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北方孩子记忆中的糖葫芦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作者:波旁不想说
编辑:林小瓶
作为一个东北孩子,我记忆中的寒冬天都是大雪纷飞的样子。
那时候上小学,路面上都是冰,学校门口路旁的小河也都变成了冰河。漫天雪花和遍地积雪很正常。
每天上下学,几个小伙伴偏不走大路,非要走在与大路平行的冰河上,那叫“探险”。不一定在哪就能看见冰窟窿,几个人围着冰窟窿猜测,里面一定有什么神秘物质,说不定有鱼精和蛇妖。
在冬天,能治愈东北孩子的只有两件事。一是吃,二是玩雪。
打雪仗堆雪人,是我们小时候的必玩项目。每当下雪天气,上午下午的操课时间,孩子们定会熙熙攘攘的结伴跑去打雪仗。这时候如果有人没融入进去,就是内向或人缘不太好的孩子了。
大概是天气寒冷,东北人与人之间的热情总会高于温度,群体结伴的生活比城市间的孤独一人要多。这点和北欧不一样,北欧经济条件太优渥,天寒地冻时人们喜欢窝在温暖的小别墅里,东北人没有那么好的福利待遇,还是更喜欢用热情取暖。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小学时代,每天下午四五点钟放学。学校门口很多小摊儿,卖炸串的、卖小汉堡的、卖糖葫芦的。卖货的人都穿着绿色军大衣,带着雷锋帽,缩着肩膀,两只手互相塞在袖子里取暖,等着孩子们放学把东西卖出去。
炸串最好吃,还是热的,但是贵。一根鸡肉串2毛、3毛,一买得买一把,买一根就是明目张胆的宣布:我没钱。小孩子会坚定捍卫自己的虚荣心和尊严,绝对不会去买一根鸡肉串。所以,那是有钱小孩的店铺。
普通小孩喜欢买的,是寒冬腊月里带着冰碴儿,插在自行车前面绑着的稻草垛上的糖葫芦。山楂的、草莓的、橘子的、葡萄的,最大的还有整个橘子剥了皮裹上糖插在稻草垛上,那是糖葫芦里的巨无霸。
这种巨无霸越高越厉害,越高吸引的孩子越多,那个糖葫芦车的生意一定最好。
自行车糖葫芦虽然好看,但在21世纪,汽车遍地,家长总会担心卫生问题。细心的老板就会给糖葫芦穿上一层“衣服”,用薄薄的塑料袋套上,少沾点汽车尾气和灰尘。
再后来,愿意动心思的讲究老板会投入成本,把自行车换成三轮车,在车上固定一个玻璃箱,糖葫芦插在里面干净又卫生,家长最愿意给孩子买这样的。
记忆中学校门口的糖葫芦最早有3毛、5毛,后来长到1块钱。对我来说,放学能买两根糖葫芦已经是巨资了。从小就是月光族,偶尔表现好富裕了,跟老板讲讲价,一块五能买两串糖葫芦,带回家和我妈一人一串,我爸则在身旁数落,“不吃饭,乱吃零食”。
都是小时候了。
小学毕业以后开始读寄宿学校,没了放学后对糖葫芦的期待。进入青春期,满脑子更都是其他事情,早把纯真的愿望抛到脑后。倒是和前男友谈恋爱的时候,对方老给我买糖葫芦吃。
现在,随着年纪渐长,我突然怀念起小时候的糖葫芦。也想一探究竟。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