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义:半斤白糖,一杯浊茶 2024-06-10 12:09:56 五十年代初期,爷爷有机会得以在官阳供销社工作,被安排在一个叫川垭子的合作社上班。 川垭子是大昌到官阳的必经之路。当时没有公路,全靠双脚翻山越岭。在缺衣少吃的年代,那里不仅缺吃缺穿,而且缺水缺柴。每当遇到夏旱或者冬干,几口小堰塘平常所接的雨水,要不了几天就被舀得浑浊见底。当地人家,一家老少不洗脸不洗脚已是司空见惯,千方百计把水珍藏起来以备做饭所用,路过的人想讨一口水喝,即使是过命的交情,也难得如愿。 做饭的柴禾更是珍贵如金。山坡上没有成片的树林,大部分的山都是光秃秃的,零零星星长着一些茅草,还没等到长高长壮,就被割来在屋檐下晾干,做饭时一把一把点燃,就是上等的燃料。 爷爷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为当地的社员供应盐巴、煤油以及少量的布匹,偶尔也会供应一些红糖、古巴糖。白糖则是十分稀罕的奢侈品,供应量极少,而且少有人家具备购买白糖的经济实力。每天晚上,爷爷收拾好柜台以后,便回到门市部旁边的另外一间土房子里,凑合着做点饭吃。 一天,合作社收到从大昌两河口转运站发来的货物,力夫背来的货物中就有五斤白糖。当天晚上,爷爷把新收到的货品码放整齐,照例回到门市部旁边的土房子内做饭吃饭,收拾结束已是深夜,躺到床上就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早上,爷爷准时来到门市部,打开门锁,进到门市里面,突然发现门市部另一侧的窗户下边有一个大洞。爷爷马上意识到,门市部的东西可能被偷盗了,于是托人带口信到官阳供销社,请他们快派人前来查验,自己便守在门市部里寸步不离。等到下午太阳偏西,供销社派的几名工作人员终于走到了川垭子,很快就将货物盘点完毕。经核对,丢失了半斤多白糖,其他东西均没有丢失。 爷爷长长舒了一口气,暗自庆幸损失不大,自己微薄的工资还能赔偿这半斤多白糖的损失,也没打算继续追究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可是,供销社的领导觉得是件大事,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很快,区公所的特派员就查出偷盗白糖的人竟然是当天背力的那个力夫。这个力夫是川垭子附近的人,家中父母年事已高,母亲患病躺在床上,很想喝一口白糖开水。儿子也知道糖水可以滋补老人的身体,于是冒险采取了偷盗的行动。按当时的法律规定,完全可以也应该判处有期徒刑。 爷爷听到这个情况以后,心里非常难受。一旦这个力夫被判刑,这个家庭无疑会遭受灭顶之灾。爷爷思来想去,以给合作社在当地创造一个良好的人脉环境为理由,说服了供销社的领导,自己出钱补齐了半斤多白糖的经济损失,并且又掏钱买了一斤白糖,去看望这个力夫的父母。 爷爷说,当时那个力夫嚎啕大哭,一个劲儿地给爷爷磕头道歉,并赌咒发誓再也不会干这种缺德事了。爷爷也止不住泪流满面,连连好言劝说,让他不要往心里去,都是穷苦人家,要不是走投无路,谁愿意冒这种风险?以后有什么事尽管直说,只要能够帮上忙,一定力所能及地给予照应。后来,那位力夫仍然继续为川垭子合作社背送货物,川垭子合作社再也没有发生过任何偷盗事件。 五十年代末期,由于自然灾害频频发生,乡下家人的生活无以为继,爷爷只得辞职回到老家种地。回到农村的爷爷担任过大队会计,遇到县上组织三干会,需要步行到大昌,再坐木船到县城,途中都会经过川垭子。当地人只要看到是爷爷路过,都要热情地拉着爷爷到家里坐下歇脚喝茶。即使是缺水季节,都会把沉淀了很久、珍藏得很深的水拿出来,用一个小小的铁罐烧开,再泡上几片土茶叶,坚持让爷爷喝了茶水才允许继续赶路。即使茶水明显浑浊甚至还带着稀泥的腥味,在爷爷心中,总是感受到异常洁净和清香。 八十年代初期,爷爷送我到县城读书,是我第一次走出大山,也是第一次经过爷爷曾经多次提到过的川垭子,第一次见证了爷爷一直引以为自豪的“传说”。也正是八十年代初期,国家开始全面落实政策。因为当年正规辞职、因犯错误被开除或者因路线问题被错误清退回乡等等情况,都没有任何档案记载,供销社派来的工作人员好心劝爷爷,只要口头承认是被错误清退回乡,就可以恢复工作,领取退休工资。爷爷自始至终都说,是自己要求辞职回乡务农的,不能欺骗组织,不能冤枉当时的领导。只是到了九十年代后期,年事更高的爷爷看到供销社退休干部的工资越来越高,内心也有过些许失落,但仍教育我们:穷就穷一点,人穷志不穷,为人要诚实,对人要厚道。 如今,公路四通八达,去大昌、到县城再也不用步行经过川垭子了。川垭子也早已不再缺衣少吃,煤炭取代茅草燃料,自来水通往家家户户,家用电器更是广为普及。每次坐车返乡或者回城,只要远远看到川垭子那个位置,就会回想起爷爷所讲述的亲身经历,以及和爷爷一起经过川垭子享受的最高礼遇。 赞 (0) 相关推荐 追忆爷爷“站柜台” 追忆爷爷 "站柜台" 作者:张炳俊 爷爷"站柜台",是小时候爷爷给我最深记忆的开始.那时,爷爷六十多岁,我七八岁. 站柜台,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是我们那偏僻落后的乡 ... 【国庆特辑】三代人的国庆节 ‖ 王斌 三代人的国庆节 王 斌 国庆节前一个周末,我们全家一起到外面吃饭.大街上已挂上了红灯笼,到处充满了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坐上饭桌,望着桌上丰盛的饭菜,母亲颇有感触,向我们讲起了她过国庆节的故事. 母亲最 ... 八九十年代的日照城什么样?今天,沿着海曲路继续逛...... 曾经的日照城 应该是什么样子? 前期 东港发布推送了 沿着海曲路, 咱们逛逛八九十年代的日照城...... 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回忆 今天 让我们继续跟随范仲文 了解这座老城的过往 原文中,作者基本围绕海 ... 收购员生涯(散文) 收购员生涯(散文) 美文墨夜 垃圾箱旁常有两个老人骑着三轮车,在旁边找值钱的废品.我就想起自己青年时收废品的生活. 把记忆推到1975年.那一年6月15日,我离开小学到新铺公社供销社上班.开始是新 ... 吴莉|2011年阵地日记|去花寨供销社吊奠 图片来自网络 7月17日 星期日 晴 多年合作的老客户基本都成了好朋友,好的最好程度就是家里有红白喜事相互都要宴请,如婚嫁,丧娶,百岁,乔迁,出学,开张等等.这个只有亲戚朋友才动的风俗(山丹人 ... 回顾所走过的岁月 回顾所走过的岁月 刘述涛 四十年前,我刚好八岁,八岁的我有好多事情都烙在我的心里,现在一想起 ... 应敏明 | 父亲的嗜好 我的父亲与他的孙子 这里不仅有乡土味 微信公众号:乡土宁海 作者:应敏明 父亲一米七二,不算高,但他腰板挺直,一辈子没塌过,在我记忆里,他一直都是个高个子. 父亲这辈子嗜好烟酒茶,在当时,这嗜好算是高 ... 低到尘土里的人 世界很小! 一天在网络上,竟遇上了我当年同事的儿子,他与我聊起他的父亲温兴凤,聊起那些年他在禾源中学读书,还聊到同他父亲一样从洪都机械厂一起调到禾源供销社的李隆段. 说起红都机械厂,那可是洪都航空工业 ... 卫庆锦 | 两度商海忆沧桑——我的十八年商业工作回顾 往期回顾 · 吴晓花 | 忆我的姑母吴桂娥 · 老照片故事 | 1989年<风流父子>赴京演出 两度商海忆沧桑 --我的十八年商业工作回顾 作者:卫庆锦 欣闻孝义市三晋文化研究会欲编 ... 天舒私历史:味道的颜色 委托部 小时候听说委托部这个地方,觉得很神秘,后来才懂得其实就是二手店.如果说那个时代的服务行业态度普遍偏差,至少逛委托部就会好一点,因为里面几乎压根儿就没有服务! 印象里摆设着破败的家具和生活用品, ... 难忘家乡的春节(6) 老家豫南 ID:ljyn_888 远离家乡的游子,喜欢在这里聊聊故乡.过往.世间百态,记录平凡人走过的时代.不定期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秦人岁末祭神曰腊,故以十二月为腊月. 乡里忙八月,街上忙腊 ...