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爱好者必知!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若有诗词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一、 格律诗的基本知识

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乐府本是汉代设 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南北朝也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 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当时有所谓的'永 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这种风气也影 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 诗体,称之?quot;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古诗不十分讲 究格律,但不是说古诗没有格律,比如五言诗限定每句五个字,七言诗限定每句七个字,这也是一种格律。

唐代产生了近体诗以后,有的作家也时常按照古诗的写法写诗,这种不讲平仄和对仗的诗叫'古体诗',也叫'古风',如李白的《古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唐以及唐以后的诗分为两种,一种叫'近体诗'(今体诗),是讲究平仄对仗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一种叫'古体诗',是不讲平仄对仗的。今体诗和古 体诗是从形式上,主要是从诗歌声律角度上来区分的,而不是以时代来区分的,如清朝人写的诗,只要不讲平仄对仗,也仍然叫古体诗。

我们讲诗的格律,主要是讲近体诗的格律。一般来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

(一) 句数

近体诗按句数多少可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类。律诗一般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超过八句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排律的句数是不限的,但它的句数必须是双数。

律诗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五言排律。五言律师每句五字,每首四十字;七言律诗每句七字,每首五十六字。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和绝句都是由两 句组成一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律诗的四联中,第一联叫'起联'或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 联'。附带讲一下:古体诗的句数是不限的一首古体诗可以很长,例如《孔雀东南飞》有357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杜甫的《永怀》有100句。古 体诗也可以很短,如傅云的《杂言》只有两句。

(二) 押韵

押韵是格律诗的特征之一,不论是绝句和律诗都要押韵。所谓押韵,就是在一定位置

句子的韵脚都要用韵母相同的字。所谓韵,一般指韵母或韵母中主要元音及韵尾和声调相同的字。如东(dōng)、公(gōng)、龙(lōng)红 (hōng)电灯字的韵母都是ong,又都是平声,所以这些字就可以押韵。但要注意,'韵'和'韵母'不是一个完全相同的概念,韵母包括韵头(介音)、韵 腹(主要元音)和韵尾,而韵是不包括韵头的。上面的几个字韵母是相同的。但有的字如然(rán)、连(lián)、船(chuán),它们的韵母是不同 的,因为它们的韵头不同,但属于同一韵部。它们的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能在诗歌中相互押韵。

格律诗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排律即使句子再长,也不能换韵,也不许换邻韵的字,如果用了邻韵的字,就叫出韵。

格律诗必须用平声韵,不能用仄声韵;个别的诗押仄声韵,那是变格。

格律诗押韵的位置是偶句用韵(即二、四、六、八句),奇句不用韵。首句原则上可用可不用。五绝,五律的首句以不押韵者为多,而七绝、七律的首句则以押韵者为所。

(三) 平仄

平仄是形成近体诗最重要的因素,字句要论平仄是格律诗的基本要求。毛泽东讲'律

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平,是指古汉语四声中的上平声和下平声;仄,指古汉语四声中的上声、去声和入声。近体诗按一定规则交替使用平声字或仄声字,因而音律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近体诗平仄的规律看起来复杂,但我们可以从掌握它的基本格式入手,然后在此基础

上加以变化,这样就能以简驭繁,便于理解和记忆。近体诗平仄的规则主要有两点:

一是要平仄相间以求声调的抑扬顿挫。如果以'平平'和'仄仄'为单位,那么平仄相间无非两种形式:'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但是这样在只 构成四个字,而近体诗是五言或七言,要构成五言的诗句,就要在'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的后面或中间再加上一个字,这就形成了四种形式:

(甲) 仄仄平平仄

(乙) 平平仄仄平

(丙) 平平平仄仄

(丁) 仄仄仄平平

这是近体诗的基本句式。七言的近体诗只是在这四种基本句式前后加上相反的平仄:

(甲) 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 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种基本句式的交错,就构成不同格式的律诗。

第一种是五言的仄起仄收式。句式是甲乙丙丁、甲乙丙丁。如果在每句的前面加上相反的平仄,就造成了七言的平起仄收式。

例如杜甫的《旅夜书怀》:

| | – - | – - | | –

(甲)细 草 微 风 岸 (乙)危 墙 独 夜 舟

- – - | | | | | – -

(丙)星 垂 平 野 阔 (丁)月 涌 大 江 流

① | – - | – - | | –

(甲)名 起 文 章 著 (乙)官 应 老 病 休

- – - | | ① | | – -

(丙)飘 飘 何 所 似 (丁)天 地 一 沙 鸥

('一'代表平,'|'代表仄。加圈的表示这个字的平仄和四种基本句式中的平仄不合。七言不举例。)

第二种是五言的平起仄收式。句式是丙丁甲乙、丙丁甲乙。如果在每句的头上加上相反的平仄,就成了七言的仄起仄收式。

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 – - | | ① | | – -

(丙)空 山 新 雨 后 (丁)天 气 晚 来 秋

① | – - | – - | | –

(甲)明 月 松 间 照 (乙)清 泉 石 上 流

- – | | ① | | – -

(丙)竹 喧 归 浣 女 (丁)莲 动 下 渔 舟

① | – - | – - | | –

(甲)随 意 春 芳 歇 (乙)王 孙 自 可 留

第三种是五言的仄起平收式。句式是丁乙甲丙、甲乙丙丁。如果在前面加上相反的平仄,也就成了七言的平起平收式。

例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① | | – - – - | | –

(丁)城 阙 辅 三 秦 (乙)风 烟 望 五 津

- – | | | | | – -

(丙)与 君 离 别 意 (丁)同 是 宦 游 人

| | – - | – - | | –

(甲)海 内 存 知 己 (乙)天 涯 若 比 邻

- – ① | ① | | – -

(丙)无 为 在 歧 路 (丁)儿 女 共 沾 巾

第四种是五言的平起平收式。句式是乙丁甲丙、丙丁甲乙。如果前面加入相反的平仄,就成了七言的仄起平收式。例如李商隐的《晚晴》:

- – | | ① ① | | – -

(乙)深 居 府 夹 城 (丁)春 去 夏 犹 清

① | – - | – - | | –

(甲)天 意 怜 幽 草 (丙)人 间 重 晚 晴

- – | | ① | | – -

(丙)并 添 高 阁 迥 (丁)微 注 小 窗 明

| | – - | – - | | –

(甲)越 鸟 巢 干 后 (乙)归 飞 体 更 轻

上面这四种格式可归纳为两大类。第一、第二两种是首句不入韵的,它们或者是甲乙丙丁、甲乙丙丁;或者是丙丁甲乙、丙丁甲乙。另一大类是第三种和第四 种,它们都是首句入韵的,因为只有首句入韵才能够平收。它们和第一、第二种相比只有首句不同,第三种形式是把一的句改为丁,第四种形式是把二改为乙。因为 上面所列的甲、乙、丙、丁四中基本句式中甲和丙是仄收的,所以不能入韵。首句要入韵,就必须改为乙和丁,因为乙和丁是平收的。

二是以'粘'、'对'循环的原理组接个首诗中的各个句子。所谓'粘',就是后一联的出句第二字必须和前一联对句第二字平仄一致。也就是说,前一联对句 是乙(平平仄仄平),后一联出句必须是丙(平平平仄仄);强一联对句是丁(仄仄仄平平),后一联出句必须是甲(仄仄平平仄)。所谓'对',就是每一联出句 和对句的平仄应是对立的。即甲对乙、丙对丁。但是如果首句入韵,出句和对句的平仄不可能完全相反(丁对乙、或乙对丁),但出句的第二字和对句的第二字平仄 必须是相对的。上面所举的四种基本形式,都是符合粘对的规则的。

如果不符合'粘'的规则叫'失粘',不符合'对'的规则叫'失对'。在唐诗中有少数的失粘,失对的很少见。宋代以后,失粘和失对就更少了。

以上是近体诗平仄的一般规律。但少数诗如上面分析的《旅夜怀书》、《山居秋暝》等,它们并不是每一个字的平仄都和甲、、丙、丁四种基本句式所规定的平仄相符的。关于这个问题,限于篇幅,这里不论,有兴趣请看王力先生《诗词格律》等专门书籍。

(四) 对仗

所谓'对仗',也称'对偶',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对对子'。例如'桃红'对'柳绿',

'山清'对'水秀'等。对仗首先要求词类相同的互相为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代词对代词,副词对副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虚词对虚词,等等。在名词 中,还可分为若干小类,如天文(日月风云雨雾露)、地理(山水江湖城邑)、草木(花草桃柳枝叶)、宫室(亭台楼阁门窗户牖),等等。

如果是同一小类的名词 对仗,叫'工对';颜色对、数目对也是'工对'。同属名词,但不属同一小类的对仗,叫'宽对'。对仗还可以分为正对和反对。正对是同义词相对,如'菲' 对'不','行'对'走'。反对是反义词相对,如'幽'对'显','智'对'愚'。对仗还要求字面相对,即构成对仗的两个句子,字数相等,结构对称,字词 的意义相对。

当然,也有字面相对而结构不同的。除了讲究字面相对,还必须注意出句必须落在仄声,对句必须落在平声,每个字词也必须平仄相对。对仗大都在同 一联的出句和对句中相同的位置上。也可以先在句中对,然后再两句相对。

近体诗不是每一联都用对仗的,首联一般不用。五言律诗以首句不入韵为常,所以首联用对仗的较多,因为既入韵又对仗比较困难。颔联和颈联一般要用对仗,特别是颈联,必须用对仗。尾联则可用可不用,而以不用为常。四联全用对仗的律诗很少见。

(0)

相关推荐

  • ​何谓近体诗?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要求遵循一定的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体.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近体诗兴起于唐代,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 近体诗分为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和律诗( ...

  • 关于近体诗和所谓新韵的看法

           发布于2018-08-16 17:20点击:1263 评论:0作者:友谊之花 下面文章主要看观点,谁说的并不重要,这些内容也表现了当前对近体诗的看法,也许此文对大家有启发. <关于 ...

  • 格律诗词写作(诗律①)平仄

    格律诗词写作 (诗律①)平仄 作者  凭高望远(谢启斌) 原来的<格律诗写作>讲座内容丟失,现重新写作,并予连载.谨将此文章献给爱好古诗词的朋友. 一.古诗词演变 1.早期诗歌集 我国最早 ...

  • 诗歌押韵与格律入门[读书笔记]

    "诗歌押韵与格律"是个老话题,早先读王力教授的,有些细节感觉吃不透,经过数年的实战练习,感觉深入一些了,这读书笔记既是心得也是小结.有关近与古体.旧与新韵.旧与新诗的争论尚未完结, ...

  • 近体诗(绝句、律诗)平仄格律表

    人文历史 · 5-14 · 76阅读 曹辰羲 关注 ①平  ❶仄  ②应平可仄  ❷应仄可平  ③平韵  ❸仄韵(近体诗没有仄韵) 五言绝句.律诗 第一式(仄起不入韵) ❷❶①①❶,①①❶❶③. ②① ...

  •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普及!

    调侃影视剧一. 格律诗的基本知识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 ...

  • 诗词漫话:关于中国古代童趣诗词

    关于中国古代童趣诗词 文/匡新堂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有这样一朵浪花,没有尔虞我诈,没有世态炎凉,没有心中忧愤,没有世间争斗,它是那样的清新活泼.那样的令人陶醉,那样的无忧无虑,字里行间渗透着和 ...

  • 关于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名言警句

    举大事者,不忌小怨.--<后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旧唐书>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汉·韩婴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察己则可以知 ...

  • 中国古代诗词名句(251句)

    爱 国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 ...

  • 中国古代诗词有哪些常见的意象

    一.地点类 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古来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 长期的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长亭,长亭是陆上送别之所. 西楼, "西楼&qu ...

  • 中国古代诗词发展史,不可不知

    诗歌发展史  一.上古 :口头歌谣  二.先秦 :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 现实主义源头:西周至春秋<诗经> 浪漫主义源头:战国后期<楚辞>(代表作家:屈原)  三.汉代  汉乐府& ...

  • 泉城诗词爱好者欢聚《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读者见面会

    2021年7月17日,中华书局在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举办了<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读者见面会.<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冠军陈曦骏.<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 ...

  • 《文化安顺》 安顺收藏 品赏“中国古代诗词”火花 2018年第106期(总345期)

    部分"中国古代诗词"火花 品赏"中国古代诗词"火花                                                       ...

  • 这100个人代表了中国古代诗词的最高成就,没有一个滥竽充数

    这100个人代表了中国古代诗词的最高成就,没有一个滥竽充数 原创2019-05-06 07:00·沉映香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不仅人人爱读诗,还喜欢写诗.青春年少时,谁没偷偷摸摸的写过诗呢?就连小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