉鞋子,在每人的小拇趾上砍一刀,作为记号。
菩萨蛮·洪洞大槐树
屈建修
槐乡桥上浮云望。石经幢影飞千丈。言说一家庄。残灯梦故乡。
溯源吟古调。笑指思乡鸟。子女一担挑。别离过北郊。
【知识链接】(1)菩萨蛮: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叶韵、两平韵。唐教坊曲名。《宋史·乐志》:女弟子舞队名。《尊前集》注“中吕宫”。《宋史·乐志》亦“中吕宫”。《正音谱》注“正宫”。唐苏鄂《杜阳杂编》云:“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孙光宪《北梦琐言》云:“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绹命温庭筠新撰进之。”《碧鸡漫志》云:“今《花间集》温词十四首是也。”(2)洪洞大槐树: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是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临汾市洪洞县城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大槐树是移民史实的见证者,也是移民心目中的老家,每年有20余万人前往景区寻根祭祖。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是闻名海内外的明代迁民遗址,是数亿计移民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早已在炎黄子孙心中深深扎下了认祖归宗之根,被当作“家”,被称为“祖”,被看作“根”。从明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15年,近50年的时间里明朝政府先后数次从山西的平阳、潞州、泽州、汾州等地,中经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处办理手续,领取“凭照川资”后,向全国广大地区大规模移民,主要迁往京、冀、豫、鲁、皖、苏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经过六百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
祭祖堂是由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设计与施工,建筑风格为仿明代建筑,为整个祭祖园的核心。祭祖堂坐北朝南,面阔112米,进深55米,总占地面积6160平方米。堂前置露天铜鼎香炉,堂内设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牌位,不仅体现传统文化,而且突出"祭祖"主题,是全国最大的百家姓祠堂,是天下民祭第一堂。在中国北方地区,大量的民间家谱、碑文资料有详细记载,在地方志如《温县志》《宝丰县志》《宁阳县志》《丹风县志》《商南县志》《山阳县志》等都明确记载了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下集中移民。至今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区仍流传着一句民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祖辈相传,妇幼皆知。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大移民,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迁徙。这对恢复生产、增加人口、发展经济、开发边疆、民族团结、文化交流等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