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〇印象 · 60年代篆书书家作品集锦 — 徐庆华

六〇印象 · 60年代篆书书家作品集锦 (21)

编者按:3月23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重庆市群众艺术馆、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主办,重庆市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重庆金佛山书画院承办的“全国六零印象篆书提名展”在重庆市群众艺术馆隆重开幕。
      此次展览共展出全国60年代出生的篆书名家作品60件,入选作者全部由中国书协篆书委员会提名,根据作者的获奖经历、创作状态等综合评定,最终确定了60位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参加展览,在集中展现当今最新创作成果的同时,也为大家提供一个极富学术意义的考察研究范本。
     为了更充分、更全面地展示60位参展书家的艺术成就和最新创作成果,弥补现场展览作品少的缺憾,我们在展览举办的同时,又向他们征集了更多的作品图片,现将这些资料整理编辑,分多期向外推送,希望成为一个更完备、更权威的当代篆书创作的资料库,为大家研究、欣赏、借鉴提供帮助。

发布时间按收稿先后排序

王亚洲  王河云  王普群  王道义

王增军  仇高驰  石文贞  白  砥

冯宝麟  朱培尔  刘  成  刘彦湖

 刘洪洋  刘新德  刘德宏  刘颜涛

许雄志  李文宝  李  强  杨昌刚

肖庆党  吕金柱  谷松章  邹  涛

冷  旭  汪永江  宋旭安  张一农

张羽翔  张青山  张炜羽  张浩荣

张  继  陈大中   陈国成  邵佩英

范正红  范振海  林  尔   周  斌

庞顺东  赵山亭  赵  明   赵  飚

柳晓康  祝洪新  莫  武   徐  海

徐庆华  高庆春  高国庆  董江源

董  建  喻志全  傅亚成   蔡大礼

戴  文  翟卫民   魏  杰   魏兵然

徐庆华 1963生9月生

师从韩天衡,王冬龄及浙美诸师. 199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博士. 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导。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研究员,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研究员,李政道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国书法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上海开明画院副院长,上海香梅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2002年获中国文联“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1986年作为艺术指导参加电影《篆刻艺术》的拍摄。1994年、2006年两度应邀赴新加坡讲学并举办个人作品展。2009年,作品被文化部选送载入『神舟7号』“和平颂——太空飞行艺术之旅”并全国巡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及美、日、韩、新、马等国的艺术机构及个人收藏。出席第九、第十两届全国文代会。

曾获“首届上海青年艺术节书法篆刻大展”一等奖 ,“全国首届现代篆刻大展”一等奖等大奖廿余次.出版有《易话人生》,《美术欣赏》,《名家临名帖——篆书卷、草书卷》,《当代篆刻家精选集——徐庆华卷(上下册)》,《徐庆华作品集》,《将军印精萃》,《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系列教材》(合著),《徐庆华书画篆刻作品集》,《传统·现代·传承——徐庆华作品精选》等廿余种.

永保不惟七言联

甲骨文系列

无题

甲骨文系列

寿

古诗二首

甲骨文系列

甲骨文系列

钟作筵享八言联

甲骨文系列

依礼义为安宅 弃名利如土苴

甲骨文系列

一斋谈艺录

徐庆华

1- 真正被孤独滋养的艺术家,其人格魅力是无限的。或博学多才,或谦虚忍让,或宽容博大。和真正的艺术家交往,是赏心悦目的,是充满着快乐的。这就是艺术家人格的魅力!

艺术需要在孤独中慢慢滋养,太过闹腾于艺术无益。

2- 不只文学作品需要窥见人的灵魂,大凡艺术,都要有作者的灵魂在。

3- 正确的观念和方法,有时候比勤奋更重要。

4- 一个人能够生活在人群中,却又能够安顿好自己的心,保有独处的时间和空间,那么,这个人也就具备了获得真正人生智慧的能力。

5- 培根在中国,被许多年轻艺术家崇拜着,画面干净的他,工作室却是凌乱的,甚至像个垃圾场, 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创作优秀的作品。 相反地, 离开了这个脏乱之所,他可能在绘画上就再无建树了。

6- 有时候,艺术家在生活上就像一个弱智。

7- 自然万物无不各具灵性。当我们用敏感的心灵去感悟她们的时候,  她们便会不吝啬地射放出无穷的魅力,让人陶醉、 迷恋、甚或膜拜。

8- 我们说格局、说心胸、说视野,最终说的不过是认知。你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看待世相人心?你看明白了,想清楚了,心就静了,做事就沉稳了。言谈举止,也变得优雅得体了。认知不足的人,必困于自己的心,举目所见,只有一些毫无意义的东西,拼命求索,却无改于自己的命运之分毫。你的认知在哪个层级,你的人生就处在什么状态。

9- 玩笔墨终是小道,只有抒胸怀才能得大境界。笔墨永远是服务于境界,笔墨不能成为境界本身,而境界更多地与人有关,与人的认识和境界有关,离开了人的存在和作用,笔墨将毫无意义。

10- 一个人的状态很重要,有什么样的状态,就有什么样的生活。而有什么样的生活,也就有什么样的状态。所以,培养好我们的状态很重要。

11-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一个重要的标志应该是有一大批代表这个城市精神高度的艺术场馆。如纽约、巴黎、伦敦、东京、巴塞罗纳等世界一流城市,都拥有大量的世界顶级的艺术场馆,仅巴塞罗那除了许多综合性世界级的艺术馆、博物馆之外,还有世界级大师毕加索、米罗、塔比尔斯、达利、高迪等的个人大型美术馆。可见艺术对于一个城市的重要性。上海近十年新建了大量的艺术场馆,正标志着她的国际大都市的身份和地位。为新建的程十发美术馆喝彩!她的建立,无疑与中华艺术宫、上海博物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龙美术馆、余德耀现代美术馆、陆俨少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韩天衡等一批艺术场馆一样,成为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艺术标志和精神高度。

12- 重要的不是作品,而是生活的状态。

13- 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学习,临摹古代经典名作可谓是不二法门。 明乎此,方可得正途大道。

14- 弗兰克·盖里是美国艺术家建筑师,我们很难用今天建筑学的体系去定义他的建筑,因为他没有自己的理论,也从不著书和教书,但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的他,毫无疑问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建筑师。 我们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的热情奔放,充满动感的艺术形式背后,有着严谨的现代功能主义的逻辑和线索,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15- 当艺术家把目光关注到艺术自身的时候,艺术才有更大的希望。 林风眠、吴冠中两位前辈的艺术道路,正体现了这样一种艺术理念和思想。

16- 我们真的不用这么急,每个人的到来,都有自己的使命,没有必要幼儿园就读完小学的课程,中学就把大学的课程也读完。三十岁就把五十岁的事也干完了,五十岁把百年后的事也做了,只争朝夕饭还得分三餐吃,路还得一步步走,一生三万多天,还得一天天过。 急又怎样,慢又如何,人生路上从容最重要。对当年红极一时,颇受关注的名校少年班的跟踪调查,发现他们现在的景况并不乐观,有的甚至已很平庸。放慢脚步,等一下我们的灵魂。

17- 艺术是一种感觉,当这种感觉主宰你的创作时,你才不会被各种主义和潮流所左右。所以,培养我们对于艺术的感觉,才是至关重要的。

18- 艺术史告诉我们,许多艺术作品并不是先有什么主义或主张,才会有作品的,更多的是别人或后人给追加和划分类型的。这种事应该是艺术史家和艺术评论家的专利。因为他们比较擅长并以此确立他们的学术地位,也是他们之所以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而不应该是艺术家自己。

19- 我一直反对艺术创作上的地域性之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只是农耕时代的产物,也是农耕时代的局限和无奈。当我们的时代已发展到了只需动下手指就能知道天下事的今天,这种观念显然是落后而不合时宜的。现实告诉我们,我们普遍地容易接受物质上的新观念、新产品。相对来说,精神上的新观念、新形式则比较难以接受。

20-艺术的魅力在于她能够带你进入一个完全自由的王国,在自由的王国里,你可以心无罣碍,你可以心手双畅,你可以随心所欲,你可以天马行空,你可以游刃有余,你可以……。总之,你的王国你做主, 但在进入自由王国之前,你一定得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就如唐僧西天取经一样,没有这个经历,是取不到真经的。没有这样的历炼,想进自由王国也只能是奢望了。

21- 选择比勤奋更重要,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观念是导至最后结果的最为重要的原因。

22- 艺术的路要越走越宽,而不要越走越窄,更不要走到死胡弄去。  艺术可以深化,但不可以程式化,更不可以僵化。这除了才情,更在于观念。所以说,观念的改变,运比建造高楼大厦还要难。

23- 千万不要把艺术的风格理解为就是简单地重复自己,以为那样创作出来的,不断重复的作品,就是所谓的艺术风格。

24- 艺术离开了技术也是不行的,只有拥有了高超的表现技巧,才能更好地表达你的情感和灵魂。

25- 束缚我们自由的,只有我们自己的心。

26- 传统书法在现在有许多可发展的地方,不可一味地迷信古人。现在不单要用艺术的眼光来看书法的发展,更要用世界的眼光来看书法的发展。唯有这样,书法才会在今天有所发展。任何抱残守缺,盲目自信都是不可取的,更无助于书法在今天的发展。

27- 作为人,光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当知识不能上升为思想时,就像书法只有点划而没有灵魂一样,终究是平庸而不能成为艺术的。 只有有了思想,你才不至于轮落成为写字匠。

28- 线条在艺术中,通常情况下,都是用来造型的,而当你认识到线条本身所具有的表现力和生命力的时候,你的创作就会心无罣碍而彻底地解放和自由了。

29- 理论家和艺术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理论家制造规范,建立他的理论体系,并将他所能见到的作品纳入到他的体系之中。而艺术家则不然,他更多地是从各种理论体系和作品中突围出来,用自己对历史  文化、艺术、时代、自身的认识,并用自己的独特方式来表现这种认识。因此可以说,两者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30- 有许人喜欢把自己创作的作品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希望人人都能理解,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是徒劳的。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说,每个欣赏个体都是不同的,因此,他们对于同一件作品所获得的感受是不一样的,甚至于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年龄  对于同一件作品的感受也是不一想的,我们所能做的,不是把自己所创作的作品说清楚,客观上也是说不清楚的,如果说清楚了,也就不是艺术了。在艺术面前,文字永远是有局限性的,甚至是苍白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