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篇:冬探圆明园(二)

我顺着水边道路向东走,又回到了原来的路上。过一座汉白玉石桥向北,我便来到了长春园中西洋楼景区的“谐奇趣”。长春园始建于乾隆十年(1745)前后。此地原为康熙大学士明珠自怡园故址,有较好的园林基础,两年后该园中西路诸景基本成型,乾隆十六年正式设置管园总领。稍后又在西部增建茜园,北部建成西洋楼景区,并于乾隆三十一年至三十七年间,集中增建了东路诸景。总占地70余公顷,有园中园和建筑景群约20处,包括仿苏州的狮子林、南京瞻园的如园和杭州的西湖的小有天园等园林胜景。西洋楼是我国首次仿建的一座欧式园林,由谐奇趣、黄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线法画等十余座西式建筑和庭院组成,建筑材料多用汉白玉石,石面精雕细刻,屋顶覆琉璃瓦,占地约7公顷。建筑形式是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巴洛克”风格,造园形式为“勒诺特”风格,在造园和建筑装饰方面也采用了不少我国的传统手法。在西洋楼全盛时期,清宫制有一套铜版图,为建筑立面透视图20幅,由宫廷满族画师伊兰泰起稿,造办处工匠雕刻完成。每版用红铜25公斤,开幅长93厘米,高57厘米,画面内容就是西洋楼景区的十余处欧式建筑及喷泉景观。铜版画全部采用西法绘制,画工精细,忠实记录了建筑的形象、细部、尺寸等信息,真实反映了西洋楼的原貌特征,是反映西洋楼胜景的最有权威的图片资料,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一进门口,向南一看,一片断石残垣,遍地皆是。有堆在一起的,有叠放着的,有散着的;有立着的,有横着的,有斜着的;有圆柱,有方石,有的上面还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或是花纹。那些挺立着的石柱表现出一种顽强的精神,似乎在诉说着那段揪心的历史。从这幅复原图上,可以看到当初是何等的漂亮壮观啊,现在却成了这个样子。我急于想找到在历史课本中出现的那幅照片的情景,但围着转了一圈,没有找到。在哪里呢?

谐奇趣是乾隆十六年(1751)秋季竣工的第一座欧式水法(喷泉)大殿。主楼三层,顶层三间,一二层皆七间,楼前左右九间弧形游廊连着两层八角楼厅,是为皇帝演奏中西乐器之处。楼南为大型海棠式喷水池,池内设有铜羊、铜鸭和西洋翻尾石鱼等组成的喷泉。楼北也有一座小型菊花式喷泉池。喷泉的供水楼在谐奇趣西北,称作蓄水楼。用骡子拉水车,提水至楼上蓄水池,起水塔作用,再以铜管下注至各喷泉机关。乾隆十八年葡萄牙使臣巴哲格在此观赏水法奇观。

圆明园罹难后,谐奇趣楼北小型喷泉之水池流散于北京城里,现已在原址复位。喷水池里面的西洋翻尾石鱼流散到北京大学,现存北京大学未名湖西侧近岸水中。此鱼用黄褐色细石精雕而成,鱼身长165厘米,高87厘米,下部鱼肚宽90厘米,上部鱼嘴宽42厘米。盛时,此鱼位于谐奇趣楼南大型海棠式喷水池之正中,口内喷出水柱,高达十余米。池四周及池内还有铜羊、鹿、鹅、鸭以及石刻花瓶等喷水机关,皆一齐喷水,非常壮观。

往北边去,先是“养雀笼”,现在加上了玻璃罩保护起来了。它建成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用于笼养展陈孔雀等鸟类。养雀笼的西边是形似中国传统的五楼牌坊,进深第一层置有石刻带座海蜇形山子,二次间由铜丝遮挡,饲养孔雀。东边是半环形西洋式牌坊,有雕刻精致的黄铜花门。二次间石券假窗中嵌三层喷水塔。据记载,养雀笼饰有五色琉璃构建,与石质建筑相映成辉。

这里原有一座花园门,也就是北边“黄花阵”的南门。花园门形似西洋座钟,黄铜雕刻花纹大门两扇,门的两侧为西洋式花墙。花园门上的装饰纹饰精美绝伦,在西式券门上饰有大量西洋番花。

接着是一个喷水池,这便是1987年在原址上复建的菊花式喷水池。池台周围雕刻着精美的花纹,池中设由四只铜猫、八个小喷水塔等组成的三层喷水机关。

喷泉的正北就是欧式迷宫黄花阵,也称万花阵。方阵为南北长约89米,东西宽约59米,墙高1.2米,阵墙总长1600多米,镶“卍”字雕花青砖墙面,四面设门。阵中心为高台圆基八方西式亭,寓意“天圆地方”。盛时每当八月十五中秋之夜,皇帝都在此举行灯火晚会。清帝坐在阵中心的凉亭里,宫女们手持黄色彩绸扎成的莲花灯寻径飞跑,先到者便可领到皇帝的赏物。皇帝看着莲花灯在里面东奔西跑,引为乐事。

我从南边入口进去,顺着往里走,很顺利,七拐八转就到了中心凉亭。顺着环形台阶,进到了凉亭里面。这座凉亭完全是用汉白玉石制作的,为穹隆顶,石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待了一会儿,我便往外走。可是走着走着,路不通了,便又倒回来重新寻找路径。还好,终于出来了。

现在我们看到的黄花阵是1987和1989年重建的。但从随后人们发现的一张黄花阵圆顶凉亭老照片进行分析比对,这座凉亭实为中式并非欧式,比如凉亭柱子应是木柱,方位也不准确。不管怎样,我们还是见识了一下当初的大致情景。

我从北侧路顺着向东走,去寻找那幅照片的情景。前面右边出现一处残迹,大量的石块堆叠着,上面还立着石块,倒塌了的石块散在地上。这个地方是“方外观”,原为一座清真寺,是乾隆的爱妃容妃也称香妃做礼拜的地方。三开间,用刻有回纹图案的大理石贴面建成的欧式小宫殿,屋顶是模仿中国式的重檐四坡蓝色琉璃瓦顶,上下各三间,两侧有半环形石阶通往二楼。大门和楼梯的台阶是用青铜构制的。容妃是维吾尔族人,由于她的家庭起兵配合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判乱有功,进京领受封爵,她也入宫被封为“容妃”,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离世。传说容妃因为体内汗腺能分泌出香味,长得又十分漂亮,故备受乾隆皇帝宠爱。为了取得她的欢心,也为了尊重维族信仰伊斯兰教的宗教习惯,弘历后来特意把方外观改建成容妃在园内做礼拜的场所。主要是在室内墙上加刻了两块圆形阿拉伯碑文。这两块碑文的译意分别是“奥斯曼爱真主,真主爱奥斯曼”和“阿里爱真主,真主爱阿里”。奥斯曼、阿里皆为伊期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继承人。除此之外,乾隆还传谕,不远千里为容妃进献沙枣花;在西洋楼东部为她建造了线法画,绘制了其家乡新疆阿克苏的风景画,随季节不同更替画面,以解她的思乡之情。

此处也没有,继续前行寻找。左边绿草坪里生长着一溜白皮松,在冬日里仍显示出生机。前面又出现一处,看看有没有。转着看了一圈,还是没看到。这里原是“海宴堂”,圆明园中著名的“西洋十景”之ー。“海晏”一词取自唐朝郑锡《日中有王字赋》中“河清海晏,时和岁丰”句,河即黄河,晏是平静,“河清海晏”意指黄河水流澄清,大海风平浪静,用以比喻国泰民安。

海晏堂由正楼和后工字蓄水楼“锡海”组成,是最大的一处欧式园林景观。正楼朝西,上下各十一间,楼门左右有叠落式喷水槽,阶下是一个大型喷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着十二生肖人身兽头铜像。它们是由意大利牧师郎世宁、法国传教士蒋友仁设计指导,中国工匠建造的。这十二个生肖动物每隔两小时按干支时辰依次轮流喷水。到了正午时分,所有的喷泉都同时打开,十二只动物喷水的声音像洪水一般响高,可传到几公里之外。设计之精巧令人称赞。

走着走着,抬头看,到了圆明园展览馆。在弧形墙前,十二个生肖呈八字状像人样蹲坐在石基上,每个手里都持有一件各不相同的东西,有的拿着扇子,有的持有长枪等。八字的上部中间和开口处都有精美的石雕作装饰。这是仿照原来的样子修建的,但不能喷水。

我走进展览馆去参观。展览分四个展区,“远逝辉煌”“巨变沧桑”“盛世重光”,还有一个考古展区,通过图片、珍贵历史照片、历史文献、文物石刻以及近几年圆明园遗址考古出土的文物等,展示了圆明园整个的历史过程,向人们解读了圆明园深厚的文化内涵,让人们更进一步了解了圆明园,唤醒了内心深处那刻骨铭心的记忆,增强了爱国之情。

从展馆出来,我继续向东行。先是看到在一个三合土高台上兀立着几根石柱,待转到南面去,我终于看到历史课本上那幅照片的真景了。破碎的石基上仍傲然屹立着残破的用雕花汉白玉石搭建的造型独特的石龛样的门,左边门柱已倒,右边只立着柱石,上檐石雕落于两侧,只有中间还是完整的;稍远处几根方形圆形大型石柱挺立着。这些遗址记录着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化的滔天罪行,不由让人产生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之情。

这里是“大水法”遗址。大水法是长春园中西洋楼景区的一部分,西洋楼景区的主景就是人工喷泉,时称“水法”,特点是数量多、气势大、构思奇巧,是中西文化结合的精髓,包括前面看到的谐奇趣和海晏堂,大水法是园内最为壮观的欧式喷泉景观。大水法面朝南,建筑造形为石龛式,酷似门洞。下边有一大型狮子头喷水,形成七层水帘。前下方为椭圆菊花式喷水池,池中心有一只铜梅花鹿,从鹿角喷水八道;两边有十只铜狗,从口中喷出水柱,直射鹿身,溅起层层浪花,称作“猎狗逐鹿”。大水法的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巨大的喷水塔,塔为方形,十三层,顶端喷出水柱,塔四周有八十八根铜管,也都一齐喷水,蔚为壮观。

大水法南边朝北建有专供皇帝观赏喷泉用的宝座和石雕屏风,名曰“观水法”。大水法与观水法都在乾隆二十四年前后建成。现在还可以看到,在观水法正中有一石台,这里是安放皇帝的宝座的;后面有五件石雕并列而成的大型石屏风,分别雕刻着西洋军旗、甲胄、刀剑、枪炮图案;石屏风东西两侧各立有汉白玉石方塔一座。圆明园遭劫后,五块石屏和两座石塔曾流落于北京大学,1977年运回并置放于此。这里应该说基本还是原样。

大水法北侧的高台西洋钟楼式大殿为远瀛观,是乾隆四十八年(1783)添盖的。门窗都镶嵌玻璃,共大小1206块。远瀛观的数十根高大石柱都是优质汉白玉,尤其中券两侧的汉白玉巨柱,柱头柱身满刻下垂式葡萄花纹,刻工精良,枝叶活泼如真,实属艺术珍品。

我正看着,来了一群小学生,戴着蓝色的毛线帽子,后面还有一群正往这走着。老师们安排学生在大水法前排队照相,老师说的话我一句也没听明白,不知这是哪里的学生,就问旁边站着的一位男老师,他说是“Hong Kong”,接着又说“香港”,噢,这是香港的小学生,也到这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来了,很好!

我再往东走,在通往“线法山”的栈桥旁,有一座半身石雕人像,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诗人维克多·雨果。雨果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作家,没有民族偏见,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之后,雨果就写了《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石像旁边便有一石质书页,上面用中法文刻着信中的部分内容: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在信中他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他从人类的角度,公开斥责政府如强盗一般,颠倒黑白,不以此为耻,反以此为荣;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他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他盛赞中华民族,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我对这位伟大的作家充满敬佩之情。

线法山是一座人工堆成的土山,高约8米。山的四面均有五尺宽的盘山道蜿蜒而上直到山顶,道旁砌以黄绿二色琉璃矮墙。因为当年乾隆皇帝喜骑马顺山道盘旋上山,此路又迂回曲折总给人一种半天也走不到头的感觉,所以当时俗称“转马台”。在山顶建有一座重檐八角四券西式凉亭,站在凉亭内可俯视大水法、远瀛观,东则可远眺方河及线法画。

在大水法与线法山之间,原有一座四柱三间西洋式牌楼,中间大门为圆券式,两旁小门则为方券式,十分精美。在线法山的东面相对应也修建有一座西洋式牌楼,时称“螺狮牌楼”,与西门一样正门石券上檐雕刻有哈俐云加番草,还雕有军鼓、军旗六面,南北两券上檐刻有花瓶,并配以军鼓、刀箭装饰。

最东边有一条东西长144米,南北宽50米的河,因呈矩形,俗称方河,沿岸用整齐的条石筑成,泉水通过暗管从狮子林流入。在方河南北两岸有线法墙,也称线法画,是在方河东岸修筑的七道左右对称的八字状断墙,前六道十二面断墙的南北长度分别为5.4米至8.5米不等,最长一段是25.6米。各断墙之间前后距离渐次增大。墙面悬挂着反映意大利威尼斯水乡街景的油画。这些油画可以随时更换,在线法画最东面南北两角建有两间库房,每次换下来的油画就存放在这两间库房内。据说当时乾隆为讨好容妃,此处还曾挂过反映新疆阿克苏地区街市景色的画,容妃经常思念自己的家乡,线法画挂上了自己家乡风景的油画,一旦思念故乡,就可以站在线法山向东望,就像真的看到了自己的家乡一样。

(0)

相关推荐

  • 风景依旧~但显沧桑

    在北京与大自然接触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最初是康熙帝送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1722年雍 ...

  • 长城、胡同、故宫、鸟巢......北京那些不可错过的名胜古迹

    文中照片均为"黑白的触动"作者所摄,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盗用! 推荐阅读:(四大古都) 北京:崇祯帝自缢之处,一街之隔,"让我们荡起双桨" | 那么多高学历 ...

  • 圆明园文化寻迹

    站在失落的大水法面前,几乎没有人可以坦然面对它所映射的那段侵略史.伤怀之余我们不禁假设,如果没有1860年与1900年两次骇世的劫烧事件,集万园精髓于一身,融皇家琳琅于一体的圆明园,其重要的政治地位, ...

  • 马首回归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已有七尊回归,还差五尊

    大家好,我是星座博主啦啦谈星座,希望看完我的文章会对您有所帮助! 2019年11月13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举行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仪式,圆明园马首铜像被何鸿燊先生正式捐赠给国 ...

  • 游圆明园遗址公园

      圆明园遗址公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相邻.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组成,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 ...

  • 图说丨张学凤 圆明园遗址探秘

    图文/张学凤 [作者简介]张学凤,毕业于哈尔滨机电专科学校(哈尔滨理工大学工业技术学院),在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工作了35年,现居北京与大连,热爱摄影与写作.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西方列强火 ...

  • 文学港湾|“新北京 新京味”征文选登|柴福善|漫步圆明园

    漫步圆明园 一 那年,圆明园清理挖掘部分遗址,因做文物工作便前来考察. 来时秋已经很深,偌大湖中尽是残荷,而蜻蜓.红花及采莲女,早变成画家一种向水的追思了. 湖岸几棵白杨,不因季节更迭,而失去自己的高 ...

  • 圆明园公布365张老照片,乾隆造像老照片首次发现

    2021年2月24日上午,圆明园管理处在正觉寺最上楼举办圆明园老照片发布会,现场发布的大多数照片为首次向公众展示,其中拍摄于1920年代的正觉寺文殊亭内文殊菩萨全身照片也为首次发现并面向游客展出,展期 ...

  • 国家5A级景区---圆明园遗址公园

    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之西洋楼景区西洋楼是一片欧式园林建筑的俗称,在长春园北部.由西人传教士郎世宁.蒋友仁.王致诚等设计,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巴洛克"风格建筑.1747年(乾隆十二年)筹 ...

  • 乾隆为什么要建西洋楼?

    北京学习平台2020-12-17作者:何瑜2020年12月1日,流落在外160年的马首铜像终于正式回到圆明园,这是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12月1日,<百年梦圆--圆明园马首铜像回 ...

  • 北京圆明园:正觉寺

    这是展室中的重点,展现了大水法宏大的场面. 水法是喷泉的音译.史载,"大水法"在乾隆二十四年修建完成,此物运转起来,"有如山洪暴发,声闻里许,在近处谈话须打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